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登皇位:靠儿子登基的四大帝王

导读:皇帝的宝座是很多人都窥探的,可是想在众多皇子之中脱颖而出,成功继位,这似乎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历史上才会出现造反夺位,篡改遗嘱等事件 。可是也有一些好命的皇帝,竟然靠自己的儿子成功登基 。那么这些皇帝都有谁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
网络配图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选择嗣君,主要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是君主时代君位承袭的最基本原则与标准,它由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大圣人周公所开创 。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外,古代君主因个人喜好而打破前面的继承原则,主观决定继承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而在古代,有一群被称为皇孙或王孙的人物,往往也会左右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接班人选择问题 。
这种现象的缘起是:由于君主特别钟爱某一个皇孙或王孙,而移爱于生下了“好圣孙”的皇子或王子,并坚决地选择了这位皇子或王子为储君,以便保证这些“好圣孙”能够在将来继承大位 。那些在皇位(或王位)继承问题上多多少少沾了点儿子的光的帝王有西周先君王季、晋惠帝、明仁宗和清朝的雍正皇帝 。
一、西周王朝先祖王季
周朝是我同古代皇权时代以前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段,周代建立以前,先君太王(古公宜父)一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 。季历为太王生有一个名叫姬昌的孙子 。
相传,周太王非常喜欢孙子姬昌,因此逐渐萌生出了一个想法——隔过太伯和仲雍,直接将皇位位传给幼子季历,以便保证将来季历再传位给姬昌 。据司马光《稽古录》记载:“(姬)昌有盛德……古公(亶父)知其必兴周家,欲立季历以传昌 。太伯、仲雍知其指,自窜于句吴以让季历 。太伯犹服端委,仲雍遂从夷俗,断发文身,以示不可用 。古公薨,季历立,是为王季……王季薨,昌立,是为文王 。”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王季的即位,完全得益于两位兄长的让贤,为了能够保证侄儿姬昌的即位,太伯和仲雍宁愿去蛮荒之地,去过野蛮人一般的生活 。周太王*后,王季便掌握了周的统治权力;后来他又把权位交给了姬昌 。姬昌没有辜负先人的期望,终于使自己成为了一位奠定西周基业的伟大君王 。
网络配图

二、痴儿晋惠帝司马衷
晋武帝司马炎继承父祖功业,建立了西晋 。遗憾的是,由于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导致了天下大乱,不仅皇族内部互相厮,而且外族大肆入侵,西晋也在内外战乱中覆亡 。
对于儿子的愚傻,武帝不是不知道,好多大臣都曾劝他更易太子,但武帝一直都没有易储 。缘何?首先,司马衷占有了“天时”的优势——他是父母实际上的嫡长子(司马衷之前,武帝与杨皇后生有皇长子司马轨,但却早逝) 。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一点更为关键,那便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通 。
司马衷虽然愚钝,但他与宫女谢氏的儿子司马通却是一个机灵鬼,聪明得要* 。晋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小皇孙,对爱孙抱有莫大的厚望 。有人说广陵“有天子气”,将会出天子,武帝信以为真,遂又将爱孙封为了广陵王 。很明显,在晋武帝眼中,司马通已经成了有实无名的“皇太孙” 。
三、瘸子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巧登皇位:靠儿子登基的四大帝王】明成祖“靖难之役”推翻侄子朱允炆建文政权之后,原燕王世子同时亦是成祖长子的朱高炽,被册封为了皇太子,成为大明皇权的合法继承人 。
按照常理来讲,由王世子而皇太子是再正常不过的水到渠成之事,但是,朱高炽这个太子的选立,却是其父皇朱棣思想斗争后的结果,因为成祖对这个继承人并不十分满意 。据《明史》记载,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行动极为不便,成祖认为儿子的形象不够好,将来作为一国之君,有损国威和形象;另外,他更喜欢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并且早在朱棣起兵“靖难”之时,就曾经许诺朱高煦,将来君临天下后,把皇位传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