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毛尖


江华毛尖

文章插图
江华毛尖【江华毛尖】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江华毛尖 , 生产区集中顺牛牯岭、岭东的大圩开源沖、两岔河一带的云雾山腰和溪谷之傍 , 那里苍峰入云 , 林荫如盖 , 云雾潦绕 , 真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 ,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名茶——江华毛尖 。
基本介绍中文名:江华毛尖
地点:顺牛牯岭
性质:茶叶
职能:泡茶
茶叶简介江华毛尖产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 。着名的五岭山脉之一的萌堵岭余脉分布全境 , 苍峰入云 , 林荫如盖 。江华茶树有苦茶和甜茶之分 。江华毛尖 , 由甜茶採制而成 , 品茶风格独具特色 , 当地人常用此茶医治积热、久泻和心脾不适之症 。江华毛尖历史悠久 , 早在五代时 , 已被列为贡品 。品质特徵江华毛尖品质特徵:外形条索肥厚 , 紧结捲曲 , 白毫显露 , 内质香气清高 , 汤色晶莹 , 滋味浓醇甘爽 , 叶底嫩绿 。内含茶多酚、胺基酸、氮丰富 。饮用“止渴生津”;药用可治“积热、久泻”和“心脾不舒” , 去烦闷 。江华县山区瑶胞用以作解毒去病常备药品 , 据说在古代时被纳为贡品 。生态环境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 , 位于南岭北麓 , 潇水上游 , 湖南省的最南端 , 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接壤 。处东经111°25′45”~112°10′5” , 北纬24°38′23″~25°15′45″之间 。江华毛尖茶,产于湖南最南端的江华县 , 是中国历史名茶 。江华县地处五岭山脉之一的萌堵岭余脉 , 海拔多在1000米~1500米 , 苍峰入云 , 林荫如盖 。茶区土壤多为紫沙土 , 土层疏鬆深厚 , 富含磷和有机质 , 气候温和 , 冬无严寒 , 夏无酷暑 。茶地周围 , 林木丛生 , 荫蔽高 。製作工序江华毛尖产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 。当地把茶树分为两类 , 一类为苦茶 , 另一类为甜茶 。江华毛尖系用从甜茶树上採摘的芽叶製成 , 品质别具风格:外形条索紧结捲曲 , 翠绿秀丽 , 白毫显露 , 晶莹如珠;内质香气清高芬芳 , 滋味特别浓醇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 , 採用重揉、全炒 , 叶组织破碎较多 , 第一次沖泡 , 水浸出物浸出竟达浸出物总量的55% , 所以第一次沖泡液 , 滋味异常浓烈 。当地人民常用此茶医治“积热、久泻”和心脾不适之症 。江华毛尖历史悠久 , 早在五代时 , 已被列为贡品 。在长期实践中 , 当地茶农摸索出了一套制茶经验 , 认为讲究“金、木、水、火、土”是制好江华毛尖的技术关键 。
江华毛尖

文章插图
江华毛尖""“金”是指炒茶用的铁锅 , 认为炒好茶 , 首先锅要薄 , 质地均匀、光滑、新锅要热油处理;“木”是指炒茶用的燃料 , 要求乾透 , 升温降温容易控制;“水”是指锅要用清水洗净;“火”是指炒茶的火温要适当 , 该大则大 , 宜小则小 , 所谓“炒茶容易烧火难” , 足见炒茶火候的重要“土”是指不同土壤生长出来的茶芽 , 在炒制时的火温、时间、手势均应有所区别 。江华毛尖的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摊凉、揉捻、复炒、摊凉、复揉、整形和足乾八道工序 。杀青在平锅进行 , 杀青出锅后 , 须经摊凉 , 以散热气 , 防止闷黄 。摊凉后的杀青叶置于揉板上重揉5~6分钟 , 待茶汁揉出后 , 置于100℃左右的锅内进行复炒 , 炒到茶叶五成乾时 , 出锅摊凉 , 稍经复揉后 , 投入温度为60~80℃的锅内进行整形 , 这是决定江华毛尖品质特色的重要工序 。茶叶投入锅中后 , 略加翻炒 , 待茶叶受热回软时 , 用双手边翻拌 , 边搓条 , 如此反覆进行约30分钟 , 待茶叶含水量达15%左右 , 此时茶条已紧细、翠润、显毫 。最后将茶叶移入锅温为50~60℃的锅中 , 轻轻翻炒 , 直至足乾 。成茶色泽光润 , 茸毛呈银珠形点缀在茶条之上 , 外形别具一格 , 十分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