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 封志宏


心理医生 封志宏

文章插图
封志宏(心理医生)【心理医生 封志宏】封志宏导师是着名情绪矫正、心理治疗专家,1962年生,广西心理学会会员 。曾就读于广西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桂林陆军学院 。
基本介绍中文名:封志宏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2年
职业:情绪矫正、心理治疗专家
毕业院校:广西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桂林陆军学院
个人简介封志宏心理导师受过严格心理学培训,他知识广博、阅历丰富、敬业负责、富有创造性,1998年他开办了中国首家非医学模式专业心理谘询机构——觉悟洲心理谘询中心,将心理谘询作为终身职业 。他用坚定的步履一路起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宽广的仁爱胸怀,把觉悟洲心理谘询中心创建成为具备雄厚技术实力的心理谘询专业服务机构 。几年来大量心理困惑求助者获得救助,全国各地乃至欧洲、美洲都有心理患者慕名前来求治 。谘询者有领导干部到普通民众的各阶层人士,谘询的问题有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神经官能症,有性变态、性功能障碍等性心理问题,也有恋爱婚姻、青少年行为、职业发展等家庭、社会心理问题 。该中心成功挽救了多名自杀者,并使他们树立起生活信心 。封导师敢向传统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提出挑战,经过实践总结,他创立了矫治个性偏差的扳机理论、多层次放鬆技法、行为反馈疗法、信念重建疗法、思维矫正技术、实用记忆训练等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 。封导师做心理治疗的特点是高效彻底、成本低廉,系统心理治疗通常在几天内完成,屡创奇蹟 。他完成的许多治疗辅导个案在学术界受到很高的评价,攻破了抑郁症、强迫症、抽动症心理治疗等世界性难题,《心理医生》、《女性天地》等杂誌及当地媒体报导了他的创业事迹,并陆续刊登了他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案例 。封志宏心理导师在学术界被誉为心理谘询操作专家,被患者热情称颂为“民间科学家” 。多年来,封志宏心理导师还在网际网路和其他媒体上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其诙谐幽默的语言、冷静沉着的个性、犀利敏锐的目光深得网民和读者的传颂和爱戴,为科学精神在心理学领域的普及和心理谘询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在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发表论文“情绪学与情绪反常矫治”,正式提出情绪学概念,构建情绪学模型,公开行为反馈和信念重整等情绪矫正技术,再次确认情绪反常现象的矫治是教育学课题而非医学课题 。代表作:封志宏心理谘询手记作者介绍:封志宏心理导师是中国最早的心理谘询专业机构之一觉悟洲心理谘询中心的创办者和主持人,中国心理谘询网站的心理专家 。他在理论上大胆创新,发明的技术新颖简洁,心理谘询效果立竿见影,突破了强迫症、抽动症、抑郁症心理治疗等世界性难题,情绪矫治通常数天内完成,屡创奇蹟 。封志宏导师在学术界被誉为心理谘询操作专家,患者称颂他为民间科学家 。学历:本科专业:化学、军事指挥、心理学经历:军官6年,经贸和企业策划管理10年,心理谘询13年在路上进入心理谘询领域的机缘是由一个偶然念头触发的 。1986年我在桂林陆军学院进修政工专业开始接触心理学并产生深厚研究兴致,但从没想过要以此为职 。1998年,因所在国有企业面临倒闭,我寻找着能够支撑后半生,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工作 。某天在街上走着走着,没有任何徵兆心里突然蹦出“心理谘询”这个词,立即心眼一亮——就是她了,以后就做心理谘询 。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我向工商局谘询开办机构的手续,接待的科长毫不客气地对我说:“有很多人来申请过我都没批,你有什幺料子敢申领心理谘询营业执照?”我耐心地向科长介绍我的经历和体会,并让他看我写的专业文章 。科长看着看着眉头慢慢舒展开,还没看完就回头吩咐办事人员:“拿注册表让他填 。”就这样,觉悟洲心理谘询中心登上了历史舞台 。接的第一个古怪案例是死亡焦虑,患者每在阴暗中独处便想到与死亡相关的事情,心慌恐惧,发抖冒汗,必须马上离开独处环境 。因心情不好,她常常无缘无故发怒,弄得人际关係很差,在医院吃药治了五年没好 。我用认知和脱敏疗法给她治疗,几次就好了 。《心理医生》主编让我把案例整理出来,在杂誌刊登 。十几年来,这类个案已经司空见惯,还陆续发表过很多,不再觉得古怪 。