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贪食症简介贪食症(Bulimia Nervosa)并非是普通的贪吃,而是作为一种由心理障碍引起的进食行为异常的病症 。贪食症诊断鉴别(1)诊断要点: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慾望或行为,一次可进大量食物 。每周至少发作2次,且持续至少3个月 。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3)常採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4)不是神经系统器官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非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 。(2)鉴别诊断:1)神经性厌食 。若已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或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与间歇性暴食症状者,均应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2)Klein-levin综合徵 。又称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徵,表现为发作性沉睡(不分日夜)和贪食,持续数天 。患者醒了就大吃,吃了又睡 。一次患病后体重增加明显 。无催吐、导泻等控制体重行为,亦无对身体外形或体重不满的表现,故与神经性贪食症易于鉴别 。3)重性抑郁症 。患者可出现过量饮食,但没有为减轻体重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催吐、导泻等,故与神经性贫食症不同 。4)精神分裂症 。该症患者可继发暴食行为,患者对此视之默然,无任何控制体重的行为,且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5)癫痫等器质性疾病 。可出现暴食行为,病史、体检和各项实验涉及EEG等功能检查,均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则不考虑神经性贪食症,而且这类病人缺乏控制体重的不恰当行为 。易患人群发生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以女性为多,男性病人仅为女性的1/10左右 。贪食症的发生大多存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人际关係不佳、长期情绪烦躁抑郁,或对自己偏胖的形体感到不满,以致採取出格的节食措施,在饥饿难挨时又不加控制地转为暴食 。有时暴食后暂时缓解焦躁烦闷的情绪 。故一出现烦躁情绪,他们便会一头钻入食物堆中,以此来排遣恶劣情绪 。贪食症病人最初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因而在暴食时常常背着他人,在公众场合则儘量克制,而到了后期,这点控制能力完全丧失 。催吐是他们控制体重增加的最常用方法,在暴食后立即用手或其他物品刺激咽喉部,吐尽胃中食物,有的则用导泻剂及时排泄 。由于长期採用这些不当的消食手段 。不少病人可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胃肠道和心血管併发症 。还有一种正在研究中的贪食症叫做 binge-eating disorder (BED).特徵是病人有重複的大量摄入食物的现象,但进食后并没有催吐行为 。后果贪食症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而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个人自身无法控制的,必须由专业人士帮助治疗 。贪食症会造成一系列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是唾液分泌的显着增加,使得脸显得丰满,这正是患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挫败的情绪使得她们往往变本加厉地採用催吐的方法来减轻体重 。反覆的呕吐还使得门牙内面的釉质破坏,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吐可能打乱了体液的化学平衡,包括钠和钾的平衡或体液的酸平衡 。这种状况被称为电解液不平衡,如果不处理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医学综合症 。而且有些病人会因为反覆把手伸进喉咙来刺激呕吐反射,而使得手指或手背上长出茧来 。值得庆幸的是,只要恢复正常的进食习惯,就能够很快地反转任何的不平衡 。在很大程度上,贪食症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病 。在物质富裕的文化中是以瘦为美,在贫瘠的文化中则以丰满为美,理想的体型总是难以达到的那种 。在西方国家,贪食症开始流行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发达的大城市,大多数少女都在追求偏瘦的体型,减肥是女学生中的一大流行话题 。症状(1)有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患者常常是吃到难受为止 。(2)暴食后马上採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3)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 。(4)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係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 。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5)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 。(6)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有的患者不採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鍊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11)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钠等 。