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后,无字碑一字不铭,到底用意何在?

武则天身后千年以来 , “牝鸡司晨”的抨击不绝于耳 , 直至明清 , 仍有人为“武曌以女统男” , 当时公侯卿相无不“以男而事女”而愤叹 。足见武则天称帝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撼击是何等强烈、影响是何等深远? 对于武则天 , 从唐代开始 , 历来人们对她褒贬不一 , 毁誉并至 。
综观一千多年来的评论 , 大致是:唐代前期 , 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 , 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 , 其子孙中宗、睿宗、玄宗在位时 , 武则天还保持了尊崇的地位 。
网络配图
文人李白的《上云天》诗中称赞 , “中国有七圣” , 武则天仍是其一 , 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和正面 , 唐朝国史中一直把她以帝王身份列入本纪 。安史之乱后 , 李唐王朝日渐衰微 , 女祸误国的议论渐兴 , 对武则天的非难增多 。
宋元以后 , 纲常说教日益泛滥 , 世人对武则天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 。欧阳修《新唐书》如此评论“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 , 胁制四海” , “逐嗣帝 , 改国号” , 有莫大之罪 。
到了南宋期间 , 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 对武则天的评价一落千丈 , 从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 , 到朱熹为《资治通鉴》作纲 , 对武则天已是横加挞伐 。
明代思想家李贽将武则天私德与政绩分开 , 评论独树一帜 。而明人张溥却将“女宠”列为“唐室三大祸”之首 。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 , 更是愤世嫉俗 , 将所有的亡国恨迁怒于武则天 , 骂其是“嗜之妪” , 有“滔天之罪”“鬼神之所不容 , 臣民之所共怨” 。
随着女权的勃兴以及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 , 对武则天的评价逐渐转向为正面 , 宋庆龄曾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 毛大大也说过 ,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 , 她既有容人之量 , 又有识人之智 , 还有用人之术 。
网络配图
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 , 我也觉得她不简单 , 简直是了不起” 。总的说来对武则天的评价受政治影响很深 , 对她的评价因政治情况变化而不同 。
武则天在留下一世英名的同时 , 也留下一块引发后人各种推测和想象的无字碑 。“无字碑”上当初为何“一字不铭”?女皇武则天立这块异乎寻常的空白石碑 , 用意何在?成为1300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 , 综合起来 , 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 。
1.德高望重 , 无法可书 。
此说认为 ,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她参政以后 , 通过发展科举制度 , 大量吸收新兴地主进入政治舞台 , 从而打击了豪门世族;她知人善任 , 不拘一格 , 鼓励举荐 , 擢拔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 , 如姚元崇、狄仁杰、魏元忠、裴行俭、刘仁轨、李昭德、王及善等 , 史称“累朝得多士之用”;她还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和整顿田制 , 使国力增强 , 同时加强边防 , 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 。继贞观之治 , 启开元全盛 , 政绩斐然 , 彪炳史册 , 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 , 留下空碑以示自己功盖过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