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为何是最具“穿越感”国宝?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

从业内来看 , 战国水晶杯有三个“谜” 。
转自: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采访人员:王逸飞
编者按:
国宝之美 , 穿越古今 , 器以载道 , 恢弘万千 。每件珍稀文物背后 , 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 , 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 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从2023年7月11日起 , 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五) , 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
馆藏于杭州博物馆的战国水晶杯 , 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 , 也是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之一 。
1990年出土于杭州的战国水晶杯 , 因外形酷似现代社会使用的玻璃杯 , 一直被许多人称为最具“穿越感”的文物 。它到底“奇”在何处 , 又留下哪些未解之谜?中新社“东西问”日前就此专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考古学系主任、杭州博物馆原馆长杜正贤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是战国水晶杯的发掘者 。它是一件怎样的文物 , 是如何被发现的?
杜正贤:战国水晶杯是一件战国晚期水晶器皿 , 高15.4厘米 , 口径7.8厘米 , 底径5.4厘米 , 圈足高2厘米 。杯型为敞口平唇 , 斜直壁 , 圆底 , 圈足外撇 , 杯体透明 , 光素无纹 。整体看造型简洁但制作精致 , 器表经抛光处理 , 杯底及中部有少量海绵体状的自然结晶 。
在杭州博物馆展出的战国水晶杯 。王远 摄
战国水晶杯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今杭州市拱墅区) , 当时那里有座工农砖瓦厂 。1990年下半年 , 我在杭州市考古所工作时 , 有村民反映砖瓦厂在周边取土时发现了一些古代瓷片 。我们找到这些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片 , 加之之前这里也有同时期瓷器出现过 , 所以判断有战国墓存在 。当时有观点认为此处已被“挖平” , 但我认为已经发现的瓷片属于仿青铜器的瓷制编钟 , 应是后期祭祀时留下的物品 , 并非来自真正的墓室 。且既然摆放了祭祀器、礼乐器 , 肯定是大型墓葬 。在当时负责人的支持下 , 我们从十月底正式开始挖掘 。
挖掘共持续一个多月 , 直到发现了木炭 , 大家都非常激动 , 因为同时期很多大型墓葬都用木炭防潮 。考虑到接下去随时可能有文物发现 , 我们改用竹签清理 。
最初发现的是瓷器、陶器 , 后来我在土层中无意看到了反光 , 便沿着杯壁一点点“抠”出来 , 发现是个水晶材质的杯子 。我们将其小心保护 , 杯子里的土也没取出来 。
当时墓葬中的棺材没有了踪影 , 墓葬还出土了一些墓主人随身佩带的玉器、玛瑙等小型器 , 但战国水晶杯最让人惊奇 。不久后我带它前往北京 , 请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和宿白先生看 。两位专家看了很长时间 , 都直呼“神奇” , 并建议我们找地矿部门咨询 。
当时的浙江省地矿厅告诉我们 , 中国现在找不出这样的高纯度水晶 , 但不能判断古代有无这样的水晶 。最终我们结合权威专家鉴定 , 根据对杯中泥土做的孢粉分析、对墓葬里的木炭和陶器做C14、热释光等分析 , 确定它就是战国时期的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