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是何克抗编着的一本书籍,该书由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 。
基本介绍书名: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作者:何克抗
ISBN:9787303093953
页数:246页
出版社: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8月1日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这本专着,是何克抗教授一项长期进行教改实践,深刻思考,理论探索的成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尤其是教育技术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我国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一批论文,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应当採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 。书中对这种教学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通过这种教学设计所形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内整合模式与课外整合模式)都作了详细介绍,这些都是作者本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引用的大多数案例都是作者的试验校教师在教改实践中积累的,因而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作者简介何克抗,男,1937年8月生,广东省大埔县人 。1963年于北京师範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现为北京师範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範大学终身教授 。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自1978年以来,先后七次获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别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 。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1994年7月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 。目前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套用学会(GCICE)第一副主席,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1-2006) 。国际着名刊物JCAL(Jou rnal of Compute r 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编委 。目录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论第一节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一、信息技术教育套用发展概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国外的经验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二、已开发国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三、已开发国家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效果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国内的探索一、要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整合”二、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三、要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四、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五、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创建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一、通过“整合”可弥补多年来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重要缺陷——忽视“教学结构”改革二、通过“整合”和教育理论创新可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一、关于学习的含义二、关于学习的方法第三节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内容及实施一、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策略二、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策略三、随机进入式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策略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点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二、强调“情境创设”对意义建构的促进作用三、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深化作用四、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五、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六、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达成教学目标)第五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以多媒体和网路为标誌的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套用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二、建构主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第六节 进入21世纪以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一主体相结合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是“纯主观主义”的还是“主客观统一三、是否还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之二——教学结构理论第一节 教学结构的定义与特性一、教学结构的定义二、教学结构的基本特性第二节 两类不同的教学结构一、教师主导型教学结构二、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第三节 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教师主导型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一、教师主导型教学结构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二、教师主导型教学结构在教学理论方面的基础第五节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与主导一主体型教学结构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第一节 教学设计(ID)理论概述一、“以教为主”ID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第二节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一、“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二、“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第三节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分析的意义二、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三、教学内容顺序的确定第四节 学习者特徵分析一、确定学习者的知识基础二、确定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三、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数 第五节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一、“先行组织者”策略二、“五段教学”策略三、“九段教学”策略四、“假设一推理”策略五、“示範一模仿”策略六、“启发式教学”策略七、“协作式教学”策略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及有效运用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及开发特点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整合”中的主要套用形式第三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整合”中的套用形式之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运用一、什幺是多媒体课件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要点第四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整合”中的套用形式之二——网路课程的设计及运用一、什幺是网路课程二、网路课程的教学设计第五节 基于其他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一、基于MultiAgents(多重智慧型代理)技术的套用二、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的套用三、基于GRlD(格线)技术的套用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内整合模式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外整合模式
- 东寒
-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Web程式设计
-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 实用网路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 帅心涛
- 妇女与国际人权法
- 商品学知识与实践教程
- 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研究 李国红
- 创新与发展
- 教育转型之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