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复礼从事过哪些研究?有着怎样的理论著作

袁复礼,河北省徐水县人,祖辈为官宦人家,父亲曾中过秀才 。祖母彭氏出身于苏州名门世家,读过私塾,为供几个孙子上学,她先后到天津师范学校和奉天师范学校教书 。袁复礼1908年到1912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祖母的教养和期望对他影响很大 。1913年袁复礼考入了清华学堂高等科,1915年被保送美国 。开始在纽约建筑学校办的暑期学园学习,后进入布朗大学学习英文、世界历史、生物学、植物学等课程 。一次他听了有关海滨地貌的讲演,由于大自然的奇异现象使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1917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学习地质学,1918年获学士学位 。在学习期间,他广泛汲取各种先进知识 。他帮助一位数学老师翻译了《永乐大典》中的“中国山水地形”(郭璞《葬经》) 。他十分注重实践,在夏夜里,刻苦地进行天文测量,还到过得克萨斯州进行三角测量,到俄勒岗州学习潮汐观测,还参加了纽约市地下铁道的工程地质工作 。他研究了哈德逊河西岸玄武岩的重力分异,第一个在那里划分出了橄榄岩,他于1920年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美国布朗大学教世界史的老师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袁复礼跟他学到了许多考古知识 。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协助导师整理采自世界各大矿床的岩石和矿石标本 。6年丰富的学习生活,为他一生从事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工作生涯
1921年11月袁复礼因母病提前回国,被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聘为技师 。1921年12月应江苏省实业厅邀请到南京凤凰山铁矿指导勘探工作,第二年提交了储量报告 。1921年冬,袁复礼同瑞典学者J.G.安特生(Andersson)到河南渑池仰韶村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获得了重要发现 。1923年5月到1924年8月他到甘肃作地质调查,首次确定了中国有早石炭世晚期地层 。1923年到1926年曾在北京大学兼课,192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25年冬到1926年夏,2次到山西夏县西阴村作考古工作 。
1927年5月到1932年5月参加中瑞合作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任中方代理团长3年,发掘到各类爬行动物化石72具 。1932年到1937年在清华大学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学校南迁到长沙,他在长沙临时大学任教 。1938到1946年,袁复礼一直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地质人才 。抗战胜利后,1946年学校迁回北京,他继续在清华大学任地质系教授,再次担任系主任 。
1952年院系调整,袁复礼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授 。此时,他年逾花甲,不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专心从事教学工作 。同时,他在冀东完成了迁安、卢龙、滦县简测地形图,并在迁安铁矿进行过铁矿评价及圈定矿体的工作;他参加了长江水利综合考察和三峡水利枢纽的选址工作;参加了黄河中、上游水利考察和三门峡、刘家峡的选址工作;曾为北京地铁选线献计献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虽然已是85岁,还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并以深厚的外文功底和广博的地质知识,参加编译了《现代科学技术词典》、《韦氏大辞典》和《英汉辞海》;审校了《英汉常用地质词汇》、《英汉地质词典》等外语工具书;重新回忆整理发表了西北考察回忆录 。
【袁复礼从事过哪些研究?有着怎样的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