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 三 )


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

文章插图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发现的史前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
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

文章插图
文房四宝之湖笔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 。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 。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製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 。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我们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 。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 。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 。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 。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 。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髒了 。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 。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 。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 。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 。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 。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 。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 。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 。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 。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型也显得圆润起来 。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硷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 。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 。墨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 。藉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墨的製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 。
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

文章插图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製,墨质坚实 。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古松甚多,用来烧製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製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 。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複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一定要是古代的那种磨的墨也可以是专门的黑墨)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即使在机製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採用什幺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採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製品的嫌帛上 。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着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 。但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这些古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型,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 。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也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卓越的贡献 。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 。砚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範围也最为广泛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 。很显然,这是先民们藉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 。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幺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砚呢?要直到两汉时期 。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藉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儘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