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 三 )


明清传奇

文章插图
明代后期(嘉靖至崇祯 , 即1522~1644)的传奇创作盛极一时 , 汤显祖的《牡丹亭》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知名的作家除李开先外 , 还有专心致力于崑山腔传奇创作的梁辰鱼、张凤翼、沈、徐复祚、凌闬初、冯梦龙、阮大铖等200余人 。各类传奇可考者不下700种 , 内容广泛 , 风格多样 。这时期的作品对社会的黑暗与统治集团的暴虐、贪婪 , 作了比较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 还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 , 对封建礼教与专制主义作了激烈的批评 。《鸣凤记》、《磨忠记》、《焚香记》、《织锦记》、《牡丹亭》、《玉簪记》、《红梅记》都是其中的优秀剧目 。然而 , 即使是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优秀作品 , 在思想内容上也并不完美 。对清官和帝王抱有幻想 , 对人民的反抗行动摆脱不了固执的阶级偏见 , 表现男女爱情大多数不脱才子佳人的俗套 。明末清初的大动荡 , 使传奇创作又有新的发展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地区作家 , 继承了《鸣凤记》等传奇反映现实斗争的优良传统 , 写出了《清忠谱》、《万民安》、《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千钟禄》等崑曲作品 。入清以后 , 社会矛盾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一些作家写出了讴歌民族英雄、表彰民族气节的作品 。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不仅以主题的深刻和强烈的现实感震动了剧坛 , 而且以精巧的结构、妥贴的宫调与曲牌 , 优美的文辞 , 形成了传奇创作的又一高峰 。清初的传奇作品  , 还有李渔的《笠翁十种曲》、万树的《风流棒》、方成培改前人的《雷峰塔》等 。乾隆以后 , 统治者加强了文化专制 , 传奇创作受到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 , 朝廷又命张照等御用文人编撰《劝善金科》、《踦平宝筏》、《忠义璇图》等宫廷大戏 , 以备平时与节日庆典演出需要 。由是传奇创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趋于没落 。但传奇的折子戏 , 却缘于昆、弋争胜而有所发展 。从整本传奇中撷取精华段落而相对独立的折子戏 , 由于故事生动 , 表演精湛细腻 , 结构精练而完整 , 人物形象也鲜明 , 受到观众的欢迎 , 许多传奇便藉助于折子戏的演出长期保存在舞台上 。明清的戏曲理论 , 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后期 , 出现了徐渭的《南词叙录》、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李渔的《闲情偶寄》等着作 。对前人的创作和演出实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系统的总结 , 李渔的戏曲理论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 他较多地接受了王骥德的影响和启发 , 但也表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 是明清戏曲理论家中的重要代表 。代表流派沈璟与吴江派⒈沈璟的传奇作品有十七种 , 合称《属玉堂传奇》 , 今存七种 , 作品的立意大都在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 , 以达到劝谕世态人情的目的 , 其中演武松故事的《义侠记》较为出名 。相对于他的创作实践 , 其曲学理论影响更大 。概而言之 , 沈璟曲论的要点有二:一是强调“合律依腔” , 这是他曲学主张的核心理论 , 在他看来格律至上 , 甚至认为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二是崇尚“本色”语言 , 着重于语言的通俗自然、朴拙浅近 , 对明传奇过于偏重辞藻骈俪的倾向有所纠正 。沈璟注重场上之曲 , 有力地扭转了文人传奇走向案头的倾向 , 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过分强调音律 , 割裂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血肉联繫 , 也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 。另外 , 他还致力于传奇音乐体制的格律化、规範化 , 使之趋向严谨规整 , 这是他对传奇戏曲作出的突出贡献 。⒉明代后期 , 在沈璟的影响下 , 出现了一大批用崑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 , 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 , 因为沈璟是吴江人 , 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 。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 , 强调曲辞必须本色 , 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 , 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 。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袁于令、叶宪祖、沈自晋等 , 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 , 创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孟称舜与临川派⒈临川派为明万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 , 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 , 故戏曲史上往往将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 。汤显祖论曲强调“曲意” , 主张兼顾“意趣神色”;讲究文采 , 崇尚“丽词俊音”;要求格律服从内容、文辞 , 偏重于剧作的文学性 。临川派作家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重才情、重文采 , 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 , 作品也大都是叙写男女之情 , 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 。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 。⒉孟称舜是受汤显祖影响最深、成就也最大的明末传奇作家 , 剧作以杂剧《桃花人面》和传奇《娇红记》最为着名 。《娇红记》是一部纯粹的爱情悲剧 , 在当时众多的才子佳人戏曲中独树一帜 。剧中的王娇娘渴望在婚姻问题上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 她企盼的爱情理想是能够获得同生死、共患难、志趣相投的“同心子” , 申纯也是一个把爱情幸福放在功名富贵之上的痴情男子 , 因此两人的爱情是超越了一切功利目的纯真之爱、相知之爱 , 这就把以往剧目男才女貌、两情相悦的婚姻标準推进了一大步;由于帅府逼婚 , 两人不得结合 , 娇娘抑郁而亡 , 申纯在科举及第后也毅然抛弃前程殉情而死 , 这种悲剧结局也完全突破了过去状元高中即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模式 。作者对男女主人公真情至性的颂扬 , 显然得益于汤显祖;同时也表现了《牡丹亭》以后爱情传奇的一个新的转折――向现实主义的道路发展 。在艺术上 , 此剧情节从实境实情出发 , 通过动人的细节和个性化的语言 , 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曲辞华美而自然 , 幽清雅艳 , 深情邈绵 , 显示出驾驭语言的高度技巧 。演出与舞台艺术成就明清时代 , 戏曲舞台艺术走上了全面发展和高度综合的道路 , 为近代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代 , 由于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普遍爱好 , 崑山腔和弋阳诸腔流行于广大的城镇与乡村 。皇室宫廷、贵族与士大夫的府邸以及民间的庙会草台 , 都有频繁的演出活动 。民间的演出 , 有水陆舞台;戏班中拥有不少技艺高超的昆、弋诸腔艺人 。此时戏曲的演出 , 远远超越宋元阶段勾栏瓦舍与路歧作场的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