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徐福墓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之道另外,自战国至秦汉,王侯将相大多热衷于神仙之道,故在历时几百年的入海求仙活动中,出现了像安期生、羡门高誓、韩众、卢生、少君等一大批方术之士 。光是徐福入海求仙时就有三千童男女及无数百工相随,有几十条乃至上百条的船出海,就这一群体而言,也不可能首尾相随、同时出发、同到一个目的地的 。因此,在中国一千多里的海岸线上,在日本有近30个地方都有徐福的传说,也就不奇怪了 。徐福就成了这些方士群体、求仙队伍的代名词 。我把其称为共名的徐福 。一种文化现象徐福与日本历史结合起来,从纯历史学的範畴到形成一种文化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流变的过程 。自司马迁《史记》记载以后,东汉班固的《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南宋范晔的《后汉书》都记载有徐福出海求仙的事迹,且不出《史记》内容的窠臼,所说徐福到过的祖州、瀛洲、夷洲、澶洲、 屿、蓬莱、方丈等地,均是虚无缥缈的 。徐福传说与日本之接轨徐福传说与日本之接轨,大约开始于隋唐时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日本派小野妹子来华,次年,隋炀帝派裴世清出访日本,裴世清在日本九州一带看到有一个风俗同于华夏的“秦王国”,于是就猜想,这大概是传闻徐福止住不归的“夷洲”,但又无法确定 。之后,有人则把这个“秦王国”直接比定为日本 。如明人薛俊蓍的《日本考略·沿革考》(成书于公元1530年)中说:“先秦时,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不得,惧诛止夷、澶二洲,号秦王国,属倭奴 。故中国总呼曰‘徐倭’” 。用肯定的语气直接说徐福到的夷、澶二洲“属倭奴” 。到了唐代,中日交往日趋频繁,人们发现日本的文物制度类似中国,颇存上古遗风,于是逐渐将徐福东渡之地锁定为日本 。影响在徐福与日本古代史结合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义楚的《义楚六帖》中的记载 。五代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日本醍醐时代的真玄宗高僧弘顺大使(即宽辅和尚)来中国,与我国的义楚和尚相识,相交日益深厚,宽辅把流传在日本的关于徐福求仙到过日本的传说讲给义楚听,后来义楚把宽辅的这一口述内容,记载在他的《义楚六帖·城廓·日本》中:“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 。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 。今人物一如长安 。……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山,亦名蓬莱,其山峻,三面是海,一朵上耸,顶有火烟,日中上有诸宝流下,夜则却上,常闻音乐 。徐福止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在中国,徐福求仙到达日本,最终到达富士山的记载始见于此书,但这一记载也仅仅是一对异国友僧的交谈内容,也只是传说而言 。然而,就是这样一则不经意的谈话记录,却成了以后徐福东渡到达日本的依据,传承授受,一直沿袭到了现在 。徐福文化历史流变中的另一突出现象徐福文化历史流变中的另一突出现象就是徐福逐渐由人到神,徐福的史实记载内容逐渐被作为文人的创作而加以发挥,并且不断加以神话 。徐福则逐渐成为一种不折不挠、无所不能的精神象徵 。这一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要数宋代李舫的《太平广记》中一段有关徐福的记载:徐福,字君房 。不知何许人也 。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 。数有乌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 。有司奏闻始皇 。始皇使使者赍此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 。其叶似菰,生不丛 。一株可活千人 。始皇于是谓可索得 。因遣福及童男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 。寻祖洲不返,后不知所之 。逮沈羲得道,黄老遣福为使者,乘白虎车,度世君司马生乘龙车 。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车,俱来迎羲而去 。由是后人知福得道矣 。又唐开元中,有士人患半身枯黑,御医张尚容等不能知 。其人聚族言曰:“形体如是 。宁可久耶?闻大海中有神仙,正当求仙方,可愈此疾 。”宗族留之不可 。因与侍者,赍粮至登州大海侧 。遇空舟,乃赍所携 。挂帆随风,可行十余日,近一孤岛 。岛上有数万人,如朝谒状 。须臾至岸 。岸侧有妇人洗药,因问彼皆何者 。妇人指云:“中心床坐,须鬓白者,徐君也 。”又问:“徐君是谁?”妇人云:“君知秦始皇时徐福耶?”曰:“知之 。”“此则是也 。”顷之,众各散去 。某遂登岸致谒,具语始末,求其医理 。徐君曰:“汝之疾,遇我即生 。”初以美饭哺之,器物皆奇小,某嫌其薄 。君云:“能尽此,为再餐也,但恐不尽尔 。”某连啖之,如数瓯物致饱 。而饮亦以一小器盛酒,饮之致醉 。翌日,以黑药数丸令食 。食讫,痢黑汁数升,其疾乃愈 。某求住奉事 。徐君云:“尔有禄位,未宜即留 。当以东风相送,无愁归路遥也 。”复与黄药一袋,云:“此药善治一切病,还遇疾者,可以刀圭饮之 。”某还,数日至登州 。以药奏闻 。时玄宗令有疾者服之,皆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