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防腐剂有哪些 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防腐剂

添加剂是指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少量物质 。这些物质有助于使食品品种多样化,改善其色、香、味、形,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肉类加工中常用的添加剂如下:
一、着色剂
(1)硝酸盐:硝酸盐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 。硝酸盐被添加到肉制品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最终会生成NO并与肌红蛋白形成稳定的亚硝基肌红蛋白复合物使肉制品呈鲜红色,因此硝酸盐被称为显色剂 。
(2)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亚硝酸钠除了可以防止肉类腐败变质,提高保鲜效果外,还具有改善风味和稳定肉色的特殊作用 。这种作用比硝酸盐,因此在腌制过程中与硝酸钾混合可以缩短腌制时间 。亚硝酸盐的用量应严格控制 。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的使用量规定如下:肉罐头和肉制品;最大用量:硝酸钠0.5g/kg, 0.15g/kg;亚硝酸钠;最大残留量(含亚硝酸钠):肉罐头不得超过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g/kg 。
二、染发剂
在肉色形成过程中,硝酸被还原为 NO 。NO的产生量与肉的还原性有很大关系 。为了达到所需的还原状态,经常使用着色剂 。
(1)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作用,但对热和重金属极不稳定 。因此一般选用稳定性高的钠盐,用量在肉制品中是0.02%~0.05% 。
(2)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异抗坏血酸是抗坏血酸的异构体,性质与抗坏血酸相似,显色、防褪色、抗亚硝胺生成效果几乎相同 。
(3)烟酰胺:烟酰胺和抗坏血酸钠同时使用,生成烟酰胺肌红蛋白,使肉呈红色,有促进发色、防止褪色的作用 。
三 。着色剂
着色剂又称颜料,可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 。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红曲色素、姜黄素、紫胶色素、红花黄色素、叶绿素铜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甜菜红和糖色等 。红曲米是肉类生产中最常用的.
合成食用色素是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制成的,所以又称为煤焦油色素、苯胺色素,如胭脂红、柠檬黄等 。合成食用色素大多对人体有害,而且有毒作用主要分为三类:中毒、腹泻、致癌 。因此,应尽量少用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我国卫生部门规定,一切肉类及其加工产品不得使用食用合成色素 。
(1)人工着色剂(化学合成着色剂):常用的人工着色剂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等 。人工着色剂在有限范围内使用安全,颜色鲜艳颜色,稳定性好,适合配色和复合 。价格低是它的优势,但安全性仍然是个问题 。
(2)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是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可食用部分中物理提取精制而成 。
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如越来越多的焦糖色素、红曲、高粱红、栀子黄、姜黄素等 。天然着色剂通常更昂贵且稳定性较差,但比人工着色剂更安全 。
①红曲米:红曲米是以大米为原料,采用红曲深度发酵技术,经过特定的提取工艺制成的粉状纯天然食用色素 。其工业产品色价高、色相纯正、光热稳定性强、pH范围宽、水溶性好,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和防腐作用 。肉制品的中剂量为50~500mg/kg 。
②高粱红:高粱红是以高粱壳为原料,采用生物加工和物理方法制成的 。有液体产品和固体粉末 。是一种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可与天然红等水溶性天然色素混合,形成紫、橙、黄绿、棕、棕等多种颜色 。肉制品的用量取决于需求 。
③焦糖色:焦糖色又称焦糖色或糖色,外观为红棕色或深棕色液体,有的为固体或粉状 。溶于水和乙醇,但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焦糖水溶液晶莹剔透 。溶解的焦糖有明显的焦味,但稀释到正常水平时无味 。焦糖的颜色不会因为 pH 值的变化或长时间暴露于空气和氧气的影响而改变 。焦糖色在150~200℃有稳定的颜色,是我国使用的传统颜色之一 。焦糖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是增色、补色、改善产品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