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卺、却扇、乘鞍,周秦汉唐繁闹的迎亲礼,肯定有你没听说过的 吉尼斯记录汉代婚礼

《仪礼·士婚礼》记载 , 一场合乎礼法的婚姻 , 是由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项仪式为核心仪节的婚礼仪式组成的 。尽管自秦汉时起 , 历代大致传承“婚姻六礼”模式 , 但在此基础上 , 又因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影响 , 而增益减损 , 出现了却扇、乘鞍、奠鹰、障车、撒帐等多姿多彩的婚姻仪式礼俗 。下面 , 我们就“穿越”回古代 , 一起去欣赏一场宏大多彩的结婚典礼吧 。
一、周代的“亲迎”礼《仪礼·士昏礼》记载:周代新婿“亲迎”时 , 穿着爵弁 , 纁裳 。随从们都穿着玄端服 , 乘坐涂成黑色的“墨车” , 前去女家迎亲 。
新妇乘坐的车 , 若新婿为士 , 则车辆由婿家提供;若新妇的父亲、兄长等尊长的身份是大夫以上阶层者 , 新妇所乘车 , 由新妇家自己提供 。
新妇乘坐的车辆 , 装饰和新婿车一样 , 只是较新婿乘车 , 增加了遮掩四周的“裧” 。
出发前 , 父亲要向儿子(新婿)敬酒 , 并嘱咐他遵循礼仪 。新婿唯唯诺诺地答应了 。
新妇穿上婚服 , 由50岁以上 , 侍候、教导自己的保姆 , 及女侍们陪侍 。
新婿到新妇家后 , 翁、婿行礼作揖 , 进入宗庙 。新婿将带来的雁放下 , 行稽首礼 , 然后走出宗庙 。新婿离开时 , 新妇在后面跟从 。
新妇从房间里出来 , 准备跟新婿离开前 , 她的父亲、母亲 , 及父亲的妾们 , 都要告诫新妇一些话:到夫家后 , 要听从公、婆、丈夫的吩咐 , 勤于做家务 。
新妇到达后 , 新婿与新妇到新房里 。在室内预先铺好席子 , 媵、御等女仆 , 将预先准备好的各种饮食 , 摆放在新婿、新妇面前的几上 , 新婿、新妇行“合卺”之礼 。就是新婿、新妇分别用一把用一个葫芦劈成两半制成的瓢 , 盛酒饮用 , 寓意结为夫妻 。
饮食毕 , 新婿、新妇在女仆们的侍候下 , 宽衣解带就寝 。“亲迎”仪节基本结束 。
二、秦汉时期的“亲迎”礼汉代人结婚 , 婚礼仪式在传承周代礼仪的基础上 , 又有很多延续后世的创新之处 。
汉代 , 婚日 , 新妇携带嫁妆 , 去男方家中成婚 。男家、女家分别派人迎亲、送亲 。
汉代人结婚时 , 新婿、新妇都要盛装打扮 。双方家中(主要是男方家里) , 要打扫清洁 , 内外盛饰 , 装点门楣 。有些地方 , 婚房是在户外设的“青庐” 。《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 , 新妇入青庐 。”
举行婚礼时 , 婚家的亲朋好友都会受邀前来 。权贵娶妻 , 攀缘富贵者纷纷前来祝贺 , 已成为一种时尚 。
男家要设酒宴 , 款待前来庆贺观礼的宾朋 。一般富户 , 婚宴上除酒、肉、菜蔬和果品外 , 更不乏日常饮食中比较罕见的鳖、鲤、麂、鹌鹑等珍味
汉代婚礼 , 已有歌舞表演 , 以助娱兴 。平民阶层的婚礼乐舞 , 往往比较简单 , 无非弹筝、鼓缶而已 。中产阶层 , 鸣竽调瑟 , 来自郑地(今河南一带)的舞女 , 翩翩起舞;来自赵地(今河北一带)的讴者(歌者) , 演唱歌曲 。权贵豪贾的婚礼 , 乐舞规模更为隆重:“钟鼓五乐 , 歌儿数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