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代领导人皇太极的带领下,刚刚建国的大清,就像飞速前行的列车,以势不可挡之势朝着目标努力奋进着 。然而,52岁的皇太极的突然驾崩,使得大清这列“列车”不得不来个“急刹车”,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们,又一次*动不安起来 。
多尔衮不会忘记,父汗驾崩母亲殉葬之时,内心痛苦犹如刀弯,他与幼弟多铎抱头痛哭的情景 。那时多尔衮只有15岁,他只是一个少年,他没有能量去阻止长兄们的行为,更无法改变父汗的遗愿 。
如今,多尔衮已经32岁了,已经从一位凭靠着父汗和母妃关照着的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为后金和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头号功臣,他已经具备了改变自己、整个家族乃至整个中国命运的巨大能量了 。
其实,多尔衮这些年能够迅速成长,不得不感谢皇太极对他的关照和栽培 。
从哲哲(皇太极的皇后)的关爱有加地抚养,到16岁被赐予“墨尔跟戴青”的美誉,再到天聪五年(1631年),不足20岁就掌管吏部,最后到崇德元年(1636年),24岁被赐封为“和硕睿亲王”,位列八大王之第三,仅次于和硕礼亲王代善和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这一系列的荣誉,见证了多尔衮的功绩,也说明了皇兄皇太极对于自己的肯定 。
而今皇太极的突然驾崩,并且皇兄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之人,根据“大贝勒共同议政”的祖制,皇位必定是由各位亲王推选而出,多尔衮盘算着自己的胜算,他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
众所周知,多尔衮最终没能够如愿以偿的成为皇帝,而是让当时年仅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捡了个大便宜”,承袭帝位,年号顺治 。
关于这次皇位推选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大学堂很多的优秀文篇中都有叙述,相信很多读者都有所了解,所以我们换个方式,通过探讨问题的方式和读者朋友们共同回顾一下那段历史,我总结了四个问题,如下:
网络配图
多尔衮的优势究竟有多大,是否足够支撑其称帝?
豪格没有称帝的主要原因在哪里,是其优势不足还是什么原因?
福临是否真的与皇位“不相干”,仅是靠“捡便宜”或好运气当上的皇帝吗?
多尔衮为什么提名济尔哈朗与自己一起摄政?
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来回顾一下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
在分析上述问题之前,我要向介绍一下参加选举大会的人员名单,他们是:
礼亲王代善,太祖努尔哈赤次子,论资历无出其右,但年事已高,无心挣位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努尔哈赤之侄,舒尔哈齐第六子,太宗皇太极之嫡系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大清政治新星,皇位有力争夺者
肃亲王豪格,太宗皇太极长子,并功勋卓著,皇位主要争夺者
豫亲王多铎,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多尔衮之嫡系
武英郡王阿济格,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同母兄,多尔衮支持者
从这份名单来看,多尔衮很有优势,六个人中,算上自己有半数人支持,似乎前景比较乐观,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看多尔衮到底有多大能量 。
我们都知道,满清发展到这个阶段,主要的政体制度是“八旗制度”,虽然皇太极已经建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但是主要还是以满八旗为主,那么这些满八旗的高级首领们是有兵有权,对于当时的满清政权之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
当时,多尔衮同母所出的两兄弟是他的忠实支持者,他们三兄弟主要领导的是两白旗(正白旗和镶白旗),所以这两旗的兄弟们都力挺多尔衮,那他们力挺多尔衮会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一旦多尔衮当上皇帝,两白旗很可能变成“上旗”(被皇帝直接领导的“旗”称为“上旗”),其待遇和地位将有很大提高 。
- 顺治那么恨多尔衮为何还想过修葺多尔衮墓园
- 揭秘皇太极*后多尔衮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 清朝三代元勋鳌拜和多尔衮之间有何联系
- 多尔衮偷情顺治出家这些皇家丑闻谁最雷人
- 皇太极驾崩多尔衮为什么不夺皇位?
- 多尔衮怎么*的,*后竟被毁墓掘尸不得安宁
- 多尔衮独女爱新觉罗middo;东莪简介她是怎么*的?
- 大清战狼多尔衮为何选福临当皇帝?是因为庄妃吗?
- 多尔衮因美人放弃江山背后之谜:得到了还是失去了
- 清朝那点糊涂事:多尔衮的母亲为什么被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