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山珍海味”,为什么看福州? 福州有哪些中国之最( 二 )


海鲜讲究原汁原味,除了直接蒸,烹饪海鲜的手法,莫过于汤菜 。福州人对海鲜汤的味道,是极讲究的 。比如,蛏干和干贝可以相融于一锅好汤,但蛏干搭配鱿鱼干一起煮汤,味道可能就“浊”了 。
对味道的极致追求,让福州人自然以汤增鲜,以水容味 。一道宴席,可以用汤菜起手,甜汤结束,中间也少不了若干汤菜 。“一汤十变”,是福州人特有的饮食意味 。
论用汤技法,鸡汤汆海蚌可称“闽菜明珠” 。备好鲜活海蚌,立刻将滚沸的三茸汤(母鸡、牛肉和猪里脊)倒入,汆(cuān)熟即可 。一个“汆”字,鸡汤咸鲜,更衬出海蚌的脆嫩鲜美 。福州味道的清淡鲜脆,以汤入菜的巧妙手法,都在此菜里淋漓尽致 。
鸡汤汆海蚌,要细细吊汤、滤去杂质;
海蚌被鸡汤快速烫熟,一碗至鲜方成 。
摄影/城市穿梭客
海味,还在福州人的手里,化身鱼丸、鱼面等形态,开始“七十二变” 。
鳗鱼、小参鲨等新鲜海鱼剁泥,调番薯粉制皮,包猪肉馅,被拿捏成“福州鱼丸” 。旧时候小贩多沿街叫卖鱼丸,可以直接拿水缸按颗来买,鱼丸在汤里沉浮隐灭如明星,还被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七星丸” 。如今,这颗丸子已被福州人做成年销售30亿颗的大生意,占据中国鱼丸市场半壁江山了 。
2021年的第一批福州(含平潭)闽菜保护名录中,
鱼丸便排在风味小吃的第一位 。
摄影/城市穿梭客
蛏子、虾米、蛤蜊、扇贝等一众小海鲜,则在风吹日晒里,揉进了时间的力量,化身海鲜干货 。福州人做一碗面一碗汤,总少不了放它们进去,比之鲜活海味,更显滋味悠长 。
蟛蜞酱、虾油等福州人特有的家常味道,是如生抽一样的调味品,更是对海鲜的升华 。
虾油制作不易,好的虾油要酿造至少三年 。
摄影/城市穿梭客
在老福州眼里,盐巴只有咸,唯有虾油才是鲜,虾油又称鱼露,用小鱼小虾集中发酵提炼,要至少酿造三年,整瓶虾油看起来黝黑,倒出来却是澄澈透明,质地犹如琥珀 。一盘简简单单的白灼虾,剥皮后配一碟虾油,真可以说是鲜上加鲜掉眉毛了!
福州小吃的代表之一鱼丸,
便可用虾油调味增鲜 。
摄影/李艺爽
上到宴席大菜,下至三餐调味,福州人吃海,食材、技法、调味三位一体 。
不过,“海味”只是福州菜的底色 。若是放眼福建省沿海,处处都是海岸蜿蜒,擅长海味调制,但福州菜能成为闽菜的主流,靠的可远不止是海味 。
山海通达是福州,海纳百“味”是江湖
海,不止于丰盈的物产,还在于一种开放包容的海洋精神 。
从汉代始,福州就是八闽首邑,基本未变 。她兼具行政地位之重、交通之便利、商贸之活跃,以及人流红利 。多方因素,让福州菜广纳四方风物,地位集大成于闽菜,成为此菜系主流 。
跨山向海的大区位,
让福州味道拥有无限可能 。
摄影/欧阳泓略
福州是中原移民、文化、风物融入福建的第一站,也是中国面朝海洋的重要窗口 。粉面、番薯、红糟、茉莉……各色来客在福州“既来之,则安之”,让这里的味道成为了一曲跨越山海的千年“闽味”交响 。
从中原到世界,来了就是福州味道!
郁达夫的《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开篇讲 “福州的食品,向来就很为外省人所赏识”,这里说的固然是物产的丰盈,但也得见福州菜五味调和的底色 。
福州海滨紫菜种植现场 。
海味是福州菜的重要一环 。
摄影/王晓峰
【中国人的“山珍海味”,为什么看福州? 福州有哪些中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