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之智慧:中国的智慧

中国印度之智慧:中国的智慧【中国印度之智慧:中国的智慧】《中国印度之智慧卷:中国的智慧(最新修订j精装典藏版)》内容简介:涉猎了印度、中国文化中最为精髓和深刻的方面,全书共分两册 。《中国的智慧》收录了中国哲学、文学和宗教等方面的代表作,生动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林语堂的文学天份和中英文造诣使本书视角独到,视野宽泛,两个古老民族的积澱和文学述说汇集于此,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印度之智慧:中国的智慧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页数:359页
开本:32
定价:39.00
外文名: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
类型:人文社科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40452780, 7540452781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中国印度之智慧卷:中国的智慧(最新修订j精装典藏版)》编辑推荐:市面上装帧最精美的林语堂作品全集!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作品!中印两大古老东方文明的唯一珍贵读本!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 。着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图书目录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中国的玄学 老子《道德经》 玄学家和幽默大师庄子 第二部分 中国民主文献 《尚书》 民主哲学家孟子 宗教大师墨子 孔子格言《论语》 子思《中庸》 第三部分 中国诗歌 第四部分 中国人生活随笔 中国故事 《浮生六记》 第五部分 中国睿智与智慧 古代哲学家寓言 中国诗人家书 鲁迅醒世语 百句谚语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文摘我个人认为,整个东方文学中最该先读的书,应该是老子的《道德经》 。如果有哪本书可以说本身为我们阐释了东方精神,或对理解中国人的行为特徵非常重要,包括实际上“那些隐秘的方面”,这本书就是《道德经》 。因为老子的书包含了世上第一个清晰的隐匿哲学,它的教义有大智若愚,大胜若败,弱即为强,隐匿的强处,向对手让步之益以及争权夺利之害 。实际上,这本书阐释了中国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中可以看到的任何成熟内容 。谁要是把这本书读透了,那幺他会自动获解中国人的习惯和做法 。再进一步而言,谁要是问我在东方文学和哲学中可以找到什幺解毒剂,去疗治这一论争的现代世界那根深蒂固地笃信武力和斗争可以获取权力的念头,我会说出大约在2400年前写就的这本“五千言”小书的书名 。因为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70年)有能耐让希特勒和梦想统治世界的其他人显得愚蠢可笑 。我认为,现代世界的混乱是因为生活节奏哲学或者任何与其相似的遥远思想的完全缺失,而这些内容可以在老子和他出众的门徒庄子那儿看到 。再说,如果有哪本书提出反对现代人五花八门的活动和无用的忙碌,我又会说是老子的《道德经》 。这是世界哲学中最深刻的书籍之一 。这本书寓意简单,其中十几个思想以洗鍊精闢的形式反覆重複 。简言之,其思想为:生活节奏,世界现象与人类现象的统一,返璞归真的重要性,过分统治和干涉人的俭朴生活的危险,无为即“不作为”教义——最好阐释为“不为”,正好等同于“放任主义”(lassez—faire)一词,灵的普遍影响,谦卑、宁静和平和的教导以及武力、傲慢和骄横的愚蠢 。要是把生活节奏读懂了,那书中其他所有内容都可以读得明白 。老子的思想深刻明晰,神秘实用 。本书中一些最大的悖论有:“不敢为天下先(67)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45)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47)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69)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31) 。”“战胜以丧礼处之(31)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67) 。”“既以与人己愈多(81) 。”“报怨以德(63)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48)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56) 。”(关于放任主义)“治大国,若烹小鲜(60) 。”事实上,整部书都包含这样的悖论 。自公元前二世纪以来,传统上,《道德经》分为两部分 。