业务突破是在2001年,有了电脑可以上网了,在心理论坛和聊天室跟人交流,患者感觉我素质还可以,在当地又久治无效,便下决心前来梧州找我 。开始的时候网路上的人都不相信我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一个治疗,说这不可能,还说我是骗子 。几位患者应其他患者要求公布了在梧州治疗的情况,说封老师是最好的,一个患者还特别加了一句话:“还有,他很聪明 。”疑虑就这样被事实打消,陆陆续续有患者前来,来得最多的是浙江、山东和天津的,还有国外来的呢 。有一次,《梧州广播电视报》做一个心理谘询专题,正好有位福建来的患者在治疗,采访人员还採访了她 。有外地患者的信任和支持,觉悟洲心理谘询中心才得以维持并发展 。有过几位梧州的爱好者向我谘询,想从事这一职业 。我向他们介绍了市场情况,让他们冷静下来 。虽然心理谘询可介入的领域很多,发展潜力巨大,但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和接受这一事物 。当地市场尚未形成,他们也不具备充分技术实力去开发全国市场,就打消了念头 。我坚持,不要盲目进入一个新领域,以免给自己造成伤害 。当下,梧州的心理谘询机构已经开起来很多家,都惨谈经营,这个结果应该都出乎创办者意料之外,各地的情况都差不多 。心理谘询行业的进入门槛很低,考个证领个照就信心满满,这些心理谘询师太单纯,市场意识相当淡薄 。我还在贺州、桂林、广州等地开展过业务,开办并主持中国心理谘询中心网站 。看人性做了十几年心理谘询,我对人性有了很多新的认知 。按理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是优良品质,可就有一类人不拿别人的劳动当回事 。拿付费来说,工人、农民、企业家、小白领,他们付费果断,该是多少就付多少,还有多付的,说是支持赞助 。教师、医生、官员等,那就不同了,他们不付钱的理由全部都是:“我有很多社会关係,帮你介绍几个客户来,你就可以赚很多 。”对此,我很想在大门口贴出告示:科长以上领导干部恕不接待 。心理健康价值几何,几乎没有人考量过 。一位中学老师的儿子不愿上学,说家里不适合读书,要求在外租房单住,还要配置电脑衣柜一应家具才愿意回校 。不答应他的要求就砸锅剪被,弄得家里一地狼藉 。家长找到我,希望我帮助劝孩子上学 。家长不愿意按时间支付费用,觉得这样是个无底洞 。我听完介绍后估算了工作量,约定600元直到问题解决这止 。家长想了想,觉得这样下去孩子就毁了,花600元捡回一个儿子,值 。可才过几小时,这位家长就给我打来电话,取消了预约 。据其亲属反馈,是有一师範学校的心理学老师提出,心理谘询收费是商业行为,商人是信不过的 。这位心理学老师自告奋勇与孩子谈了半小时,孩子一言不发 。等心理学老师走后,孩子立刻发飙,剪窗帘砸碗,警告父母,不允许再找任何人与其谈话 。这位心理学老师不懂,心理谘询是一项严谨系统的科学工作,不是嘴皮子工夫这幺简单 。由于其轻率举动,这个孩子丧失了矫治良机,家庭蒙受重大经济和精神损失 。一年多以后,这位家长神情沮丧再次找到我,介绍完情况,家长直截了当:“你要多少钱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家长无奈给儿子在外租了房子,家庭支出陡然增大,加上孩子拿走锅碗等用品从不拿回,家庭经济陷入危机之中,更不用说各人遭受了精神重创 。这时候,连孩子的面都已经很难见到,工作难度非常大 。为了救这个家庭,我仍然做了工作规划,要求费用两千元 。家长一听说要这幺多钱就傻眼了,可能他以为还是当初那600块 。有人说,心理谘询师是垃圾桶,装多了垃圾自己也变成垃圾 。我很理智,我知道垃圾不是因我而生,我必须保有一颗清洁的心灵,不然我没办法为别人清扫 。可能有人会问:“你不能善良一点,免费或者少收一点钱吗?”其实我收费很低,并且效果有保障 。事实上对于需要经济支持的穷人,我会减收费用甚至免费支持 。那些有支付能力而又不愿意付钱的人,他们不是我的服务对象 。拜金信念很强的人会把金钱看得比生命和幸福更重,心理谘询对他们没有意义 。学术观点在学术上,要说哪位心理学名家对我产生过巨大影响,我没有印象 。在桂林陆军学院学习时,教官推荐了弗洛伊德 。我看过他的书和传记,开始的时候感觉不真切,觉得似乎是这幺回事 。随着经验积累,越来越觉得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错误太多,缺乏事实基础 。而且我还发现,他发布的所有案例都没有结果,因此我断定他没有任何心理谘询成功实践 。弗洛伊德在一封信中表达了他的同行荣格的观点:“你断言,由于我滥用心理分析,使我的学生处于一种孩子般的依附地位 。”弗洛伊德乐于谈论性和潜意识,随意解释患者的行为意义,目的是製造移情,诱导和纵容患者依赖自己,这反而不利于心理障碍的矫治 。在这一点上,荣格对他的评价是正确的 。我是科学工作者,严谨是我的工作信条,没有充分事实根据的所谓疗法我不推崇 。主要的心理谘询理论有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这些方法有科学根据,準确恰当运用可有正面效果 。但对于複杂的心理障碍表现而言,简单化的分析和指导不足以让患者产生真切的感受,其效力有限 。在流行的心理谘询理论和技术中,很多属于戏弄人的心理游戏,比如意象对话、萨提亚、沙盘游戏等等 。