呕吐致使胃酸减少而出现代谢性硷中毒,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12)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併发症而有致命危险 。避免贪食症的原则1 不要受体重数字的影响 2 不要以艺人的体型为目标 3 和别人一起愉快进食 4 拥有可以倾吐烦恼的贴心朋友 5 不要对“吃”抱有罪恶感 6 对自己要有信心成因心理因素:大部份的病患者有感情问题及情绪上不稳,并借着强迫进食来逃避痛苦的问题 。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用咀嚼食物以减缓心理压力的习惯,可能是在幼小时和母亲不正常的育儿方式有关 。厌食症的循环病徵:厌食症的患者常常限制食物的摄取量,但有时候受不了饥饿之苦,而产生精神上及行动上的冲动,而大量吃下食物 。而厌食症就很有可能转化为暴食症,造成「暴食∕厌食∕贪食」的循环病徵 。诊断要点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慾望或行为,一次可进大量食物 。每周至少发作2次,且持续至少3个月 。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3)常採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4)不是神经系统器官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非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 。鉴别诊断1)神经性厌食 。若已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或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与间歇性暴食症状者,均应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2)Klein-levin综合徵 。又称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徵,表现为发作性沉睡(不分日夜)和贪食,持续数天 。患者醒了就大吃,吃了又睡 。一次患病后体重增加明显 。无催吐、导泻等控制体重行为,亦无对身体外形或体重不满的表现,故与神经性贪食症易于鉴别 。3)重性抑郁症 。患者可出现过量饮食,但没有为减轻体重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催吐、导泻等,故与神经性贫食症不同 。4)精神分裂症 。该症患者可继发暴食行为,患者对此视之默然,无任何控制体重的行为,且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5)癫痫等器质性疾病 。可出现暴食行为,病史、体检和各项实验涉及EEG等功能检查,均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则不考虑神经性贪食症,而且这类病人缺乏控制体重的不恰当行为 。治疗养成一日三餐、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避免在两餐之间吃零食或高脂、高糖的食物 。另多吃高纤维食品能帮助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而减轻对轻泻剂的依赖 。· 暴食症的病人由于时常催吐及服用泻剂等容易造成併发症,如损伤牙齿、唇部、食道炎、唾腺肿胀、直肠出血、骨质疏鬆、脱水、电解质不平衡及心律不整等,并常合併有酗酒或滥用药物的习惯,而其延续时间可长达几个月至数年不等 。此病应立即找医生医治,否则后果严重。· 暴食症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营养支持及心理治疗 。饮食治疗以均衡饮食为主,减少甜食的摄取,但要摄取适量的脂肪和足够的纤维质,维持饱足感 。另外心理治疗则鼓励患者接受其体重和身材,找出情绪压力的来源 ,并强调正确的饮食观念 。· 躯体支持治疗 。规定患者进食量,儘量减少或制止呕吐行为,禁用导泻药物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者予以对症处理 。营养差者予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可用鼻饲 。· 个别难治病例,可套用胰岛素治疗 。·群体治疗: 有类似问题的人之间相互分享经验 。此疗法特别在解决导致情绪问题的本质问题方面卓有成效 。·认识行为疗法: 此疗法一般是通过对合理行为奖励或模拟来教育患者如何改变扭曲和僵化的思维模式 。·抗抑郁药: 此疗法通常用三环类和百优解来治疗贪食症 。百优解是唯一被指定用于治疗贪食症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 。儘管在控制条件下的百优解的长期治疗(十六周以上)的疗效未被记录,但是一些患者在双盲条件下连续服药额外六个月并未显示失去疗效 。因此,如果你的医生推荐你长期服用百优解,那幺他/她也许要定期评价药物的长期疗效 。贪食症易发生于成年早期,然而,很多直到30多岁或40多岁才寻求帮助 。至此,他们的饮食行为可能已经定型,从而改变起来更加困难 。有鑒于此,得到早期治疗的贪食症患者如那些迁延岁月多年才寻求帮助的患者有更好的机会完全康复 。心理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也许是贪食症患者的最佳疗法 。治疗可以挽救饮食紊乱的人的生命 。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家庭成员和朋友应该鼓励患者求医问诊 。越早越好绝非是强调治疗如何重要 。变态饮食行为持续的时间越长,越难克服治疗该行为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为了使贪食症患者得到帮助和坚持治疗,鼓励关怀和坚持不懈的贪食症谘询也许正是所必需的 。警告徵兆·暴饮暴食,或者饮食无法控制,但是没有明显体重增加 ·通过节食,禁食,激烈运动,呕吐,或滥用通便剂或利尿剂 ·就餐之后频繁使用厕所 ·对锻鍊着迷 ·过分看重体重 ·抑郁·情绪波动 ·脖子和脸上腺体肿胀 ·胃灼热 ·肿胀 ·便秘 ·消化不良 ·咽喉疼痛 ·呕吐 ·虚弱,精疲力竭 ·眼睛充血 ·经期不规律 大多数饮食失调的人有一定的共性:自尊心差,无助感,和担心发胖 。很多科学家相信这些人也可能有相似的生活特徵 。例如,涉及抑郁症的神经递质也可能涉及贪食症 。相应地,贪食症患者也患有抑郁症,焦虑, 强迫症 (OCD),和其它与神经递质缺乏相关的精神疾病 。事实上,在美国国家精神健康学会 的研究人员发现贪食症患者具有同强迫症患者一样严重的强迫行为 。并不奇怪的是贪食症患者对药物治疗(如有助于大脑中5-羟色胺水平正常化的)百优解反应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