事实上,原来的集子包含各种各样的警句,如果读者读到不同篇章的发展和关係,就可以看到甚至连篇章的划分也不是最初的 。(《道德经》最近一些版本已经不分章节了 。)总体而言,可以进行粗略的划分 。第一章至第十章描述一般教义特徵;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阐发了无为教义;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八章讲到“道的模式”,是最具神秘主义的章节;第二十九章至三十一章对于使用武力发出了有力的警告;第三十二章至三十七章讲到生活节奏 。第二编,第三十八章至四十九章强调柔弱、简朴和宁静 。第五十章至五十六章跟养生有关 。从第五十七章起,主题更为具体 。第五十七章至六十七章明确劝告对人类事件的控制和管理 。第六十八章至六十九章又触及战争和隐匿 。第七十二章至七十五章有老子关于罪与罚的名言 。最后六章即第七十六章至八十一章,又给出一些关于弱的强处的一般原则,第七十九章有关和解的适当建议 。事实上,如果和平大会上的代表团必须阅读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章节的话,那我们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对于大国和小国(第六十一章)的建议似乎也很完美 。一般来说,每章开头是个悖论,以一些平行句式展开,以“故”字开头,採用平行句式展开 。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何使用“故”这个字,因为西方读者经常认为它放错了地方,看不出文中有真正的逻辑关联 。然而,应该清楚的是,中国的逻辑既是不确定的,又是同步的,而不像西方逻辑那样是确定的、排他的和连续的 。因此,原因可能是结果,结果可能是部分原因,这通常更为接近真理 。中国人的因果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同一真理的平行方面 。在中文里,“故”跟“因”几乎难以区分 。老子、庄子和中国许多作家都是如此 。我们对因果的区分难道不是显得有点孩子气吗?如果试图去找当今战争爆发的原因,将会发现许多关于这种原因逻辑的东西 。老子的文本已经有许多有益的批评和校订,特别是俞樾、王念孙等人的文本复原 。另一方面,关于当代中国着作家所作的词语和段落的转换和章节重分,也有许多无用的争论 。这些校正和替代似乎是从国小校长批改学生作文的艺术而来,为了达到似乎更好的风格效果,这儿去掉一个重複,那儿换掉一个句子 。平行结构似乎必须一块放在一个段落里,而且一定不能在书中另外一处出现 。任何一位好作家都明晓这样的事实:一篇好文章永远不会遵循校长的提纲,而且在文章思想的基本统一之处,编辑可以掉换一下句子,把它置于另一文章的适当位置,使自己感到满意 。而这种校正在古代作者的文本复原上毫无地位 。在这方面,我是个“保守主义者” 。因此,认识到这种章节划分并非原初,我还是遵循把《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的保守划分法 。这些批评家另一个有趣的缺点是假定这些分法是原始的,然后抱怨说章节缺乏“行文一致性” 。当今老子文本的存在形式相当令人满意,因而这样的掉换和重分毫无必要 。我并非毫不犹豫地遵循甚至最着名的王念孙复原文本,因为该本并没对悖论之处进行修改完善,而是拿掉了事 。传统文本有“良器者,不祥之器”这句话,王相当好地证明了“良”是另一词的误写,就好像英语的连线副词“于是”一样 。但正是因为“良的”东西就不是“不祥的”,而去问悖论大师老子怎样表达“良器者,不祥之器”,这简直愚蠢至极 。因为《道德经》一书很薄,在中文书中,老子是翻译得最多的 。我已见到九个德文译本,包括亚历山大·乌拉尔(因瑟弗拉格)极棒的译文 。英语有十二个译本,译者是E.H.帕克、湛约翰、M.E.雷诺兹、保罗·卡勒斯、德怀持·戈达德和魏涛、翟林奈、伊莎贝拉·米尔斯、《智慧的圣地》的“编辑”胡策林、沃尔特·戈伦·奥尔德、约翰C.H.吴和阿瑟·韦利 。最后提到的两位译者最优秀 。我翻译成英文时,从韦利和米尔斯的译文那儿得到了最大的帮助 。但我发现有必要重译一下 。老子的风格洗鍊精闢,行文简洁刚健 。我试图保留其洗鍊精闢的风格以及句子节奏,但没有保留许多段落中的押韵 。翻译是寻求确切词语的艺术,在找到确切词语时,可以避免拐弯抹角说话,风格也得以保留 。翻译也要求一定程度的愚蠢,最好的翻译是愚蠢的翻译,不越出常规而寻求“出色”的阐释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的建议一直是我的原则 。因为只有蠢人才忠诚 。许多译者对词源方面单个词语进行了不应有的错误强调,正如初学外语的人过分强调单个音节一样,一是因为不熟悉造成的,二是因为不流畅引起的 。我给出了脚注,主要目的是使文本的意义更为确切清晰,因而没有任何附加评述 。原文没有章节标题,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都给加上了标题 。序言序言 如今,到了东西方必须互会的时候了 。如若在《晨报》上看到温德尔·威尔基星期五还在重庆,下周一已经回到了美国,说是回来度周末 。这简直就像变魔术一般,真会吓人一跳!不管战后的世界採取何种合作形式,我们都能够肯定一点,就是东西方将会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依赖 。19世纪世界政治解体之后,在盎格鲁—撒克逊、俄罗斯和东方文化的适宜环境里必将形成一个新世界 。