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石鼓(镇国之宝)石鼓(Shi-ku,Stone Drum)又称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 。627年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 。
【镇国之宝 石鼓】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镌刻 “石鼓文”(大篆),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碣》。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 。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蹟 。
韩愈着有《石鼓歌》,其真品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而石鼓发现地宝鸡有中华石鼓园、石鼓阁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陈仓)石鼓
出土地点:凤翔府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所属年代:先秦时期秦国
别名:陈仓石鼓、陈仓石碣、岐阳石鼓
尺寸:高二尺,直径一尺余
数量:十只
流传历史唐朝初次发现627年,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的北阪,一牧羊老人发现了10面怪异的花岗岩大石 。这些硕大的石体形似鼓,圆而见方,上窄下大,高约3尺,中间微凸,模样奇特 。令人不解的是,当一块大石上的泥土被清除后,居然显露出大量的神秘文字,笔法奇异,竟无人能识 。于是,流言四散,怪论频生 。更有乡民闻风而至,焚香跪拜,惊为天赐之神物 。自此,陈仓突然变得热闹非凡 。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至,一窥究竟,并拓下石上的文字,遍寻名家研究 。更有大户悬重金求解谜题 。但文字之谜不仅未被揭开,反而借着民间传言,而变得神乎其神 。安史之乱100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在战火中风雨飘摇 。正在雍城躲避战祸的唐肃宗听到石鼓的传闻,心生好奇,责令州府官员将10面怪石运下陈仓山,迁往雍城城南,就是后来的凤翔县城之南,与驻扎在这里的文武百官赏玩 。石鼓被迁至雍城短短几个月后,便随着战乱的来临而蒙难 。当叛军逼近凤翔时,满朝文武百官出逃,为躲避战祸,石鼓被仓促移至荒野掩埋起来,并对外宣称“毁失” 。一时间,天下人为之抱憾 。
文章插图
石鼓再次出土石鼓被掩埋两年后,“安史之乱”平定,天下得以太平 。陈仓石鼓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 。公元806年,地方官吏查访到了石鼓的埋藏之处,请朝内的名家主持挖掘 。韩愈还因此上书朝廷,请求移石鼓到京城太学府内妥善保管并重立其学术 。但韩愈的请求并未被朝廷所重视,奏摺在朝堂上被积压了8年之久 。公元814年,郑余庆就任凤翔尹,兼职国子祭酒,主掌国家学术教育、文化事业 。他偶然看到尘封已久的韩愈奏章,深深为之触动 。于是,重新奏请朝廷,希望能妥善保管陈仓石鼓 。于是,曝于荒野的石鼓才被移送到当地孔庙 。石鼓重新出世,已是蚀迹斑斑,石鼓上的字迹残缺不全,引得无数名家学者为之慨叹 。更可惜的是,由于一直被弃于荒野,其中一面石鼓居然莫名遗失 。这就是后来曾经轰动天下,也常引发历代学术争端的作原石鼓 。9面石鼓在凤翔孔庙中呆得并不安稳 。90多年后,曾经鼎盛的李唐王朝忽然间在接连爆发的战乱中坍塌 。令人痛惜的是,风翔孔庙在战火中被焚毁,庙内所藏的9面石鼓也被人盗运一空 。陈仓石鼓,在乱世中重新遁迹于草莽江湖 。宋朝司马光之父司马池导演的北宋文物造假工程当北宋王朝一统天下,并逐步剿灭割据一方的诸侯之后,全国的经济与文化在短短数十年得到恢复,并取得了飞跃 。当宋仁宗查阅前朝遗留下的经史档案时,无意中发现了关于石鼓的传奇纪略,对遗失百年的陈仓石鼓产生了浓厚兴趣 。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颇为有名的书画君王,他不惜以高官厚禄相许,令天下有才德之士遍地寻访、查找陈仓石鼓的下落 。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光之父司马池闻得此讯息后,便竭尽心力去寻找传说中的10块大石,试图投君王所好 。司马池经过几番周折,终于使消失百年之久的陈仓石鼓重见天日 。只可惜,寻到的石鼓只有9面,早在唐末便已遗失的作原石鼓仍没有蹤迹 。心急的司马池施展了画蛇添足的拙劣招数,私下遣工匠连夜採集相似石材做伪 。很快,他便参照石鼓拓本仿製出一面假的“作原石鼓” 。这一招果真让他以奇功得到了仁宗的褒奖 。只可惜,饱学的宋仁宗与受命而来的名家学者们很快就辨别出了伪造的石鼓 。司马池先建奇功受封赏,又因造伪欺君而获罪 。9面石鼓现世,又经历造假风波,因而失蹤的“作原石鼓”立即名动天下,坊间认为其价值能以一敌九,随即便引发了豪强们一掷万金寻找“作原石鼓”的风潮 。然而,直到1052年,金石收藏家出身的向传师到了风翔后,石鼓残断的历史才获得转机 。屠夫家中寻到失蹤的“作原石鼓”向传师是北宋时期颇有名望的金石收藏家 。最初与石鼓的渊源,来自于他重金求来的一份太氏石鼓文拓本 。