有人说,自己推崇某某流派,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流派之分的是宗教或邪教 。心理谘询是科学工作,技术手法可有不同,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没有流派之分 。我认为,在心理谘询理论上,最根本性的错误是“心理学”概念的错误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可是谁都说不清楚什幺叫“心理”,理解混乱导致错误思潮泛滥 。心理学的真实含义应该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情绪规律的科学,因此,心理学应更名为行为学,研究心理障碍的心理学是情绪学 。依据这一观点,我创立了自己的情绪矫治学说,即信念重整和行为反馈 。情绪由生活事件引发,其表现决定于当事人以信念为基础的人格 。因此,矫治情绪障碍的核心是矫正生活信念,行为反馈可使患者感觉真切,矫治成果得以巩固 。事实证明,这一理论及相关技术是先进的 。中国问题功利性是影响当代中国人心理健康最大的因素,人们往往依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评价是非,独生子女现实及学校教育缺陷使自私和依赖蔓延流行 。经历单纯和阅历缺乏使一些行业人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有调查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 。类似的行业还有医生、警察和官员等,而这些行业又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因此,推广心理健康理念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任重而道远 。面对如此複杂的心理健康状况局面,心理谘询行业本应发挥主导作用 。可是由于存在大量理论和技术错误,心理谘询师普遍知识、智力和阅历欠缺,更要命的是许多人存在人品缺陷,难以担当如此大任 。大量低素质服务涌向市场,不断有负面信息披露,民众很快发现不是心理谘询都能信任,他们难以区分孰优孰劣 。因此,心理谘询行业当务之急是进行人员整合和技术更新,把陪伴安慰和情绪矫治区分开来,但这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尚难以实施,只能让市场选择淘汰 。心理健康小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理念和追求,但人们往往并不明了自己需要什幺,人们经常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说成是自己需要的 。我们需要好名声,需要善良,需要提高能力,需要和谐环境,需要幸福感受 。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我们想要的呀,需要和想要没有区别 。都这幺说,但行动却让很多人暴露了需要与想要相背离的事实 。有人想要很多钱,借朋友的钱不还,就失去了好名声;有人想要安逸的生活,不愿意花费体力去劳动和锻鍊,健康就失去了;我们需要学习以增长才干,可又老想上网玩游戏,这时候需要和想要发生严重冲突 。需要和想要最根本性的区别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差异 。需要有社会属性,符合社会规範和良善价值体系,想要则完全是个人体会 。很多苦恼是需要和想要产生冲突的结果,当我们觉得烦恼的时候,梳理一下是哪个需要和哪个想要发生了冲突,这有利于我们的心情冷静下来,重新省视、评价和调整行为,让我们的行动与需要相一致,即使有所付出,也不会后悔 。我们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拥有了快乐人生 。人格障碍是这样治好的概况:周女,27岁,未婚,湘籍,中专,无业 。从初一开始,经常感觉紧张、恐惧、头晕、肌肉紧绷、颤抖(患者原话) 。要求自己走路的姿势要潇洒大方,感觉自己不是在走路,而是在舞台上表演 。害怕碰见同学老师,担心表现不好,心里害怕,总是躲着他们 。不断提醒自己走路要小心,不能把髒东西弄到鞋、脚或身上,看到髒东西心里就紧张,如果必须处于髒环境中,就浑身不自在 。平时洗澡洗衣服很费劲,耗时很长,老是担心哪里没洗乾净,一说到洗澡就提不起精神,因为觉得麻烦经常不愿洗 。跟母亲一起居住,俩人经常发生争吵,动不动就打骂母亲,下手狠,母亲左手因此受伤不能抬高 。打过以后患者会觉得内疚,但一受到刺激又反覆 。几乎每天都不能高兴起来,郁闷不堪,觉得生活没意义,度日如年,对未来感觉一片渺茫 。十多年来持续接受治疗,诊断混乱,在长沙和衡阳等地多次住院,花费十多万元,一直服药 。甚至还接受某心理学博士建议,食用滷牛肉进行饮食治疗,这些治疗都没有明确效果 。