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之父冯如/走近中国科技先驱


航空之父冯如/走近中国科技先驱

文章插图
航空之父冯如/走近中国科技先驱【航空之父冯如/走近中国科技先驱】这本《航空之父冯如》是“走近中国科技先驱”其中一册 , 介绍了冯如的故事 。我们不仅仅从他的身上学习到对待科学知识的专注和专业 , 更能体会到他伟大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 。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 《航空之父冯如》的作者是项星 。
基本介绍书名:航空之父冯如/走近中国科技先驱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数:120页
开本:16
品牌: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项星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307107651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系列丛书首批出版7本 , 主要讲述7住对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最有影响的 , 取得开创性业绩的科学家的故事 。这7位科学家中 , 有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铁路巨擘;有实现国人千年夙愿的桥樑建筑大师;有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飞行大家;有填补我国航天史空白的学科奠基人;有为中国现代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元勛;有“专注田畴 , 群生饱暖农夫志”的农民式科学家;还有因创新文字书写方式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民教师 。这本《航空之父冯如》(作者项星)是其中一册 , 介绍了冯如的故事 。作者简介项星 , 女 , 湖北工业大学毕业 , 曾先后做过中学教师、企业培训讲师等 , 近年来专注于各类科普书稿的写作 , 先后撰写有《每天学点幽默口才》、《头髮会说话》、《好享睡觉》等畅销书 。图书目录引言 航空之父冯如 第一章 飞天梦想 第一节 飞天神话 第二节 风筝奇谈 第三节 志在四方 第二章 风筝般飘蕩的美利坚岁月 第一节 艰苦而美丽的新世界 第二节 纽约求学 第三节 美国人眼里的天才发明家 第三章 首倡“航空救国”的中国人 第一节 莱特兄弟的飞机 第二节 日俄战争之耻 第三节 “军用利器 , 莫若飞机” 第四章 “飞机不成 。誓不回国” 第一节 变卖家产 第二节 仅有四人的飞机製造厂 第三节 “我们成功了!” 第五章 插上翅膀的中国龙 第一节 “东方的莱特在飞翔!” 第二节 屡创第一的中国飞行家 第三节 热爱航空的孙中山 第六章 在帝国斜阳里艰难起飞 第一节 回国之路 第二节 风雨飘摇的天空 第三节 秘密试飞 第七章 革命军里的飞行家 第一节 誓为革命造飞机 第二节 台山鹰飞 第三节 忠魂永守万里长空 第八章 深切缅怀中国航空之父 第一节 青山不老 第二节 继往开来 附一 冯如时代在中国的其他飞行事件 附二 关于飞行的一些知识 第一节 热气球、飞艇与滑翔机 第二节 飞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 冯如时代的飞机文摘这个新生婴儿在家中排行老五 , 上面有四位兄长 。他被起名冯九如(后来改名为人们所熟知的“冯如”) , 乳名“珠九” , 字鼎三 , 号树垣 。小冯如的诞生 , 给家里带来的喜庆美好而又短暂 , 很快老冯一家人就再度投入了为生活而打拚的艰辛中 。老冯还是老样子 , 以种几块薄田养家餬口为主 , 农闲时就充当小贩 , 做些小本生意贴补家用 。一家人 , 就这样艰难地维持着生活 。老冯最大的愿望就是小冯如能够健康成长 , 长大了能做个和他一样勤劳的农民 。只是 , 这个冯如似乎是天生注定要成就一番大业似的 , 他很快就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 。小冯如生得聪明、秀气 , 怎幺看都不像是个乡下娃娃 , 倒有几分像是一个斯文的读书人 。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喜爱他 。不过 , 长得怎幺样暂且不论 , 吃得怎幺样却是实实在在的事 。由于家境贫寒 , 为了吃饱肚子 , 小冯如早早就学会了帮着家里做活 , 变成了一个河里趟、泥里爬的放牛娃 。冯如年纪虽小 , 做起这些活来倒也得心应手 。只是在老冯的心里 , 有一件事一直放不下 , 那就是乡亲们对这个小儿子那股机灵劲的称讚 , 特别是村里教私塾的先生经常对老冯说 , 这小家伙如果好好读书 , 肯定会有前程 。老冯原本对小冯如没抱多大期望的 , 听了私塾先生的话 , 老冯终于下了决心 , 全家省吃俭用 , 送小冯如进了私塾 。从6岁到10岁 , 前前后后 , 冯如读了4年书 。他先是在家乡的私塾读了两年 , 接着在邻村的学校又半工半读坚持了两年 。这4年的学生光阴 , 对小冯如来说是辛苦的 , 却又是幸福的 。当时冯如所接触的教材 , 自然是《百家姓》、《乾字文》、《三字经》等常见的蒙学着作 。4年学习下来 , 严格说来冯如还没有达到初小水平 , 但这段看上去显得粗糙的启蒙教育 , 却是他通往文明徵程的第一步 , 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8岁时 , 冯如由本村转到邻村求学 , 学校名为“莲塘恩举书馆” 。冯如的先生叫冯树仪 , 一方面 , 这位忠心耿耿守护着后脑勺那根大辫子的老夫子 , 面孔严肃地教授弟子们《论语》、《孟子》等典型的封建课本 , 另一方面 , 冯先生又喜欢给大家讲一些天马行空的故事 。在课余 , 他经常给孩子们讲《封神榜》、《山海经》、《三国演义》等名着里的精彩片断 。只是他不曾想到 , 那个叫冯如的孩子 , 多年以后在回忆这段私塾往事时 。印象最深的不是《四书》《五经》 , 而是《封神榜》中辛环和雷震子的那段空中大战 。冯先生讲得津津有味 , 小冯如听得如醉如痴 。“那雷震子是一员虎将 , 为武王伐纣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长相奇特 , 脸色是深青色 , 有一头鲜红的捲髮 , 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 , 尖尖的牙齿露出嘴唇外 , 身高两丈 。这种可怕的外表一眼看去就让人望而生畏 。还有 , 那雷震子像鸟儿一样长着一对肉翅膀 , 这双巨翅展开后遮天蔽日 , 扇动起来呼呼生风 , 尘沙翻滚 , 气势非常惊人 。还有那辛环 。也是一员猛将 , 和雷震子一样 , 也生有一双翅膀 。能飞天作战 。两人在空中有过几次交手 , 每一次交手都打得暗无天日 , 乌云乱卷 。两人在天空里飞来驰去 , 武器碰撞 , 发出的声音像滚滚雷声一样 , 吓得地面上的人瑟瑟发抖 , 甚至连观战的帝王也惊得从椅子上跌了下来 。辛环和雷震子两人 , 武艺不相上下 , 难分胜负 , 结果武王的征伐军队就这样被延误在了征途 。情急之下 , 二郎神杨戬的哮天犬跑了出来 , 一口咬住辛环的大腿 , 就这样 , 雷震子才得以一棒打在辛环的脑门上 , 把辛环击毙 , 从而结束了这场鏖战 , 武王的军队继续前进!” 那风云激荡的奇观在小冯如的脑海里久久激荡 , 尤其是雷震子和辛环的那双翅膀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想 , 如果自己的背上也能生出这样一双翅膀 , 那该多好啊! 