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 二 )


明清传奇

文章插图
明清传奇剧本容量加大一是剧本容量加大 , 角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 。如《牡丹亭》五十五出 , 《长生殿》五十齣 。明中叶以后 , 传奇作者演奇事 , 绘奇人 , 抒奇情 , 设奇构 , 写奇文 , 用奇语 , 形成一种文学浪潮 。历史剧、风情剧、时事剧、社会剧 , 各种体裁的作品应运而生 。同时戏剧角色亦有很大发展 。明王骥德《曲律·论部色》云:“今之南戏(即传奇) , 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 。共十二人 , 或十一人 , 于古小异 。”传奇的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 , 可二人互唱 , 也可多人合唱 。如《牡丹亭·惊梦》杜丽娘(正旦)唱:“梦回莺啭 ,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婢女春香(贴旦)接唱:“炷尽沉烟 , 抛残绣线 ,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至明中叶 , 大批文人染指传奇 , 令典雅的审美趣味和绮丽的语言风格渗入了传奇 。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 。试以下面两首着名的曲子为例:没来由犯王法 , 不提防遭刑宪 , 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 ,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窦娥冤·正宫·端正好》)原来奼紫嫣红开遍 ,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 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显然 , 《窦娥冤》的唱词质朴本色 , 明白如话 , 《牡丹亭》的唱词藻丽典雅 , 多用典实(引用谢灵运文、王勃诗语典) , 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 。明代传奇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与文人的浪漫情思和蕴藉意绪相关 , 它有利于文人学士抒发其细腻含蓄的艺术情感 , 展示其委婉幽邃的内心世界 , 使传奇唱词成为可与诗词曲赋相抗衡的艺术品种 。但与元代杂剧语言的本色当行比较 , 这不免要以削弱其可演出性为代价 , 于是许多优秀的剧本便成了一种“案头文学” 。孔尚任提出 , 传奇语言“宁不通俗 , 不肯伤雅”(《桃花扇·凡例》) 。戏剧评论家王思任认为:“《桃花扇》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 , 当行不足 , 谨严有余 , 生动不足 。剧中许多曲词 , 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 , 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 , 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 , 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徵 。”作家作品传奇是南戏系统各剧种剧本的总称 。明清传奇指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海盐、余姚、弋阳、崑山等声腔及由它们流变的诸腔演出的剧本 。它的数量  , 据所知 , 约有2600种 。同一剧本 , 往往可以通过“改调”的方法 , 用他种声腔演唱 , 没有严格的限制 。明代初年 , 元末涌现的《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等南戏 , 已经通过改编在民间广泛流传 。朱元璋的推崇 , 对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思想内容起了一定的影响 。前期作品多为朝廷大吏、志学名流所作 。他们的视野和思想受到阶级的制约 , 创作内容多着力于改编历史故事或金元杂剧、宋元南戏的旧作 , 并顺应宫廷的旨意宣扬忠孝节义或功名利禄、因果报应 。这一时期也有部分较好的作品 , 如《寻亲记》对豪绅暴虐行为的抨击 , 《金印记》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 《跃鲤记》对封建宗法制度支配下婆媳关係、家庭矛盾的揭露 , 《绣襦记》对真挚爱情的歌颂 , 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从艺术形式看 , 这些作品虽然保持着南戏的传统特徵 , 但也通过某些改革逐步确立了传奇的剧本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