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妹不食【杨妹不食】一个十一岁的农村小姑娘杨妹 , 因偶然挖吃了一个慈菰 , 就不再有食慾 , 并连续九年不吃任何食物 , 年至二十岁 , 未婚夫因此不愿娶她 。此事披露报端后 , 引起各方重视 , 有关报社派员检验 , 称杨妹连续六天未食任何东西 , 亦未大便 。后将其送进市立医院 , 仍不见食 。各报连续报导 , 不只引起当时高层人物杨森、张群的关注 , 而且英、美新闻界也欲派采访人员採访 。被揭穿后成为旧中国最大伪科学新闻 。
基本介绍中文名:杨妹
发布时间:1947年
内幕:旧中国最大伪科学新闻
首发报纸:《申报》
简介一个十一岁的农村小姑娘杨妹 , 因偶然挖吃了一个慈菰 , 就不再有食慾 , 并连续九年不吃任何食物 , 年至二十岁 , 未婚夫因此不愿娶她 。此事披露报端后 , 引起各方重视 , 有关报社派员检验 , 称杨妹连续六天未食任何东西 , 亦未大便 。后将其送进市立医院 , 仍不见食 。亦不大便 。各报连续报导 , 不只引起当时高层人物杨森、张群的关注 , 而且英、美新闻界也欲派采访人员採访 。至第二十一天 , 杨妹仍不进食的报导发表后 , 有人提出要成立”杨妹不进食研究会” , 有人提出要拍记录片 。世上的流言 , 海上的波涛 。杨妹九年不食被新闻界爆炒后 , 举国关注 , 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两个多月后 , 真相大白 。原来 , 杨妹九年不食断无其事 , 住院不食也是假 , 她偷吃稀饭、白糖、糊豆、红烧肉是真 。首发这条新闻并对该新闻进行连续报导的报纸是当时在全国影响很大的《申报》 , 最后揭露这条新闻是假新闻的也是《申报》 , 时为1948年 。背景时值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 , 解放军正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 , 直逼南京城 , 生活在蒋管区的百姓们正面临无以复加的通货膨胀 , 人人尝尽了“食不果腹”的苦头 。事件奇闻出笼1947年 , 石柱县桥头乡传出奇闻:村妹子杨妹 , 9年不食人间烟火!该传闻的始作俑者就是讯息中提到的佘德瑜 , 这佘德瑜在当地可谓大名鼎鼎 , 是国民党石柱县参议员、桥头区区长、桥头中学校长 。就在佘德瑜发现了“杨妹传奇”后不久 , 讯息又传到了石柱县县长白昭义那里 , 白县长不但收了杨妹做干女 , 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杨白生 。杨妹“9年不食”的奇事由此越传越远 , 越传越离奇 。媒体介入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申报》闻风而至 , 让这一传奇插上了传播的翅膀 。1948年4月27日 , 该报刊登了采访人员魏雪珍写的《少女9年不食》 , 还郑重其事地在编者按中写道———这是一桩轰动山城的奇事 , 同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生理现象 。采访人员魏雪珍先生所报导的只是一个不吃东西的证物 , 可并不是编造什幺骗人的谎话 。其中所提出的问题 , 必须让生理学家、医学家或科学家展开他们的研究!当时的重庆市长杨森看到报导后兴趣大发 , 在随后举行的关于杨妹不食讨论会上 , 杨妹不食现象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 最后 , 杨森同意根据杨妹名字“杨白生” , 由市卫生局牵头成立一个“白生研究委员会” , 下设“谘询组”和“技术研究组” 。指定一名学者、两名医生、三名护士日夜轮流监视杨妹 , 逐日记载 , 以提供杨妹不食的“科学根据” 。《申报》还专门派出特派员参与报导 。揭穿1948年7月19日 , 《申报》刊发《杨妹哑谜全盘揭穿 , 仅忍饥21天 , 数度偷吃证实 , 渝卫生局停止主动检查 , 故弄玄虚者实无可恕》一文 。有一天 , 杨妹抓起监视人员的苹果大嚼的镜头被人拍了下来 , 还有人拍下了杨妹偷吃狗食的镜头 。