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禅师

圭峰禅师【圭峰禅师】唐代僧人(780~841),唐代高僧,华严宗第五祖,追謚定慧禅师 。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姓何氏,家本豪盛,幼通儒书 。宪宗元和二年将赴贡举,偶造荆南道圆禅师法席,欣然契会,遂求披剃,当年进具 。一日随众僧斋于府吏家,以次受经,得《圆觉》十二章,览未终轴,感悟流涕,归以所悟之旨告于道圆,道圆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此诸佛授汝耳 。行矣,无自滞于一隅也 。”师乃涕泣奉命,礼辞而去 。谒荆南忠禅师,忠曰:“传教人也,当宣导于帝都 。”复见洛阳奉国神照禅师,照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寻抵襄汉,僧付澄观大师撰《华严疏》 。宗密禅师未尝听习,一览而讲,自欣所遇,曰:“向者诸师述作罕穷厥旨,未若此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 。吾禅遇南宗,教逢圆觉,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 。今复偶兹绝笔,罄竭于怀 。”讲终,思见疏主,遂至上都拜谒澄观国师,执弟子礼,观曰:“毗卢华藏,能随我游者,其汝乎!”师遂预观之室,日新其德 。曾北游清凉山,后回住草堂寺,未几复入终南圭峰兰若 。大和中征入内,帝赐紫衣,累问法要;朝士归慕,唯相国裴公休深入堂奥 。武宗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宗密禅师于兴福院告诫门人:“令舁尸施鸟兽,焚其骨而散之,勿得悲慕,以乱禅观 。每清明上山讲道七日,其余住持仪则当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 。”宣宗即位,追謚定慧禅师,世称圭峰禅师,尊为华严五祖 。
基本介绍中文名:圭峰禅师
圭峰禅师:元和二年(807),从遂州
禅门言教:宗密初承受菏泽宗禅法,
圭峰禅师开示:“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
圭峰禅师元和二年(807),从遂州道圆出家,同年从拯律师受具足戒 。道圆授予《华严法界观门》,令往各处参学 。元和五年得读澄观所着《华严经疏》,即到长安见澄观,此后常随澄观受学 。元和十一年春入终南山智炬寺阅藏三年 。长庆元年(821)游清凉山后,回雩县(今陕西户县),闭关于终南山草堂寺 。旋迁丰德寺 。其间专事传法、着述 。后入草堂寺南圭峰兰若,从事禅诵 。太和年中,文宗诏入内殿,问佛法大意,赐紫方袍,敕号大德 。朝臣士庶归信者甚多,宰相裴休常从受法要 。卒后,唐宣宗追謚定慧禅师 。禅门言教宗密初承受菏泽宗禅法,精研《圆觉经》,后又从澄观学《华严经》,故融会教禅,盛倡禅教一致 。又因早年学儒,故也主张佛儒一源 。他把各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的文字句偈集录成书,称为《禅源诸诠集》(全书已佚),并作《都序》4卷,认为“顿悟资于渐修”,“师说符于佛意” 。说一部大药经论只有三种教,禅门言教亦只有三宗;而这三教三宗是相应符合的,是一味法 。现存主要着述有《华严经行愿品疏钞》6卷、《注华严法界观门》1卷、《华严经法界观科文注》1卷、《原人论》1卷、《华严心要法门注》1卷、《圆觉经大疏》12卷、《圆觉经大疏释义钞》13卷、《圆觉经略疏》4卷、《金刚经疏论纂要》2卷、《佛说孟兰盆经疏》2卷、《起信论注疏》4卷(会入《起信论疏笔削记会阅》)《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1卷等 。隆莲圭峰禅师开示“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 。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 。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久轮迴 。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 。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託,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然多生妄执,习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 。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 。须常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 。岂可一生所修,便同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 。妄念若起,都不随之 。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 。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託 。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妙 。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能随机应现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