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插图
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06年5月9日晚在北京揭晓 。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自1990年由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6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推进了考古学科的发展、考古知识的普及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一年一度备受业内外关注的知名品牌 。
基本介绍中文名: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揭晓时间:2006年5月9日
代表:小黄山遗址
连续举办届数:16
小黄山遗址基本信息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地点: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发掘领队:王海明简介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遗址面积50000多平方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眶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 。遗址出土的夹砂红衣陶器群、用于加工食物的石磨盘、磨石和储藏坑是小黄山遗存最主要最鲜明的文化特徵,文化内涵不同于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文化;结合其C14测年,是浙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填补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阶段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小黄山遗址B区Ⅱ期遗存文化内涵中存在不少萧山跨湖桥文化因素;A区Ⅱ期遗存绳纹圆底釜、双鼻平底罐与河姆渡文化同类陶器可能具有内在的联繫;小黄山遗址发掘“盘活”了浙江省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布格局 。小黄山遗址兼有跨湖桥、河姆渡两支文化因素,三者关係的结论为时尚早,但为三者关係的探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重要线索 。遗址低山丘陵的地形环境,接近生土的堆积特徵,对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重大的学术价值 。该遗址发掘对完整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认识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区系类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基本信息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地点:湖南洪江市安江镇岔头乡岩里村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插图
洪江高庙遗址
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插图
洪江高庙遗址发掘领队:贺刚简介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洪江市安江镇东北约5公里的岔头乡岩里村,地处沅水北岸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一贝丘遗址 。通过大面积发掘,在揭示了高庙文化晚期的一处大型祭祀场所,出土了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装饰有凤鸟、兽面和八角星象等神像图案的陶器(距今约7800年左右),出土了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白陶製品,在高庙上层遗存中出土了部落首领级的夫妻并穴墓和四人合葬墓等重要遗蹟 。发现了为建立本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的关键性遗存 。除此之外让人更惊奇的发现是,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具距今约7400多年的女性人体骨架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贺刚介绍,这具骨架保存完好,呈"侧身屈肢"姿势,右手托着右腮、下巴,左手自然地夹在向后弯曲的两腿之间 。骨架的盆骨较大,骨骼纤细,牙齿磨损较大,因此可初步断定该骨架系成年女性 。骨架的长度是153厘米,专家估计此人生前的身高应该在160厘米左右 。高庙下层遗存出土的祭祀场所不仅年代早、规模大、且可明确判别其作为祭祀场所的诸多设施,为我国现知同期史前遗存中所罕见 。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居民祭仪活动的真实状况 。它面对河流并呈南北中轴线布局,对后来祭坛的布局和结构产生了先导性的影响,对追溯我国宗教祭仪活动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庙遗址的发掘和发现.填补了湘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区域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为建立本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与年代序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发现,既揭示了它与本区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渊源关係,又反映了它与洞庭湖区以及岭南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同期文化间的互动扩张和影响 。河南鹤壁刘庄遗址基本信息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地点:河南省鹤壁市大赉店镇刘庄村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鹤壁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发掘领队:赵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