宗师叶问笑言李小龙短命:没成想竟然一语成谶!( 四 )


但一般认为 , 咏春纵使不是女性所创 , 也是一种与女性息息相关的拳术 , 因为它的身法招式里面 , 充满了女性的痕迹 。咏春拳属于闭门拳 , 自卫拳 , 在拳理上多以自我封闭的方式 , 来应对外界 ,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 这很有可能说明它最初是为了女性自卫而设计的 。咏春的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 , 马步灵活和上落快 , 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 , 注重刚柔并济 , 气力消耗量少 , 这也很明显是针对了女性体力较弱的特征 , 与一些硬扎硬打的功夫相距甚远 。
是谁把咏春带向世界的
公认的一代宗师是梁赞 , 据说咏春拳这个名字 , 就是从他才开始的 。梁赞 , 原名梁德荣 , 生于1826年 , 卒于1901年 , 原籍鹤山古劳乡东便村人 , 后跟随其父到佛山开设荣山堂做医药生意同时传授武术 , “荣”字草书形似“赞” , 以讹传讹成为“赞生堂” , 梁德荣人称“佛山赞先生” , 他即被称为梁赞 。在武馆里 , 梁赞教的是一套简洁流畅而又变化多端的偏身拳 , 并告诉弟子们 , 这套拳叫做咏春拳 , 为严咏春师祖所创 , 咏春拳之名自此出现 。
但以一人之力 , 将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的 , 莫过于叶问 。叶问生于1892年 , 本名叶继问 , 行二 , 祖居佛山 。他是名门望族之子 , 因体弱多病 , 自幼习武 , 先后师从多位高手 , 也曾经受教于梁赞之子 。1949年他移居香港后 , 在九龙深水大南街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教授咏春拳 , 开始了授拳生涯 。之后 , 一直到他去世的1972年 , 他始终教拳不辍 , 先后在海坛街、利达街、李郑屋、大道东大王庙、青山道兴业大厦……等多地授徒 。二十多年来 , 叶问对咏春之改善及推广 , 使咏春一派能在香港、台湾及世界各地得以发扬光大 , 声名大噪 。在佛山的祖庙 , 有一间著名的“叶问堂” , 就是为纪念他而设的 。



叶问个子矮小 , 只有1米63左右 , 但身体非常健壮 , 尤其前臂异常精壮 。他外型朴素 , 常穿长衫 , 举止大方 , 唯一让他暴露身份的 , 是他走路快得能用“身轻如燕”、“日行千里”来形容 , 还有他的那双眼睛 , 又大又圆 , 精光四射 , 就像要看穿人 。
叶问十分注重对人才的选择 , 他经常对跟随他学艺后来也同他一起教拳的儿子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 , 固然困难;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 , 更加困难 。”大有孔夫子“得天下贤才教育之”的遗风 , 作为一个职业教拳者 , 这种敬业态度 , 尤为难得 。他一生教拳 , 从不挂牌 , 亦不卖招生广告 , 生源全靠口口相传 。他这样做 , 只有一个目的 , 就是表示“我不是开门做生意的 , 我有选择学生的权利 。“他对咏春拳最大的贡献之一是 , 他曾经在西式学校读过书 , 学习过科技知识 , 所以 经常用力学原理、几何角度等解释咏春拳 。同时 , 他对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等玄学词语 , 比较不屑一顾 , 宁肯用更平实的语言进行解释 , 这是对功夫的净化 。去掉咏春身上的光环 , 也就等于不给人妖魔化它的机会 , 也是使咏春普及的一大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