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凄凄切切


清平乐·凄凄切切

文章插图
清平乐·凄凄切切【清平乐·凄凄切切】《清平乐·凄凄切切》是清代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 。词写物是人非之感,紧扣各种声响展开 。开篇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意,描绘秋意正浓,词人孤寂清冷,悽惨忧戚,陪伴他的惟有梦中的砧声,与夜半醒来后听闻的蟋蟀声 。下片先用唐代关盼盼之典,暗指佳人逝去已久,当年爱侣抒写心曲的弦吹之声,早已没入漫漫长夜 。再用柳永《雨霖铃》词意,引出清秋节冷落萧索之感,良辰美景,儘是虚设;千般凄楚,无人倾诉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清平乐·凄凄切切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纳兰性德全集》
文学体裁:词
作者:纳兰性德
作品原文清平乐凄凄切切①,惨澹黄花节② 。梦里砧声③浑未歇,那更乱蛩④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⑤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⑥添愁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①切切:哀怨、忧伤貌 。②黄花节:指重阳节 。黄花,菊花 。③砧(zhēn)声:捣衣声 。④蛩(qióng):指蟋蟀 。悲咽:悲伤呜咽⑤弦索: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⑥触绪:触动心绪 。白话译文冷冷清清又到深秋时节,菊花开遍;夜深入梦之际捣衣声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杂乱鸣叫的蟋蟀声彻夜不停 。人生如燕转眼人去楼空,无心弹奏乐器丢在一旁 。又是这般晓风残月的情景,只是到如今不禁触动心绪,又添了许多新愁 。创作背景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纳兰性德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并获得了二甲第七名的成绩,康熙皇帝授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作为皇帝的御前侍卫,他经常随康熙游历四方,南巡北狩,唱和诗词,但也尝尽了在帝王眼前效犬,马之劳的辛苦与卑微的滋味,相对于朝野,纳兰更倾心于自然山水,可以说,他的侍从生涯并不快乐,而这种压抑是不能说出口的,只能表达在自己的词作中 。词人作品此首词正是创作于作者任职御前侍卫的第二年 。同时,这首词也是作者在重阳佳节为感爱妻之逝而作,为悼亡词 。作品赏析文学赏析纳兰写的这首词是一首触景伤情之作:在这惨澹的深秋之时,一切都变得凄凄切切,无限悲凉 。那梦里的砧杵捣衣声还没停下来,又传来蟋蟀嘈杂的悲鸣声 。你曾居住的楼空空蕩蕩,弦索抛残,晓风残月,无不是惨澹凄绝,如今一起涌人眼帘,触动无限清愁 。开篇便写到凄凄切切,道出内心悲凉,接着写道时节正逢黄花节,黄花节是指的重阳节,而所谓的黄花,便是菊花 。这是纳兰又一首重阳佳作,借着重阳时节,抒写内心的情绪 。在词中,纳兰永远是悲伤的 。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 。纳兰用惨澹来形容黄花节,以示自己哀怨的心情 。或许,在深秋时节,万物萧条,看到任何事物都会觉得无限悲凉 。而接下来这句,则让人联想到,纳兰是在想念什幺故人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这里需要解释几个地方,“砧声”是指洗衣服的声音,古人洗衣服,总是将衣服捣一捣,加快衣服清洁的速度 。捣衣时,会发出阵阵声响 。“蛩”则是指的蟋蟀 。词人在梦中听到捣衣的声音,声声慢慢,似有似无,悠远似乎又就在耳旁 。捣衣的声音还没有停下,耳畔就又传来了蟋蟀的叫声,夜半时分,听起来让人内心都揪了起来 。重阳深夜,午夜梦回,却是如此悽惶的情景 。纳兰梦中梦到捣衣的人是谁,想来应该是个女子 。但这名女子究竟是谁,会在纳兰的梦中以如此凄凉的形象出现?按照常理推算起来,这名女子应该是离纳兰而去,让纳兰无法再见到的女子 。于是有人猜测,这是重阳佳节,纳兰思念故去的卢氏所写的悼亡词,也有人认为这是纳兰为沈宛而作的 。但不管怎幺样,这首词的确是写尽了凄凉之意 。上片梦醒时分,顿觉离人不再,备感伤心 。下阙,“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本于宋周邦彦《解连环》词: “燕子楼空,尘锁一床弦索”,点出悼亡之情,让内心潮水汩汩流出 。燕子楼,在江苏徐州,唐时张建封的爱妓关盼盼曾居于此,张死后,盼盼仍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嫁 。这里借指亡妻的居室 。因为妻子已经亡故,所以言“燕子空楼” 。因为亡故已久,所以日“尘生”,而床头的琴弦也早巳束之高阁,任其蒙尘抛残 。末二句,“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一样晓风残月”,此句显然是化用柳永《雨霖铃》里的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的“晓风残月”,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且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皆凝于其中 。然而词人在“晓风残月”前添了“一样”二字,就变“古语为吾语”了.送别之意尽去,而悼亡之音弥浓,颇有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情 。最后一句,“而今触绪添愁”,点明玉人已殒,睹物思人,触绪添愁的主旨,而词人本就相思无绪的心怀,此时也就愈益伤情彻骨,无法排遣了 。这首怀念故人的词写在重阳夜,阁楼上,晓风残月,故人不再 。独自倚靠栏桿,想着往日种种,纳兰写词,从来都是淡如清水,却能够让这水波蕩漾而起时,带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和心疼 。名家点评近代学者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后记》:“容若古之伤心人,其失意之事,可得之于文字音,近读此词,特拈而书之,以见作者身世之感受 。惜其时其人未得其详 。“当代学者、作家林花榭《读词小笺》:“凄楚绝似易安,置之《漱玉集》中,亦无逊色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複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着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