《中国的智慧》就是要努力去解开东方的一些神秘之处,特别是要洞悉中国人的视角——在中国本土文学和哲学中透现出来的看待事物的一些最根本的方式 。我们谈到中国文明时,一般的印象往往是:中国文明是人性的、理性主义的且易理解的文化类型 。总体而言,中国人的特徵是人文主义、非宗教和非神秘主义 。这种看法只在一定程度是正确的 。我完全同意其人文主义的观点,但我不赞同非神秘主义的看法,因为任何有着宽广深厚精神根基的文化在一定意义都是神秘的 。如果说“非神秘主义”指的是现代对机械论和物质主义事实的奴性的、肤浅的崇拜,这些事实被人精确观察、系统罗列,似乎可以自圆其说,这是当今占上风的思维类型,那幺我必须驳斥中国文明竟然降至如此低下的地步 。事实是,任何知识分支,无论是研究岩石和矿物质,还是研究宇宙射线,只要一触及什幺深度,都会碰到神秘主义 。看一下亚历克西斯·卡雷尔博士和A.S.埃丁顿吧 。19世纪肤浅的理性主义天真地以为,“草叶片是什幺”的问题可以把草叶片看做纯粹的机械现象给予充分的回答 。当代的科学态度认为这样不可 。自从沃尔特·惠特曼用他那深刻的神秘主义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还没人能够回答它,现在没有科学家敢于回答它 。我们记住,在那种神秘主义和对宇宙的机械观不信任之中,惠特曼是中国式的 。我坚信,当代科学的进步正在迫使现代思想朝着深度的方向发展,朝着机械和心灵、物质和精神的新综合方向发展 。在审视中国思想时,人们为它在风格和方法、价值观和目标方面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感到震撼 。因为,中国哲学是什幺?中国有哲学吗?有像苏格拉底和康德的哲学那样,以逻辑为基础,推理中肯切题的知识哲学或现实哲学或宇宙哲学吗?答案是骄傲地说“没有” 。这是全部要点 。就任何系统化的认识论或形上学而言,中国得从印度进口 。系统哲学的气质只是不在那儿,而且只要中国人还是中国人,那就不会在那儿 。他们太理性了,不会具备这样的气质 。人类生活的大海永远包围着中国人思想的海岸、逻辑学家的傲慢和荒唐、“我完全对,你完全错”的假定,这些不是中国人的过错,不管他们可能有什幺样其他的过错 。中国哲学家的语言正是百姓的市场俚语 。中国只是缺乏学术术语,那是美国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所爱,且对构建任何无懈可击的学术理论都非常必要 。西方科学家运用这种术语,在其周围建立起远离人类生活的学术堡垒,这是现代最令人惊奇的知识现象 。我注意到,普及科学的科学家,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语言着述的科学家,有一种失宠于皇家学院的趋向 。在中国,没有大学哪位教授会把“灯光熄灭”叫做“照明终止”,然而,要是没有这种学术术语,我们显然建立不起系统哲学来 。像爱默生那样,中国学者使用像“灯光熄灭”这样的词语、谚语和类比 。中国的哲学家就像一位潜入水中的游泳者,但必须很快又浮出水面 。西方哲学家就像潜入水下的游泳者,对自己永远不浮出水面而颇感自豪,同时对自己的深度非常满意 。一般而言,读中国哲学家的作品就像读爱默生一样 。埃贡·弗里德尔对于爱默生的方法和风格的描述可以作为对所有中国哲学家的完美描述 。“他的命题,就在那儿,毫无準备,无可争议,像从雾蒙蒙的深处出来的水手的信号 。”“他是一位绝对的印象派,在风格上,在气质上,在思想上,都是如此 。他从不以确定的逻辑或艺术形式提出自己的思想,而总是以一种自然——通常是偶然的顺序,这是在他脑海中存有的 。他只知晓临时的观点、暂时的真理,他从不把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思想牺牲给整个结构 。像‘内容的顺序’、‘序言’、‘过渡’这样的东西对他而言并不存在 。他开始阐发这种那种的观点,我们认为他将把思想系统化地编织开来,从各个方面阐明之,防御它遭受到的各种可能的攻击 。但是,就在他思想链的中间,某个格格不入的画面或明喻、警句或一瞥突然击中了他,然后主题便围绕一个崭新的轴心转动 。他称自己的文章为顺便的思考,但他所写的东西都可能有这样的标题 。” 因此,中国对哲学的独特贡献是不相信系统哲学 。我承认这肯定会使许多大学二年级学生感到沮丧,因为他们非常急于拥有没有漏洞且特别能够防御各种可能攻击的系统 。他们希望可以说,罪犯要幺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形成的,要幺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天生的,而且他们还希望能够证明之 。中国人的回答是,地球上没有这样无懈可击的系统,而且从来没有过 。这样的系统只存在于那些幻想破灭、按照逻辑推论的蠢蛋脑海里 。进一步而言,中国人可以反问一个问题:“西方有哲学吗?”答案显然也是“没有” 。我们需要一个生活的哲学,但我们显然没有这种东西 。西方人有成吨的哲学是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教授们撰写出来的,但他们想要哲学的时候却找不到 。事实上他们也很少想要 。我们有哲学教授,但没有哲学家 。提及当代美国哲学时,人们会想到怀特海德教授 。但是,怀特海德教授的哲学跟普通人又有什幺关係呢?事实是,现代的巨大科学知识正在瓦解和堕落,结果哲学本身已经成为物理学或生物学或数学的一个分支 。