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纪年工具,每个人都通过日历来了解日期,可以使日常生活变得井然有序 。我出生在1970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 。记得小时候,一般家庭多使用挂在墙上或置于案头的日历 。随着一页页日历越撕越薄,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大家又长大了一岁 。小孩子们尤其感到高兴,因为元旦一过,离过年也就不远了 。
老式择吉日历,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段炼:关于日历、年历卡和挂历的记忆 挂历世界之最】一般小康之家,多喜欢使用台式日历 。厚厚的三百六十五张活页,装订在精美的铁架子上,除了必有的公历、农历、星期、月令、节庆,以及常见的黄道吉日、婚丧禁忌,更留下了可供书写的大片空白 。由于台式日历的纸张略为厚实,因此不少知识分子家庭舍不得随手撕去,而是当做了家庭日常记事的手账,甚至成为私人生活和工作的备忘录 。
我家是近郊的土著,住在上海本地的绞圈房子里,用的是那种挂在墙上的可撕日历 。以前的日历并不是直接挂在墙上的,而是用一块差不多A4纸大小硬质的马粪纸作背板 。厚厚的一叠日历本,用两条马蹄铁钉子固定在硬纸板下端,上首穿线悬挂于墙,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日历每年换新,但日历板一般不换 。那块专门的日历板,上面印着彩色图案,有名胜风景,有古装美女,有戏曲人物,也有胖胖的娃娃,在阴暗潮湿的老房子里也算得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还记得我家的日历板上印的是穆桂英挂帅,只见主帅一身刀马旦打扮,微微斜侧着身子,手持红缨长枪,口含锦雉翎羽,脸似银盘,杏目圆睁,英姿飒爽中不乏女性娇羞阴柔之美,较好地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主题 。时间久了,纸质的日历板难免破损,三五年下来也该换新的了 。于是,穆桂英变成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又变成了《红楼梦》中的宝哥哥和林妹妹 。后来,家里条件好了,日历板换得越来越勤,差不多和日历一样也一年一换了 。总而言之,纸质日历板比较粗陋,是普通人家最为常用的物件 。据说,当年曾有一种高档的日历版,图案以釉上彩的形式烧制在瓷砖上,只要不摔碎即可以长期使用,然而却失去了“旧桃换新符”的乐趣 。
窈窕淑女日历板
邻居一位伯伯喜好收藏,我曾经在他家里看到过放大的“日历板” 。尺幅超过半米,图案更艳丽、更漂亮,大多是旗袍美女,长长的腿,细细的腰,比例夸张却又非常协调,有一种独特的美 。这些超大的“日历板”是一种单页年历,材质是可以卷曲的软纸,上下两端镶有马蹄铁条,上首居中有孔可以穿线悬挂,下部依靠马蹄铁的垂重使纸幅平整 。中心图案的两旁或下面,或标示着年月日,或是生产厂家或商品信息,多为香烟广告 。伯伯告诉我,这是旧时的月份牌,可以在家里挂一整年,解放后渐渐就没人用了 。但我总觉得,月份牌就是放大了的“日历板”,而日历板就是缩小了的“月份牌” 。
就在可撕日历盛行的那个年月,青年男女的身上往往也多了一件事物 。由于人们随时随地都需要掌握日期信息,因此日历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东西 。当然,不可能把一整本厚厚的日历装进口袋,于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流行一种微型的年历表——年历片 。年历片大多为纸质的硬卡片,大小如同一张扑克牌,比名片略大一圈,正好插入入皮夹子里,可以时时刻刻揣在身上 。年历片的正面为彩色图案,其实就是缩微版的年画 。背面则密密麻麻地标示了整个年度三百六十五天的年历表 。若是不戴老花镜,中老年人根本无法看清,显然这是年轻人的专属物 。限于时代因素,最初的年历片图片大多是一些“革命样板戏”的剧照,豪气冲天的杨子荣、躲进深山的喜儿、举枪前进的红色娘子军……后来,各种图案题材越来越多,电影明星、舞蹈演员、体育运动逐渐成了年历片的主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对审美的追求 。那个时候,早已不是全国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的年月,但也只有芭蕾舞和艺术体操可以正大光明地展现女性优美的曲线 。从女舞蹈演员婀娜的身姿,到女运动员露出大腿的动感造型,给饥渴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透气的小窗 。然而,哪怕是公开发行的印刷品,人们也羞于理直气壮地传看与欣赏,于是一张张小小的年历片承载了无数年轻人青春的秘密,试问有哪个青年身上不藏着一两张这样的年历片呢?
- 攀升兄弟旗舰店 攀升兄弟和攀升旗舰店
- 360免费建站官网 360 网站
- 数字骂人 数字骂人的话越毒越好
- 几张泛黄的老明信片竟然能讲述一个国家的发展史 关于中国之最的英语明信片
- 西餐厅排名,关于北京高档西餐厅的问题
- 为什么男生女生不一样 为什么男女不一样呢?
- 形容牡丹的诗句 形容牡丹的诗句古诗
- 概莫能外 概莫能外造句
- 猴戏 猴戏表演视频
- 门套多少钱一米 门套多少钱一米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