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是“苏锅”发源地之一,“王源吉”曾锅气十足而今重出江湖 无锡高温历史之最( 二 )


在泰伯庙会的梅里名特优农品展入口处便能看到王源吉冶坊的展位,十几口形状不一、功能不同的锅一字排开,引得很多人驻足,有双耳锅、单柄锅、炖锅、煎锅等 。很多锅子带有一只木头锅盖,锅身也比一般的锅要深 。梅村当地居民卢老伯说自己很久没见过这种木头锅盖了:“几十年前的农村,家家户户的土灶上都是这种木锅盖,最大的好处就是透气 。”他说,现在超市里卖的、家里用的都是玻璃盖或铁锅盖,做饭时蒸气会倒流进锅里,而木锅盖保温时间长,揭盖时不会滴水,焖出来的饭菜更香 。
对于“王源吉”这个牌子,卢老伯表示没听说过,一旁的王源吉工作人员接话说,这是无锡的老品牌,城里的老无锡应该知道 。市民刘大姐一来到展位前就问:“这是不是《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那种手打锅啊?”“那种是熟铁锅,这是生铁锅,不一样的”,工作人员回答道,“这是铁水浇铸的,耐热耐腐蚀” 。刘大姐的母亲把锅拿起掂了掂,感觉有点重,一只手掂不了 。
这次之所以在梅村做展销,王源吉销售负责人姚明解释是因为来这里展示的都是非遗项目,王源吉正在申请市级非遗,预计今年能批下来 。围观者一波又一波,却是问的多、买的少,因为一问价格,不少人感觉贵了 。姚明介绍,王源吉铁锅的单价从168元到1280元不等,普通的苏锅一两百元就能买到,植物油导烧锅因为多了打磨等工序要卖到四五百元,精品苏锅因为锅壁加厚、工艺更先进单价要千元以上 。“基本走中高端路线,所以消费群体也是偏向精英、白领 。”
据了解,现在王源吉品牌正式回归市场,之前是以“双吉”的牌子做代加工,厂址设在江西,厂里有六七十名工人 。做代加工利润低,转型发展成了这个老品牌要考虑的事 。“王源吉”是无锡本土的老牌子,去年3月“王源吉”商标正式得以注册,9月起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王源吉铁锅,线上设在淘宝平台,今年则打算在市里开个专卖店 。“去年在文博会、新体中心、市民中心、高档小区都销售过,销量喜人,单价千元左右的锅卖出不少 。”
一口锅的乡愁:
民族品牌兜兜转转终回归
十年后重回大众视野
“这个展厅是我们重回无锡市民视野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重建生产基地生产铁锅,让外国人也以使用无锡造的铁器为荣 。”昨天,在成立不久、位于地铁堰桥站旁的惠山区文化馆王源吉铁锅历史展厅内看到,这里既有现代市民生活离不开的造型轻巧的铁锅,也有以前人使用的厚重大锅,还有铁锅从车间到灶台的生产技艺展示以及不常见的生产设备 。王源吉第四代传人王青青介绍,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过半年多的准备,2017年王源吉“杀”回无锡,在离开无锡10年后重回市民视野,今年要深耕无锡,“争取2019选址新基地并投产” 。
借助《舌尖上的中国3》刷爆朋友圈、登上热搜榜、一时间“一锅难求”的章丘铁锅,属于锻打的手工铁锅,而无锡的王源吉铁锅经历更丰富 。据档案馆的历史资料记载,无锡是中国四大铸造之乡之一,打铁、冶坊作为传统手工业历史悠久 。创设于清顺治年间、成名于1837年的王源吉就是无锡众多冶坊中最有名的一家 。“当时叫‘王源吉冶坊’”,王青青说,“还获得清政府的补贴,是江南最早的官炉,牌号受到当时清廷江南商务总局保护” 。在古代,铁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历代王朝生怕民间各种铁器被冶炼成兵器,造成遗患,包括铁锅在内,与铁器相关的行业都受到严格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王源吉能生存下来,它在政府和民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