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弱抗强的恶战江阴海战海军实力对比是116∶6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日本海军拥有舰艇285艘,其中航空母舰4艘,万吨级战列舰10艘,总吨位达116万吨之巨 。其海军规模已经超越英国,成为了与美国相差无几的世界第二大海军 。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不足6万吨,最大舰艇吨位不过3000吨,大部分舰船为百吨级小艇,且多为北洋水师时代的旧船 。
舰艇吨位决定海军的实力 。
【一场以弱抗强的恶战江阴海战海军实力对比是116∶6】从这个意义来说,日本海军与中国海军的实力对比是116∶6,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海军的作战方针是避免与日军在海上决战,所有舰队集中于长江沿线,封锁长江要口,消耗日军力量,迟滞其溯长江西犯,粉碎其速战速决的企图 。
早在1935年,德国陆军名将法尔肯豪森就曾针对日益紧张的中日形势写了一份《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准确地判断了日军的进攻方向和特点,他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主要防御地区、兵员配备和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明确指出:“长江封锁于中部防御最关重要,亦即为国防之最要点,防御务须向前推进 。江防须封锁江阴,陆防须利用许多地险及天然便于防御之地形,推进至上海附近 。”
而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的第一天,国民政府在德国顾问团的指导下制订出了《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该方案提到:“淞沪方面实行战争之同时,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内之敌舰,并绝对控制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协力于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 。”
1937年7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最高国防会议中决定在日军尚未进攻长江流域之前制敌机先、封断长江航路,截断长江中上游九江、武汉、宜昌、重庆一带的日军第11战队13艘舰船和大批日侨的归路,并防止日军再度溯江而上 。他命令海军部长陈绍宽上将急调海军主力第1舰队与第2舰队开往江阴水道,“拱卫京畿” 。
然而,如此机密大事,却被汉奸黄浚(时为行政院秘书)泄露给了日本特务机关 。
这样,就在中国军舰在着手构筑封锁线时,总数13艘的日舰(包括旗舰“八重山”号)已鱼贯驶出江阴 。
中国海军先发制人的战机就此错过,蒋介石和陈绍宽痛呼可惜 。
8月11日,海军第1舰队与第2舰队主力由湖口与下关向江阴的集结已经完成,49艘军舰进入了长江待命 。
全体海军全体官兵慷慨激昂,誓与日寇决一死战 。
海军将士们没有想到,在7月28日的最高国防会议中,海军代表陈季良提出的沉船封江已被通过,沉船行动在8月12日执行 。
蒋介石的意思是:即使牺牲全部海军,也要争取战争主动 。
8月12日,两个舰队主力全部集合在江阴江面上,各舰由“平海”舰率领进行升旗典礼 。
8时整,“平海”舰举行升旗仪式,各舰官兵在舰舷向军旗行礼致敬 。
陈绍宽的上将司令旗上升到主桅顶端后,坐镇“平海”的陈绍宽发出了沉船指令 。
那一刻,大家全惊呆了 。
首批20艘自沉舰队在旗舰“通济”的带领下,缓缓驶向福姜沙就位,各自打开了水底门……
是日,汽笛哀鸣,军旗低垂,全军泣声一片 。
水流湍急,第一批舰船下沉后多被水流冲离原先预设位置,封锁线并不完整 。
海军部于是又征用了三艘民轮沉入封锁线 。
封锁线还有很大的空隙 。
随后,海军部又将在镇江、芜湖、九江、汉口、沙市等地缴获的8艘日籍趸船拖到封锁线凿沉 。
效果仍不理想 。
行政院于是训令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各省政府紧急征用民用小船、盐船185艘,满载石子沉入封锁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