在对照自己手中的其他石鼓文拓本时,他意外发现,这份新的拓本居然保留有“作原石鼓”的文字 。但事实上,“作原石鼓”已遗失了200多年,不可能再有新拓本问世,否则宋仁宗又怎会满天下张贴黄榜以高官与重金相求呢?“作原石鼓”拓本的发现,令向传师彻夜难眠 。经多方探查,终于查明这份拓本源自关中的太氏家族 。唯恐夜长梦多,他立刻便备马出发 。当抵达太氏村庄后,他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 。原来,太氏一家半年前全部死于瘟疫 。官府为了防止瘟疫蔓延,把太氏的房子、财产全部烧光 。这个噩耗,对于千里跋涉而来的向传师而言,可谓晴空霹雳 。身心疲惫的向传师怀着无比失望的心情就近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来 。隔日清晨,向传师被后院传来的磨刀声惊醒 。原来,客栈后面一个屠夫正在磨刀,向传师循声走到屠夫门前,只见屠刀被磨得寒光闪烁,而令向传师一惊的是屠夫所用的磨刀石,虽然破旧却有几分石鼓的风貌 。他走近细看,磨刀石上隐约浮现的一些熟悉的字迹依稀可辨 。原来,这就是那面失蹤了200多年,引得几朝几代人魂萦梦绕的“作原石鼓” 。石鼓已面目全非,上部已被乡民削去,中间被掏成凹状用来捣米,而上面断裂开的两道边被屠夫用来磨刀 。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是被磨去了大半,损毁严重,仅余下半部的4行文字 。不久凤翔知府接到一封向传师的书信 。于是,连夜调集军兵赶往关中,护佑石鼓与向传师回到风翔 。随即又将石鼓送往汴梁 。向传师因寻石鼓有功,得到朝廷诸多封赏,并获得一整套石鼓文拓本 。至此,10面石鼓终得团圆,但它们颠沛流离的命运却仍在继续 。石鼓颠沛流离命运屡因战乱难止自诩为“天下第一学士”的宋徽宗是北宋王朝的又一个书画皇帝 。在对待石鼓的问题上,他不仅继承了先王宋仁宗的痴迷,更多了一重溺爱 。公元1110年,“作原石鼓”被运抵京城后,10面石鼓便被正式移送至太学之内保存 。随后,又被他搬进了保和殿朝夕相伴 。日后,宋徽宗居然突发奇想,下令在10面石鼓上的文字槽缝之间填注黄金,为其装了金身 。靖康之变时,金兵攻入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押解到东北荒原之中囚禁 。而10面石鼓,则因鼓身被填注的黄金,而被金兵视为珍宝,尾随着被掠的徽钦二帝北迁 。石鼓被运到燕京后,不甚了解中原文化的金人并未发现其价值,只是剔去了石鼓上填注的黄金,便将它们丢弃荒野 。至此,石鼓第三次因战祸而遗失 。元明清藏身燕京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的联军攻破燕京,随军而至的御史大夫王檝于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掩藏在废墟之中的10面石鼓 。王檝出身于凤翔虢县(今宝鸡市陈仓区),与石鼓同根同源,他将其保存于孔庙之中,并请专人看护 。而后的元、明、清3代,石鼓一直没离开过北京 。近代然而,10面石鼓在北京的安稳日子只持续到上世纪30年代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10面石鼓随着故宫的国宝不断迁徙,在南京短暂停留后又被艰难地运送至重庆 。抗战胜利后,这批石鼓又从重庆运回南京 。运送途中险象环生,运载石鼓的汽车先后经历了两次翻车事故,10面石鼓险些再遭劫难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仓皇筹备撤退,将国宝文物大量地转运至台湾 。此时,已被送回北京故宫保管的陈仓石鼓,被仓促运抵机场 。但临近起飞时,飞行员却报告说,飞机已严重超载,无法保证飞行安全 。经过一行人的再三商讨后,这10面石鼓只好留下,终得保全 。石鼓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一直紧密关联,它所背负的那些残断的历史,以及笼罩在身上的未解谜团,让它在跌宕的历史潮汐中更显独特与珍贵 。文物特徵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外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 。以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其字已多有磨灭,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 。10面石鼓上的文字虽然自成篇章,但又有一定的联繫 。它是描写秦贵族阶级畋猎的一首长诗,有两面石鼓(“千沔鼓”、“车工鼓”)的诗句较完整,其余石鼓文保存不好,只留只言片语,但其大致意思还可以体会到 。
- 新桥镇东溪中学
- 第4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 武陟县育才国小
- 万婴跟蹤电视节目教材·中国儿童智力方程
- 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英雄 隐形女侠
-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从年度到中期基础
- 德国位移感测器公司 ASM
- 德国数学家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 0-3岁 中国儿童早期能力训练方案
- 额尔古纳国家矿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