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二 )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文章插图
公司治理赫茨伯格告诉我们 , 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 , 没有它会导致不满 , 但是即使获得满足 , 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 。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 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 , 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 , 量才录用 , 各得其所 , 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 , 给予表扬和认可 , 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 , 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文章插图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又对各种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工业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 , 他们发现 , 由于调查对象和条件的不同 , 各种因素的归属有些差别 , 但总的来看 , 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 , 保健因素基本都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係的 。但是 , 赫茨伯格注意到 ,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 , 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 , 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 , 又可能起消极作用 , 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 。工资是保健因素 , 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 。理论意义双因素理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 , 特别是它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係 , 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 。理论论证有些西方行为科学家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正确性表示怀疑 。有人做了许多试验 , 也未能证实这个理论 。赫茨怕格及其同事所做的试验 , 被有的行为科学家批评为是他们所採用方法本身的产物:人们总是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条件或他人身上 , 问卷没有考虑这种一般的心理状态 。另外 , 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也不够 , 事实上 , 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人 , 对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 。实践还证明 , 高度的工作满足不一定就产生高度的激励 。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 , 不论是有关工作环境的因素或工作内容的因素 , 都可能产生激励作用 , 而不仅是使职工感到满足 , 这取决于环境和职工心理方面的许多条件 。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相似之处 。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 。当然 , 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 。成就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 , 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 曾任美国凯斯大学心理系主任 , 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谘询工作 , 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主要着作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管理教育专家 , 研究激励理论的知名学者 。他提出了着名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 即“双因素理论” , 这是基于赫茨伯格与同事们进行广泛实证调研的基础上的理论 , 因此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赫茨伯格在总结调研结果中发现 ,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 , 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係方面的 。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 , 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这就是双因素理论 , 是赫茨伯格最主要的成就 。在激励因素理论取得成功以后 , 1968年 , 赫茨伯格在《哈佛商业评论》杂誌上发表了《再论如何激励员工》这一成果 , 再次回顾了双因素理论出现的背景和该理论的内容 , 分析比较了在这个问题上各种理论学派的观点及他本人理论所处的地位 , 由此引出了职务丰富化的论题 , 介绍了职务丰富化的原则和实际套用 。该文重印后共售出100万份 , 使其成为该刊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