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普利兹新闻摄影奖作品之一象徵性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 , 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 , 喻示着某种画外之间的内涵 , 更多地渗透着摄影采访人员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 。 , 因此 , 信息容量更大 , 新闻价值更高 , 视觉冲击力更强 , 也更富有新意 。此外 , 象徵性瞬间不追求反映事件的全貌 , 只是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徵性的一角、一部分凸现出来 , 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 , 因而 , 为采访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拍摄出富有新意的画面 , 提供了广泛而自由的空间 。世界着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的灾难》([印]帕布劳·巴塞洛缪摄)和《乌干达乾旱的恶果》([美]迈克·韦尔斯摄)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两幅报导灾难新闻的照片都没有正面地详细地描述灾难 , 只是选取灾难中最有象徵性的一角来展示灾难 , 新颖独到 , 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前者选择了掩埋中毒致死孩子的瞬间 , 突出地表现了受害儿童那双圆睁着受到致命伤害的眼睛 , 象徵着他死不瞑目;微微嚅动的嘴唇似乎还残留着他临终时的呻吟与控诉 。后者的画面是白皙宽厚的手掌与一只类似鸡爪的黑人少年的手掌相握的特写镜头 , 用乾枯瘦小的手掌来象徵乌干达乾旱的恶果 。幽默瞬间在大多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 , 都不乏幽默瞬间 。这是一种表面上似乎与事件的意义 , 本质无关或关係不大 , 但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 , 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鬆愉快的瞬间 。捕捉这一瞬间需要摄影采访人员必须具备幽默思维 , 幽默思维能够使人们扯断事物之间习以为常的联繫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 。幽默瞬间画面常常赋予形象以神奇、新颖的意义 , 采摄这一瞬间是新闻照片拍出新意和有视觉感受的主要途径 。1987年12月7日 , 美苏关于裁减中程战略核飞弹的谈判历时七年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 签署了中导协定 。美摄影采访人员蒂姆·克拉里在这一非常程式化和严肃的新闻事件中 , 采摄到了一个幽默瞬间——戈巴契夫和里根在签署协定交换文本后 , 将要握手祝贺而手又未握到一起的瞬间 。在拍摄出的照片《成交了》上 , 里根和戈巴契夫宛如商人 ,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 , 终于达成了交易 , 非常富有新意 , 视觉上儘管没有太强的冲击力 , 但却冲击了人们的思想 。新颖瞬间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 , 由于采访人员特殊的拍摄位置和角度 , 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 。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新闻摄影所面临的题材中 , 有一大部分是那种程式化、很少变化的题材 , 如体育比赛中的获奖 , 每年的人代会等等 。捕捉新颖瞬间是让自己的照片拍出新意、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人一筹的主要方法 。如每年的人代会 , 主席台都是一样的布置 , 在这种情况下 , 摄影采访人员似乎很难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 。然而 , 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时 , 一位摄影采访人员把照相机绑在自己的手上 , 把胳膊伸出去 , 这样 , 拍摄点就向前移动了几十厘米 , 拍摄角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因而 , 他拍出来的会议照片使读者觉得新鲜 。胡越拍摄的《新记录诞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国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以2.38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记录 , 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中 , 朱建华绕场一周 , 向观众致意 。此时许多摄影采访人员纷纷涌上前 , 追随拍摄 , 胡越则冷静地站在看台上 , 拍摄了《新记录诞生》这幅独具一格的新闻照片——后面是热情激扬的观众和体育采访人员 , 前面是朱建华向观众欢呼致意——画面新颖 , 让人耳目一新 。独家照片富有新意的新闻照片常常是新闻现场的独家照片 , 必须做好充分的采摄準备 , 除了必要的採访準备和技术準备外 , 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要仔细观察 , 做到心中有数 。中国青年报采访人员刘占坤拍摄的独家新闻照片《9·23北京不眠之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照片内容是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主办地为悉尼时 , 在北京电视台“9·23北京之夜”直播现场人们或惊异、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异的一瞬 。这是一张独家照片 , 其拍摄成功 , 无疑得益于采访人员事先的现场观察 。在当时的拍摄现场 , 只有北京电视台的采访人员可以在会场正面摄像 , 所有的采访人员被安排到二楼 , 只能看到直播大厅众人的背影 。刘占坤悄悄地勘察好地形 , 甚至从哪个门冲到会场正面的距离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 。当牵动亿万人心的一刻来到时 , 他悄悄迅速地冲下楼 , 灵活地蹿到会场正面 , 非常冷静地拍下了这稍纵即逝的一瞬 。人物动作表情、动作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部表露 , 是揭示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徵的关键所在 。新闻摄影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 , 必须通过人的动作 , 动作是新闻摄影用以“说话”的形象最基本的特徵 , 即活动形象 , 或者是群体活动中的某种情节形象 。在新闻摄影中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徵 , 必须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繫起来 , 即通过人物在动作中富有特徵的表情和姿态显现的情绪 , 把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 。摆拍套用对于摆拍现象 , 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王文澜曾称:“在中国新闻摄影界 , 抓拍、摆拍的争论是在‘文革’结束 , 因为那时候对拍摄方法的区别来自于‘文革’很多照片的弄虚作假 , 持续地引起了很长时间的争论 。从荷赛的照片来看 , 有很多都是经过摆拍、设计、策划 , 比如像科技类二等奖的面膜 , 但是没有丝毫影响照片的真实性和新闻事件的可靠性和可读性 , 反而通过画面的设计 , 提高了冲击力 。不管你用什幺方法拍摄 , 抓拍、摆拍 , 你要达到画面的效果 , 应该是你成败的惟一标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