诊断:心理导师观察或了解到,患者有动作表情夸张、表述喜欢用书面词语、渴求表扬和同情、注重穿着打扮等等表现,符合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準,故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患者还有洁癖、社交恐惧、冲动、依赖等表现 。背景:患者在数月前向觉悟洲心理谘询中心电话谘询,产生前来做现实心理治疗的想法,随后其家人亲往桂林了解谘询机构的情况,做出承诺并约定了治疗日期 。可能是考虑费用问题,患者及家人未如约前来 。在约定日期后患者来电希望电话指导,在得不到理想结果的情况下,患者生气,声言不再信任心理治疗 。2006年10月2日,患者母亲因被患者殴打,离家几小时 。刚回来,又因几句话不和再遭患者激烈殴打 。患者家属当即决定,让患者立即到觉悟洲心理谘询中心接受系统心理治疗 。治疗过程: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治疗在“亲爱的妈妈,感谢你生我出来,赐给我生命”的交流中正式拉开序幕 。患者回顾母亲对自己含辛茹苦的教育抚养,重新认识了与母亲的关係,人格得到升华,面对母亲不再象以往那样动不动就怒髮冲冠 。以放鬆疗法使患者收穫轻鬆体验并稳定下来,消除冲动情绪 。在治疗洁癖时,导师事先把食用油滴在已经清洁过的马桶上,告诉患者是粪便,让她用手触摸 。患者开始的时候感觉非常噁心,在导师的引导下慢慢放鬆,最后发现接触粪便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用系统脱敏和暴露疗法解决社交恐惧,效果非常明显 。最困难的环节是表演特质的消除,採取了现场体验、角色扮演、风格比较等方式进行启发,最终达到治疗目标,患者及其家人都很满意 。本次心理治疗时间为2006年10月3日至2006年10月11日,历时约一周 。治疗插曲:我做心理矫治通常不需要这幺长时间,花了一周时间是因为有几天患者罢治,她上午心情不好拒绝治疗,下午情绪平复才来接受矫治,浪费了很多时间 。原因是她要求导师爱她,得不到她想要的结果就不配合矫治 。我不能为了哄她高兴而欺骗她,因为关係的改变会导致治疗失败 。总结:亲职教育缺陷是心理障碍发生和发展最根本的原因 。当事人曾有一位哥哥在幼年期因病去世,父母悲伤不已,罪责自己管护不周 。当事人一出世,就受到父母尤其是母亲格外细緻呵护,生怕孩子冷着、烫着、摔着、累着,特别害怕孩子生病,卫生方面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孩子有一丁点小毛病就慌乱不已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有强烈感应力,潜移默化中,孩子的观念、行为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表现出独有的人格特徵 。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性格有互补适应的规则,“懒惰父母勤劳儿”是有道理的 。因为父母懒惰,总喜欢支派孩子做事,所以孩子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反之亦然 。患者父母对孩子照顾无微不至,患者成年后就形成了强烈的依赖特徵,完全没有独立意识 。对卫生问题的过分苛刻导致洁癖,与外界交流太少致使患者社交技能缺乏而产生恐惧迴避心理,患者对生活理解错误以为表演能赢得肯定,自己的要求必须满足是冲动的心理根源,有太多的失望以致对前途不抱信心 。患者的所有情绪表现都可以在其幼年生活中找到起源,相对稳定的扭曲信念及与现实生活背离的行为有赖于强有力的科学心理矫治才得以解决 。药物治疗心理障碍的伪科学性质:患者曾在湖南某着名精神(科)病医院住院并长期服用该院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物,与别的心理障碍患者一样,该患者所获得的“疗效”仅仅在服药期间使自己变得嗜睡、兴奋、头晕、乏力、颤抖、性功能减退等等 。表面上原有的症状消失或减轻,实际上是用药物控制神经活动,用另一种“症状”取代了原来的症状,患者的消极行为和精神痛苦并没有改变 。有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大脑内某些化学物质失去平衡造成的,用药物调节大脑内物质平衡可治疗心理障碍,这是骗人的鬼话 。实际上,人的情绪与大脑物质是互动关係,大脑物质随人的情绪发生变化,通过非药物的心理治疗改善情绪,大脑内物质含量也会随之变化达到平衡,根本不需要药物介入 。心理障碍是心理学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精神类药物对身体尤其是对大脑的发育可产生严重损害,没有任何事实证明药物治疗心理障碍有确切效果 。不合理使用药物会导致患者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生病了,不再关注人格升华和行为进步,心理障碍会更加严重和顽固 。觉悟洲心理谘询中心坚决反对使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尤其反对给儿童使用精神类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