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记忆:怀念我们的打卡地—“友谊”商场 商场打卡世界之最

昨天 , 我由北往南行驶在人民大街上 , 远远地看见右前方与自由大路交汇处的地标式建筑—我们口中的“友谊”商场变成了“友谊酒店” 。
右侧红灯楼后面建筑灰色框架式入口处的四个字“友谊酒店”
友谊酒店近景
我忍不住感叹:“友谊”到底还是脱胎换骨了啦!
这样说的原因是此前这个地方的改造工程持续了很长时间(确切时长不清楚) 。
借用网络图片再现当时情景
记得 , 在改造那段时间 , 爱逛街的我们都非常不适应 。与此同时 , 作为“友谊”的铁粉儿 , 我们有过各种猜测:它未来的样子依旧是商场?还是会变为写字楼?但就是没想过会变成酒店 。
“友谊酒店”的位置退回到两三年前还是“新友谊”商场 。
借网络图片再现过去的情景
新友谊与东北师大斜对过 , 可以说 , 东北师大人见证了“新友谊”的一路风尘 。
“新友谊”的源头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门脸房”“友谊商店” 。1987年我大学毕业那年还曾偶然进过这家商店(找不到相应的图片了) 。
到了90年代 , 友谊商店的门脸房已成长为“友谊商店”大楼了 。那时 , 我家住在师大一教区 , 下楼穿过自由大路就到友谊商店了 。年轻的我们 , 能穿着高跟鞋在六层楼的友谊商店里一逛就是几个小时 。不过当时还是传统的经营模式 , 服装都是在柜台里面挂着的 。
2000-2013年更名为“国商友谊店”后 , 里面的装修风格、整体布局都改头换面了 。服装、化妆品都很上档次 , 购物环境很现代 , 徜徉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
2013年以后的名称就是“新友谊”啦 。这个时期的服装看上去很大众化 , 有物美价廉的美称 。不过 , 里面的生意却好像暗淡了很多 。最明显的是一楼的格局看上去有点乱乱的 , 到处是货架 , 有点像大排档 。经过一楼时 , 生怕碰掉货架上的东西 。
疫情期间 , “新友谊”商城开始疯狂甩卖服装 , 买好几件品牌衣服才一千左右 , 当时可把我和我的同事高兴坏了[笑] , 再后来就封楼啦…… 。
不管“友谊”改朝换代多少次 , 对于我们这些“友谊”的铁粉儿来说 , 都称它为“友谊” 。
“友谊”不仅是商场的代名词 , 还代表了附近的商圈 。
以前 , “友谊”商场南侧的街道两边摆满了菜摊儿 。下午下班时 , 家住附近的同事都会一走一过带点儿菜回去 。
马路北侧 , 商场楼后身有炒凉粉店、包子店、水饺店、加州牛肉面店、麦当劳店……那是经常给东师人解决午饭的地方 。
旁边的“赫”发廊也是东师人的习惯性打卡地 , 那里有个胡师傅做头发很有名气 。
摆菜摊儿的那条道直通东师附小 , 接孩子的老师开车都进不去 , 街面不宽 , 每天却都熙熙攘攘 。
通常午休时间 , 我们大家都会横过人民大街到“友谊”转一圈 。吃完午饭 , 进商场溜达溜达 , 然后回去上班 , 就当散步锻炼了 。
作为友谊的“常客” , 我们会像温度计一样 , 明显感受到商场生意“温度”的高低起伏 , 那里的格局和商品特色会随着商场名称变化而变化 。
商场为什么不断更名我们不太关心 , 我们关心的是每一次商场更名后 , 商品的特色和价格 , 尤其是服装价格的定位和打折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