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升维思考:从产品,到模式,再到产业( 二 )


(2)互联网产品经理要分析研究用户在每个产品节点的心理需求 , 并加以引导 。
例如:发行优惠券 。
(3)互联网产品经理要懂得利用数据的力量分析产品流程链接、页面布局、文案指导、视觉热点、控制位置、颜色和形状等 , 并对产品进行微调通过AB测试和反复迭代微调 , 以获得最佳的点击和转化效果 , 提升产品的核心指标(可以参考之前的《增长模型下的数据系统应用》(2)@ >:使用 AB 检验选择最优函数”) 。
(4)产品经理是用户、业务、技术的粘合剂和中心点 。产品经理需要对消费者的痛点有非常精准的洞察 , 敏锐地了解行业的创新玩法 , 推陈出新 , 举一反三 , 创造性模仿 , 获得全新的业务效果;产品经理需要能够准确理解业务需求 , 支持和延伸业务团队的业务目标;产品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技术实施能力和成本 , 并能够与技术团队进行熟练的沟通 , 才能正确落地产品 。
以这种思维方式 , 精心打造C端体验 , 承载公司业务需求 , 实现产品环节的核心指标 。这是我理解的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
二、模式
如果顶级产品经理对产品层面进行调整 , 比如商家详情页信息结构的重组、促销/导购标签的整理、优质评论的打捞、视频素材的添加、添加按钮等 , 可以平均业务详情页 。增长率从15%提高到16.5% , 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
因为整体转化率是每个环节的乘积 , 这样在不改变成本的情况下 , 会直接增加最终销量10% , 很神奇吧?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 ,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限制 , 那就是15% , 基本决定了产品改造价值的上限 。而这个限制 , 或者说基础 , 很大程度上是由模型决定的 。
模型是比产品更大的概念 。基本上就是说在业务中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 具体针对谁 , 怎么做 , 怎么形成记忆点 , 每个环节怎么链接 , 怎么实现 。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自营模式 vs. 平台模式
大家都熟悉 , 前者的龙头是京东 , 后者的代表是阿里的淘宝天猫 。这两种模型之间存在根本差异 。京东通过商品成本加毛利(卖货赚钱)拉动收入 , 而阿里通过促进商家交易和收取服务费(通过收取服务费、广告费、使用营销工具来促进交易)来拉动收入 。或佣金) 。

产品经理的升维思考:从产品,到模式,再到产业

文章插图
这决定了对于京东来说 , 让消费者尽快购买更多的自营产品 , 并以良好的购物体验为核心诉求(从消费者身上赚钱);而阿里则用更多的营销工具和专业的服务 , 让消费者卖家可以在淘宝平台海量的商家和产品上获得流量竞争优势 , 实现自己的销售目标来赚取利润(赚卖家的钱) 。前者自然更贴近消费者 , 后者自然更贴近卖家 。
这就是模式带来的业务性质和实践上的差异 。当然 , 京东和阿里在中后期逐渐延伸到另一种模式 。京东开出POP商城 , 阿里开始自营猫超 , 形成混合模式 。自然 , 京东越来越重视商家 , 阿里越来越重视购物体验 , 但他们的基因在延续 , 这也导致产品端的理念和做法存在巨大差异 。
两种模式的根本区别(高直接收入低净利润 vs. 低直接收入高净利润)也决定了为什么京东在财富500强榜单中远高于阿里 , 而阿里却不在公司的市场价值 。远高于京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