有好事者并不相信 , 他们便花钱买通了守在杨妹身旁的人 , 窃取其每日的生活“机密” , 包括:何时起居、作息、喝水 , 乃至解手 , 等等 。于是杨妹“偷吃食”的情况就逐渐被曝光 , 什幺“某时偷吃了一粒花生米” , “某时又吃了一颗黄豆”等讯息就不断被捅了出来 , 随着“天机”泄露 , 杨妹“不食”的神话和谎言就被揭穿而大白于天下 。接着电台和报纸就有人严词谴责说 , 这是当局造假 , 迷惑民众 , 转移视线 , 责不可恕……随着解放大军的节节胜利 , 国民党当局早已招架不住 。眼看再借“杨妹不食事件”欺骗舆论、造谣惑众已无戏可演 , 只好偃旗息鼓 。于是这个曾在京(南京)沪杭一带被闹腾的所谓“不食五穀”的“奇女子”就被悄然送回四川老家 。谜底揭穿了 , “传奇”落幕了 。之前那些大肆炒作“杨妹不食”的媒体自然陷入了尴尬 , 特别是在炒作“杨妹不食”中动作最大的老牌报纸《申报》 。影响媒体1948年5月29日 , 《申报》以《杨妹考验日内结束 , 李之郁昨发表经过详情》为题 , 报导李之郁(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呈报当时国民政府卫生部次长金宝善的函件:“并未发现杨妹进食或有食慾表示 , 精神如故……无大便仅有小便 , 亦有月经 , 体重84磅 。”海外媒体也争相报导 。太平洋通讯社采访人员秦安写出《原子时代的奇蹟 , 九年不食之女人:杨妹小传》的长篇通讯 。美联社采访人员麦德生感慨道:“杨小姐 , 你绝食的研究对人类有功!饥饿是战争的主要根源 , 人类若都像你这样不吃、少吃东西 , 战争自然减少啦!”评论一般对此事件之后果 , 认为杨妹系一乡间女子 , 并无多大责任 , 但其监护人明知杨妹需食物而生 , 而故弄如此玄虚 , 实有不可宽恕之嫌 。其实一些假新闻发布的责任还在新闻单位 。有些假新闻 , 民众一眼就看出 , 新闻采访人员怎能全然不知?随之转载的 , 依我看来责任更大 。涉及一些科学领域的问题 , 打个电话 , 多请教一些专家 , 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 是完全可以避免亦步亦趋的 。之所以转载照发 , 一是为了猎奇 , 追求所谓“轰动效应”;二是认为“出错责任不在我 , 我不是首发 。”其实这是既不懂法又不懂政策 , 转发一些有问题的稿件 , 用法律衡量 , 用政策对照 , 是都有连带责任的 。有专家分析说 , 《申报》“摔的这一跤”其实是内外因双重悲剧的结果———一方面 , 那时国民党为了打内战 , 大量搜刮民财 , 闹得生产凋敝 , 又加贪官中饱私囊、奸商囤积居奇 , 以致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直线上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申报》炒作“不吃饭也能活着”的新闻 , 其初衷不言而喻:在惨澹经营 , 销数日减的情况下 , 为了吸引眼球 , 为了把报纸办下去 , “奇闻”自然成了抢手货 。启发同时 , 这一假新闻闹剧对今天的媒体人也颇多启发 。曾几何时 , 从耳朵认字到意念移物 , 从水变油到伪气功 , 不是也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吗?“惊现”、“传奇”不是也时时扑入我们的眼帘吗?在“全民娱乐”、“山寨横行”的当下 , “奇闻”似乎再次成了抢手货 。追逐奇闻本身无可厚非 , 问题的关键是 , 在面对光怪陆离的“报料”时 , 我们一定要紧握“怀疑的利剑” 。因为 , 新闻的生命在于它的真实 。杨妹不食的报导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 但这类报导仍然在当今的新闻界重演着 , 诸如某某人几年不食、多少年不睡觉的报导 , 不是屡见于报端吗?诸如前几年的所谓“特异功能”、“与外星人发生性接触”等 , 不也曾热遍新闻媒体吗?然而一旦发现其假 , 谁见过始作俑的媒体坦诚纠错?大都不了了之 , “王顾左右而言他” , 往往是这些始作俑者的“退兵之计” , 岂不知 , 他们的自以为聪明之计 , 付出的是更多的信誉透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