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异军突起,惠州为什么能? 世界之最惠州( 四 )


数据显示 , 惠州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000家 , 产值超百亿的工业企业16家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 。
持续强链补链
靠企业韧性穿越行业周期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亚于“脱胎换骨” , 虽难度很大 , 但至关重要 。
“有一段时期 , 企业发展势头不错 , 也不缺商机 , 可就是不赚钱 , 却迟迟找不出问题所在 。”广东辰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奕”)总经理张小宁 , 说出了很多同行的困惑 。
这个以研发生产家用智能遥控器为主的企业 , 产品型号数百种 , 主要客户包括华为、索尼、三星等知名厂商 , 对国内外消费电子市场的变化并不陌生 。
张小宁曾远赴日本考察丰田的供应链 , 发现对方控制浪费和提高效率都非常到位 。他终于意识到 , 问题出在管理上 , 未来再靠拼硬件成本、拼客户关系将难以持续 , 企业要补齐短板 , 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 。
“我们一开始对标华为 , 但基础薄弱难以复制 , 后来又在引入TCL模式基础上 , 自己开发供应链管理系统 。”这位职业经理人认为 , “关键是如何熬过‘削足适履’的过程 。”
2019年 , 辰奕数字化转型从报价系统开始 , 逐步建构提升管理能效的全流程产供销场景 。张小宁坦言 , 目前这套系统还处于2.0时代 , 仍需要几年时间来持续优化 。
“转型过程漫长而痛苦 , 开始内部反对声音不小 , 我自己也迷茫过 。”他深有感触地说 ,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 这样不光辰奕受益 , 也会使产业链之间更加协同 。”
从早期主攻电子烟电池市场排名第二 , 到现在成为小米生态链核心供应商之一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泰”)专注小微锂离子电池的方向始终没变 。
这类电池属于可充电的锂二次电池 , 主要布局3C数码领域 , 为无线耳机、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供电 , 对电池的安全性、续航和能量密度要求更高 。
曾在TCL工作多年的恒泰董事长曾贤华 , 是一位摸爬滚打30年的行业老兵 。2009年创立恒泰时 , 他非常看好电子烟市场 , 后来由于行业监管政策不明确 , 企业运营风险增大 , 才决定转入小米生态链 。
“一路走来 , 大家把锂电池干成了白菜价 。”曾贤华去年秋天受访时 , 苦笑着对采访人员说 , “我还记得1992年 , 买一块日本电池要120元 , 现在只需要四五元 。”
当他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过猛 , 中游企业没有话语权等困难时 , 时任惠州市工信局局长伞金福接过话茬 , 双方就供应链话题深入交谈 。
“2020年下半年开始 , 主要原材料钴酸锂市场价格暴涨 , 从每吨20万元涨到60万元 , 上游原材料涨价 , 下游客户又不肯提价 , 我们夹在中间十分痛苦 。”曾贤华感慨道 。
“上游供应原材料的大企业 , 为什么不愿意跟你们谈?”伞金福问 。
“如果一家企业去谈 , 不光势单力薄 , 对方也嫌我们量太小 。”曾贤华补充说 , “多家企业组团去谈 , 总量上来了 , 上游原材料商也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