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传统印象的形成源自于《晋书》,这是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吗?】司马懿传统印象的形成源自于《晋书》 。
《晋书》是唐朝人编纂的,不仅没有为司马懿洗白,甚至还一定程度上贬低司马懿,以为人臣者戒 。问题是这部书的质量在二十四史中几乎垫底,虽然搜集了不少资料,却完全不加甄别和取舍,什么神神怪怪的荒诞内容全都往里塞 。晋朝皇室对于自家老祖宗,自然多有溢美之词,可是粉涂错了地方,结果反倒把老祖宗的形象塑造得极其不堪,《晋书》对此也照单全收,再加上一些负面评价,结果司马懿就彻底变成阴谋家了 。
这是因为,司马家得国不正,那就必须得给篡位找合适的理由 。按照《晋书》的记载,司马懿初始并没打算侍奉曹家,是被迫出的山,而且曹操还非常猜忌他,憋着劲儿要杀他,正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对于这样的魏国,篡了就篡了吧,没啥可不好意思的 。
但是这么一来,仿佛司马懿打一开始就存了篡魏之心,一直在暗中积攒力量,装了一辈子的蒜,直到把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王,也包括大敌诸葛亮全都熬死了,他才猛然间跳出来掌权——阴谋家嘴脸,毕现无遗 。
这是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吗?说司马懿能忍,一般会提三件事:一忍曹操的压制,二忍诸葛亮的激将,三忍曹爽的排挤——那就让咱们逐一来分析一下真伪吧 。
=根据《晋书》记载,建安六年,也就是司马懿22岁的时候,首先被本籍河东郡推举为上计掾,其后不久,曹操就征召他去幕府任职,但是司马懿“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装病不从 。曹操派人半夜里悄悄地前去窥看,司马懿咬牙躺着,一动不动,这才躲过了一劫 。
但是估计曹操仍然怀疑他是装病,所以数年后进位丞相,又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并且吩咐说:“若复盘桓,便收之 。”司马懿不敢再装了,被迫进入曹操幕府——所以才说他附曹并非真心实意,纯属被迫 。
然而仔细研究这个故事,便能发现问题 。司马氏为河内名门,但并不属于顶级的经学世家,这么一个家族里的小字辈,才刚二十出头,曹操想召他做幕僚很正常,专门派人去查看他是不是真病了,当时的曹司空应该还没有那么闲 。司马家兄弟八人,号称“八达”,其中老大司马朗22岁出仕曹操,为司空掾属,转为成皋县令,司马懿排老二,当时的名声并不比大哥强太多 。若说曹操想拉拢河内司马家,那有个司马朗也就足够了,不必再坚持让司马懿出山 。
事实上,建安六年的河内太守,很可能是魏种(建安四年就任),不但门第不高,而且在吕布入兖州的时候还曾经弃官而逃,名声很差,所以司马懿若通过魏种的渠道得以进入曹营,肯定会对他日后的仕途造成负面影响,故此才不肯应征 。
那么后来他为什么又从了曹操呢?《后汉书·荀彧传》中有记载,说:“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腢、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这就很清楚了,司马懿最终是抱上了颍川荀氏的粗腿,这个推荐人资格足够啦,于是欣然出山——真跟什么“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一丁点儿关系也没有 。
《晋书》评价司马懿,说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 。接着记述,曹操察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也就是说脑袋可以回转一百八十度,又梦见“三马同槽”,因而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晋书》最后总结:“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 。”
- 中国传统文化里为何歧视妇女?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妇女可以对付枪炮?
- 三国时期曹操最想收买的四个将军,否则司马懿不可能上位
- 以晋代魏:司马懿子孙三代如何夺了曹操家的江山
- 立冬传统美食是什么 立冬传统美食有什么
- 汉族文化汉族传统的价值观是什么
- 电磁炉哪个品牌好又耐用?电磁炉品牌排行前十
- 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天下奇才前还有一句很重要
- 中国传统文化:筷子的使用方法和用餐十大禁忌
- 司马懿死前定下三不规矩,只有一个后人违反,陵墓被盗尸骨无存
- 曹操既然杀了杨修,为什么没有把司马懿也一起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