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成中国历代丞相代表靠的是这种精神

诸葛亮六出祁山背后让人落泪的无奈
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 。以前看电视康熙大帝,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 。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 。
大概是因为*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 。电视里权臣这东西可不是好玩的 。对于皇上来说,好歹江山还是他们家的,得考虑子孙的皇位,不能太过为所欲为 。对于权臣来说,可劲儿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必然的选择方向,这就是所谓权利不被约束的结果 。
网络配图
但在三国时代,偏偏有这么一个鲜明的例外,那就是大权独揽却鞠躬尽瘁*而后已的诸葛丞相 。我想,我的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大半也是来自于他的 。
【诸葛亮成中国历代丞相代表靠的是这种精神】诸葛亮跟随刘备打了半辈子江山,白帝城受托孤后继承先帝遗志,念念不忘北伐,六出祁山终于无功而亡 。这些本身就已经非常传奇了,再加上老罗的偏心,这一段更显得神乎其神 。
我理解所谓传奇者,是一些人为的非常神奇的事情,跟神话传说不同 。所以,在此我们摒弃关于诸葛丞相的一些装神弄鬼的事迹,来说说可信一些的事实 。
网络配图
蜀国国力不强,但有险可守,励精图治、不以卵击石应该是比较明智的,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也大可当个几十年太平宰相 。但诸葛亮为了实现对刘备的承诺,选择了置自己和万民于水火,企图凭一己之力北伐 。在这样一个敌强我弱的前提下,就要求蜀方不能有一点点失误,就象我们后来看到的,任何不利都会导致蜀国退兵,因为他们的本钱实在太有限了 。所以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劝说,因为他知道,魏延的作法成功了,至多能加快出祁山的进程,失败则会直接导致退兵 。
诸葛亮并不是不懂得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但是他输不起,所以他必须保证不败,所以诸葛用兵一生谨慎,所以当他遇上司马懿这样旗鼓相当的对手时,不行险就是对方不涉险,不败就意味着不胜 。偶然的败因因为丞相输不起屡屡成为必然,必败的命运成就了六出祁山的传奇 。
网络配图
我总觉得,诸葛丞相比我更早知道他的命运,六出祁山是他的有所必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