当有人在科学、哲学和宗教大会上宣读厚厚的论文,试图把现代知识连线起来时,却碰到了这样的术语:“目标”、“工具”、“程式”,“决定性因素”和“过程”,这时人们对科学、哲学和宗教应该再联合起来产生一种本能的不信任 。我们的世界正飞速地来到一个世纪的末尾,现代的知识世界亦是如此 。思想世界肯定正在走向碎片,因为我们的传统价值观不见了 。这给我们带来了东西方哲学的第二个差异,即方法和价值观上的差异 。的确,我们今天拥有的东西,看起来似乎都是精确观察、系统罗列的事实 。我们的道德价值观已经消失殆尽,消失的方式非常奇怪,我将试图加以解释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方法——价值观的方法和事实的方法——之间存在确定无疑的差异 。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差异由东西方的交往而引起 。它让西方人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中国人没有精确感,尤其是事实和数字 。也别指望让两个中国人就两个邻镇之间的英里数或人口达成一致意见 。同样地,中国人不能明白为什幺粗略的思想还不够 。它也让中国人有一种同样奇怪纳闷的感觉,西方作家要不侃侃而谈进口到美国的鸡蛋或黄油的比例,或是阿比西尼亚棉纤维的毫米数,或是以图表形式表示损失的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时间,他们就不能往杂誌上投一篇文章,使之为人接受 。一个更为可恶的证据是政治家的普遍看法:像第二前线这样的问题可以由“军事”领导们解决,他们拥有“所有的事实”,但对道德、心理和政治问题却没有任何判断 。要是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这种统计上的欺骗,那他们可能永远不敢拿起武器反抗日本军队 。以下表明了中国人对于事实的无知 。有位中国学者认真地写道,人的心脏是长在胸腔的右边 。他的方法可恶——他不可能用自己的手摸到心脏 。另一方面,中国人可以回来说:“心脏在右边还是左边又有什幺区别呢?如果你切开,你肯定要看到;不切开,你对它毫无办法 。一般说来,即使你确实切开了,你对它也毫无办法 。”西方人会回答说:“噢,是的 。不过我们想科学和精确些,弄清楚心脏在哪儿 。”中国人又会说了:“你弄清楚心脏在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你的心放在合适的地方 。”这简直是代表了事实法和价值法之间的区别 。H.G.韦尔斯认为我们可以用他的“世界大百科全书”计画来重新聚合知识,这时他在遭受现代科学的事实崇拜 。他似乎认为,数据收集和系统性表述给予科学家上帝般的智慧,事实就像冷漠的数字,人的大脑犹如加减法的机器,如果你把所有的事实都放到机器中去,你会自动地抽取正确无误的答案,这样这个世界将会得到拯救 。这一概念的愚蠢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并不缺乏事实,而是事实太多了,缺乏判断 。中国人文主义,即儒学,集中关注人类的价值观 。直到意识到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之后,西方读者才会觉得令人失望 。儒家排除了物理结构和形上学,集中于人类关係的价值 。有关人类关係,我们发现的东西不但不多,而且似乎很少 。但儒学认为,有本质知识和外部知识 。外部知识是事实世界,本质知识是人类关係和人类行为的世界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从儒学观点来看,少可能是非常多,多可能是非常少 。因为中国人文主义的本质是根据人类动机心理学,通过对于人类价值的正确评判,来研究人类关係,其目的是我们可以作为理性的人那样行为 。这就是全部,但它可能意味着很多 。儒学的观点,政治必须隶属于道德,政府是随波逐流的权宜之计,法律是秩序的肤浅工具,警察是道德不成熟的个体的愚蠢发明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只有通过教育和修养,通过礼仪和音乐的薰陶而获得的道德秩序感,才可能形成行为带有尊严和自尊的道德成熟的个体 。获得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的手段的概念与西方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学者的概念南辕北辙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同时出现了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哲学结构的对跖点 。儒学对于任何文明的最终检验是这个文明是否产生了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朋友和好人,他们拥有犀利的敏感性,最渴望别伤害他人的感情 。也许,这可能是文明的最后结局 。也许不是——我们怎幺知道呢?或许,对于二十五世纪的人而言,我们今天作为个体和民族的社会行为似乎非常粗野 。也许,在二十五世纪的人看来,今天的一些所谓的世界领导人可能只不过是一些带有部落思想的野蛮人,就像今天的我们看待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一样 。同时,自我欺骗不得不进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