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球效应

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效应】行为科学中有一个着名的“保龄球效应”: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 。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 。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 。"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讚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 。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幺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 。"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 。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
基本介绍中文名:保龄球效应
起源:公元前5200年的古埃及
相关:保龄球
解释:积极鼓励和消极鼓励
保龄球起源保龄球的起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的古埃及,人们在那里发现了类似现代保龄球运动的大理石球和瓶 。在13世纪的德国教会里,流行着一种“九柱球”的游戏,来检验教徒对宗教的信仰程度 。直到宗教革命之后,马丁路德统一了九瓶制,成为现代保龄球运动的真正起源 。如今,保龄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时尚运动,流行于欧、美、大洋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

保龄球效应

文章插图
比赛分个人赛和多人赛 。赛前,以抽籤决定道次和投球顺序 。比赛时,在球道终端放置10个木瓶成三角形,参加比赛者在犯规线后轮流投球撞击木瓶;每人均连续投击两球为1轮,10轮为一局;击倒一个木瓶得1分,以此类推,得分多者为胜 。规则规定,运动员投球时必须站在犯规线后面,不得超越或触及犯规线,违者判该次投球得分无效 。投球动作规定用下手前送方式,採用其他方式为违例 。保龄球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抗争性和技巧性,给人以身体和意志的锻鍊 。由于是室内活动,不受时间、气候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易学易打,所以成为男女老少人人皆宜的特殊运动 。规则保龄球的计分不难,每一局总共有十格,每一格里面有两球,共有十支球瓶,我们要儘量在两球之内把球瓶全部击倒,如果第一球就把全部的球瓶都击倒了,也就是"STRIKE”,画面出现"X”,就算完成一格了,所得分数就是10分再加下一格两球的倒瓶数,但是如果第一球没有全倒时,就要再打一球了,如果剩下的球瓶全都击倒,也就是"SPARE”,画面出现“/”,也算完成一格,所得分数为10分再加下一格第一球的倒瓶数,但是如果第二球也没有把球瓶全部击倒的话,那分数就是第一球加第二球倒的瓶数,再接着打下一格 。依此类推直到第十格 。但是第十格有三球,第十格时如果第一球或第二球将球瓶全部击倒时,可再加打第三球,如此就完成一局了,不难吧!效应原理解释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积极鼓励和消极鼓励(主要指制裁)之间具有不对称性 。受过处罚的人不会简单地减少做坏事的心思,充其量,不过是学会了如何逃避处罚而已 。常常有这样的议论:“乾工作越多错误越多 。”潜台词就是:为了避免错误,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工作 。这就是批评、处罚等“消极鼓励”的后果 。而“积极鼓励”则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 。受到积极鼓励的行为会逐渐占去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会导致一种自然的演变过程,员工身上的一个闪光点会放大成为耀眼的光辉,同时还会“挤掉”不良行为 。积分规则保龄球投掷的对象是十个瓶子,一个球砸倒九个瓶子看起来和砸倒十个瓶子似乎差异不大 。但是,如果你每次砸到九个瓶子,你的最终得分是九十分;而你如果每次都砸倒10个瓶子,你的最终得分将是300分 。社会的积分规则就是这样:只要你每次比别人稍微优秀一点点,能再多坚持一会,就可能赢得更多机会 。这种机会叠加就是人生效应的逐级放大,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落差 。操作实务用好讚赏的技巧,关键是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被球击倒的那7只瓶”上,别老忘不了没击倒的那3只 。要相信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长处、优点,只要“诚于嘉许,宽于称道”,你就会看到神奇的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