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兰海战( 七 )


日德兰海战

文章插图
德舰炮击而皇家海军在运送弹药时不关闭弹药舱门,这也是一个致命的失误 。在至关重要的防火系统方面,德海军更是优越得多 。德国人在多格尔沙洲一战后,注意到了弹药储藏室和弹药输送机也能导致弹药库火灾,立即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了封闭改装,海战中炮弹在德国炮塔里爆炸,不会引起进一步的损害,防护得很好的垂直信道,防止火势下窜到弹药库 。而皇家海军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至少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炸裂,是由于炮弹在炮塔里爆炸时,引起了下至火药甲板的一系列炸药的爆炸 。没有一艘德国船因这类缺陷而丧失 。同样双方运送发射药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区别,德国人对发射药用金属容器封闭运送,而英国人则仅仅用蚕丝口袋包裹 。德国船的上甲板在长射程的炮战中提供了较好的防护,鱼雷在它们加固了的舷侧爆炸,造成的损伤也较小 。而且,德国在信号技术、测距和夜战设备方面,也都超过英国主力舰队 。英国海军设计师集中注意力于速度和大口径大炮,而忽视了其它必要的改进,在这次战斗中皇家海军的这种缺陷是很明显的 。1918年初,贝蒂在海军部的一次会议上说,“眼下必须认为,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中队的确比我们的优越 。”战略战术英国本土舰队吨位损失多于德国公海舰队,但在战斗结束后的六月二日18时的统计显示本土舰队仍有27艘包括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主力舰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公海舰队方面在同一时刻只有10艘主力舰可以随时投入应对,因此可以认为公海舰队并未能打破本土舰队在北海的数量优势 。所以,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进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海战影响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海战,令德国最后一次主动突破协约国在北海对德国封锁的努力失败 。自此,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再以海军与协约国正面交锋,只能以潜水艇击沉舰艇,其后发展至无限制潜艇战 。
日德兰海战

文章插图
海战后,舍尔在他给德皇的报告中说,德意志帝国海军能“予敌以巨创,但……即使在公海上取得最有利的战果,也不能迫使英国和解……我们的地理位置与岛国相比的不利之处……不能靠我们舰队来补偿……” 。他最后说 。无限制潜艇战是必不可少的,“那怕冒同美国作战的风险也罢” 。英国海军无力摧毁德国海军,从而粉碎了把波罗的海向俄国开放的一切希望,这也许加速了沙皇政府的垮台 。在于1916年11月接替杰利科的一个月前,贝蒂就忧郁地承认,如果德国进攻丹麦,英国主力舰队不能提供什幺援助 。谈到海军力量的有效使用时,这位海军上将断言,“英国主力舰队的正确战略,不再是不惜任何代价力求使敌舰出战,而是使它留在基地,直到……形势变得对我们更为有利 。”然而就战略而言,德国海军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国海军的天下,大洋舰队困在港内毫无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舰队” 。英国损失的舰只,凭着强大工业经济力,很快得到补充,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评论的那样:“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牢狱看守,但是仍然被关在牢中 。”海战教训日德兰海战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个悲壮的胜利,其中的教训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刻的莫过于以下三点:一是战略运筹失策英德两国战略决策者受陈旧军事思想的影响,认为舰队决战是取得制海权最可靠、最简捷的途径 。因此,在日德兰海战前,无论在装备建设还是在编制训练上,都以在决战中歼灭敌主力舰队为达成战争目的的最高手段,不惜花费巨资建造和编练庞大的战列舰舰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的企图如出一辙,都试图寻找战机以一次舰队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然而在延续了两年才达成的这场舰队决战后,双方决策者才认识到,科技进步使新型海军兵器不断出现,海军作战手段也日益丰富,企图通过一次决战实现战争目的已不可能 。正如战后贝蒂上将断言,英国正确的战略不应是不惜任何代价力求使敌舰出战,而是把它困在基地,这样形势对我更为有利 。德国也认为,就是在海战中取得最有利的战果,也不能迫使英国和解 。这一战略调整对以后的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不久英德两国的战列舰虽没有在战争中被敌人消灭,却被自己的水兵或搁置于一边,或沉入了海底 。二是作战指挥失误战前,英国海军本来占有客观优势和先机之利,可将计就计,巧打智取,提高作战效益,但由于英军前线指挥员连连失策,先是不分青红皂白,盲目追杀德军担负诱敌任务的前卫舰队;继而又在主力交战时畏首畏尾,放弃追击逃窜之敌 的有利战机;最后又没有夜间决战的决心和魄力,使得德军有机会突破封锁,返回基地 。从上述情况人们不难看出,正确的作战指挥关键在于审时度势,量敌用兵,不被假象所迷惑,积极地进行有利的决战,避免不利的决战,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能动地争取战 争的胜利 。力量的强弱和形势的利弊只具备了胜利的可能,如果作战指挥失误,照样要打败仗 。三是协同配合不力在这场激烈搏杀,险象横生的大战中,到处都有不和谐的音符 。1、英国舰队出发时,未通知“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致使其没有参加作战,减少了英军优势 。战后,英国着名军事家布赖恩·詹森指出:“‘坎帕尼亚’”号要是按计画出发,它的飞机在海战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坎帕尼亚’号将会给舰队司令发出至关重要的关于敌舰队位置和航向的情报 。但是,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杰利科没有得到这种情报,致使舍尔得以逃出英军重围 。”;2、战中,德国舰队在侦察情报力量不足,经常被动挨打时,却叫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在基地睡大觉 。这个错误与英军未出动第一艘航母如出一辙,忽略了制空权的重要性与侦察对现代化战斗的重大作用;3、当英国舰队奋力追杀德国舰队时,主力战列舰却因航速慢而掉队;4、当舍尔奋力冲出重围,準备施放水雷阻止英军追击时,才发现全舰队没带一颗水雷 。这充分说明,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使作战力量结构日趋複杂,单凭一两件新式兵器并不能决定作战力量的优势,而需要各种参战力量紧密协调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战兵器的作战效能 。这场海战充分说明,装备先进的战列舰,没有 了其他作战力量的密切配合,就成了浮在海上的巨大靶子 。历史意义日德兰海战达到了大炮巨舰主义的最高潮,不过,海上“巨无霸”的战列舰的弱点在此战中也暴露无遗 。北海的制海权仍被英国人牢牢掌握,从战略上,英国赢得了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