渐渐地 , 冯如接触到了更多关于飞行的故事 。原来 , 对于飞翔的憧憬 , 中国人世世代代早已有之 。比如《山海经》 , 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 , 充满了独一无二的神话色彩 。在这本书里 , 有着数不胜数的奇异的飞禽走兽 。飞虫、飞鱼、凤凰、天马、天女……《山海经》里那些飞天的人和物 , 对冯如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其中 , 《精卫填海》的故事 , 让他记忆犹新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里一篇着名的神话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最钟爱的小女儿 , 名字叫作女蛙 。女娃喜欢玩耍 , 特别希望父亲和她一起 , 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海去看一看 。可是 , 炎帝一直忙于公事 , 不能实现她的愿望 。于是有一天 , 女蛙就一个人驾着一艘小船 , 向东海划去 。不料 , 海上突然掀起了小山一样的海浪 , 女娃连同小船 , 被无情的大海吞没 。噩耗传来 , 炎帝非常悲痛 , 但无法使小女儿死而复生了 。P5-7序言邓小平先生曾经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闢论断 。温家宝总理更是强调:“崇尚科学的民族 , 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的确 , 纵观人类发展史 ,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它在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 , 更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包括交通、饮食、电器、社交、工作都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而在科学技术日益革新的背后 , 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 。早在数千年前 , 我国的学者们已经在诸多科学领域做出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发现与研究 , 涌现出如石申(战国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东汉科学家)、蔡伦(东汉造纸专家)、裴秀(魏晋期间製图专家)、祖沖之(南北朝数学家)、李春(隋代建筑桥樑专家)、沈括(北宋科学家)、毕舁(北宋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等一大批科学家 。然而 , 由于当时人们对科学技术不够重视 , 很多科学知识并没有很好地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 来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到了近代 , 由于日益封闭和文化高压的政策 , 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更为缓慢、滞后 。鸦片战争的爆发 , 让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古老中国的落后现状 , 一部分人开始反恩并寻求到了一条“科技救国”的道路 。在此期间 , 近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 , 他们顺应世界潮流 , 成为中国最早出国留学的青年才俊 。有的在国外留学时已经震惊科学界;有的谢绝友人挽留 , 毅然选择回国效力;有的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奠基人;有的把生命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 , 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 “科教兴国”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 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加大了以科技进步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步伐 。从2000年起 , 中国政府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 , 重奖科学家 , 显示着中国政府“科教兴国”的决心和信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我们决定出版一套“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的系列丛书 。“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系列丛书首批出版7本 , 主要讲述7住对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最有影响的 , 取得开创性业绩的科学家的故事 。这7位科学家中 , 有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铁路巨擘;有实现国人千年夙愿的桥樑建筑大师;有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飞行大家;有填补我国航天史空白的学科奠基人;有为中国现代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元勛;有“专注田畴 , 群生饱暖农夫志”的农民式科学家;还有因创新文字书写方式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民教师 。当然 , 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科学家远远不止这7位 。而我们之所以选择这7位人物 , 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7位科学家 , 更是后世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我们不仅仅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对待科学知识的专注和专业 , 更能体会到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 。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倾尽人力 , 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甚至错讹之处 , 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借鉴了前人撰写的相关资料 , 对他们的辛勤工作也一併表示感谢! 编者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