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 四 )

Von den Konzilli und Kirchen)中十分明确的否定聂斯脱里为异端 。被天主教会视为“异端”的状况持续到十九世纪末 , 聂氏本人的着作《荷勒克拉斯的市集》(The Bazaar of Heracleides)被一名叙利亚教士发现后 , 它的学说再次重新被神学家广为探讨 。1994年东方亚述教会和天主教会签署《在天主教会与东方亚述教会之间的共同基督论声明》 , 达成解除两派彼此之间的嫌隙 。中国化景教在中国演化时 , 大量参考佛教概念 。其中较有趣的是 , 四福音书的作者 , 均改以“法王”称呼:玛窦是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马尔谷是摩距辞法王、若望唤成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 。天主的称呼则取叙利亚文Alaha音译 , 叫作“皇父阿罗诃” , 亦有按道教规则以“天尊”称之者 。在中国佛教及道教影响下 , 景教有发展成综合主教(Syncretism)的倾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作者景净曾着有《志玄安乐经》 , 教导世人如何得到安乐 。经文按照儒家经典《中庸》的格式撰写 , 渗入“无为”、“清净”等中国哲学概念 , 经文曰:“无动无欲 , 则不求不为 。无求无为 , 则能清能净 。能净能净 , 则能晤能正 。能晤能证 , 则遍照遍境 。遍照遍境 , 是安乐缘 。”现存唐宋景教之文献唐宋景教文献 , 最着称亦最重要者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德宗建中二年(781) , 阴曆正月初七日 , 阳曆2月4日立 。大秦寺僧景净述 。碑文分序、颂二段 , 俱汉文;碑之正面及两侧附叙利亚文人名及在教职务 , 亦有附汉名者 。明天启三年(1623)或五年 , 在西安距城五里之崇仁寺侧出土;或云原在盏厘 。光绪三十三年(1907)移碑林 , 今存 。碑额作蟠龙状 , 中镌马尔他(Malte)十字式 。全高二公尺七寸九分 。其次则为敦煌发现之《藏经》:(--)《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写本 , 光绪三十四年伯希和在敦煌鸣沙山石室发现 , 即今天主教弥撒中所诵《荣福经》(Gloria inexcelsis) , 而杂以《谢恩经》(Te Deum laudamus)也 。现藏巴黎国家图书馆三八四七号 。“三威”即今称“圣三” , 言三位一体也 。“蒙度”者仰望救赎也 。盖经中言“三才”、“三身” , 俱指三位一体而言;又所用“蒙”字“度”字 , 若:“蒙依止”、“蒙圣慈光”、“蒙润” , 皆言承蒙或蒙受也;“广度苦界”、“大师能为普救度” , “度”字皆有拯拔之义 。是《三威蒙度赞》即呼求圣三经也 。日人佐伯好郎以“威蒙度”为叙利亚文imuda(浸礼)之音义两译名词 , 谓系景教徒受洗时所诵朝拜圣三经 , 但“三”字却费解 。全经分赞文、尊经、按语三部分 。摄影见《圣教杂誌》四卷七期 。(二)《一神论卷第三》 写本 , 亦敦煌所出 , 高八寸五分 。日本富冈谦藏藏 。全经分三部分:《喻第二》、《一天论第一》、《世尊布施论第三》 。约为贞观十六年(642)译 。《一天论》九十四目 , 六十行 , 一千零四十五字;《喻第二》 , 二百十七目 , 一百四十二行 , 二千六百二十字;《世尊布施论》二百六十二目 , 一百八十七行 , 三千三百六十字 。(三)《序听迷诗所经》一名《移鼠迷诗诃经》 , 敦煌写本 , 高八寸七分 。日本高楠顺次郎藏 。“移鼠”为耶稣之异译 , 《一神论》作“翳数” 。“迷诗所”或“迷诗诃” , 即景教碑与《三威蒙度赞》之“弥施诃” , 《一神论》之“弥诗诃” , 《至元辨伪录》卷三作“弥失诃” , 谓“迭屑人(即基督教人)奉弥失诃 , 言得生天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作“弥尸诃” 。今译“默西亚”或“弥赛亚” , 义为救世主 。全经分两部分:前部叙述教理 , 后部为耶稣行实 。约成于贞观九年(635)至十二年之间 。共十一节 , 一百六十行 , 二千八百三十字 。以上二经有景抄本 , 日本羽田亨校印 , 并有文考证 , 载《东洋学报》及《内藤博士还曆纪念论丛》 。(四)《志玄安乐经》 敦煌写本 , 李盛铎藏 。《三威蒙度赞·尊经目》收入 。原本一百五十九行 , 自第二行至第十行约残九十余字 。经中“返魂宝香”及“宝山”等名词 , 已见景教碑 。似为同时物 。以上四经 , 或分《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与《尊经》为二经;又分《喻第二》、《一天论第一》及《世尊布施论第三》为三经;益以其他二经及以往已知之《大秦景教宣元本经》前十行 , 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是为汉文景教九种文献 , 八种经典 。至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及十一月 , 日本小岛靖君在已故李盛铎氏之遗物中 , 发现((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及《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 , 知以往学界所传《宣元本经》即《宣元至本经》 , 盖传写时误落“至”年(民国三十八年)佐伯好郎着((清朝基督教之研究》 , 为二经作“解说” , 附于书末 , 分二章 , 名之日(《小岛文书御及《小岛文书B》 。但不幸《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 , 竟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 , 小岛离天津时遗失 。但尚存有照片 , 可资研究 。羽田亨亦有专文讨论二经 , 载《东方学》第一辑 。(五)《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写本 , 共十八行 , 一百五十三字 。末署“沙外I大秦寺法徒索元定传写教读” , 则原写人与原所在地已明;又记日:“开元八年五月二日” , 当公曆720年 , 早于景教碑者六十年;在景教传入中国后八十六年 。佐伯定为“耶稣显圣容日”(Transfiguration)之讚美诗 。《尊经目录》有《通真经》 , 不知是否为一经 。(六)《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 残写本 , 存最后三十行 , 四百五十八字(佐伯好郎书15页误作三十余行 , 22页误作四百三十余字)o 经末日:“开元五年十月廿六日 , 法徒张驹 , 传写于沙卅I大秦寺 。”与《大圣通真归法赞》同出一寺 , 略早三年 。若合以往已知之《宣元本经》十行 , 一百七十四字 , 则共得四十行 , 六百三十二字 。此外有景教画像 , 为斯坦因在敦煌千佛洞所发现 , 人物之胸部及额上均有十字架 , 现藏不列颠博物院 。勒可克则在新疆高昌国遗址发现景教寺壁画残片 , 吐鲁番附近则发现粟特文及以叙利亚文拼成粟特文之景教经典残叶 , 为10世纪物 。汉文典籍之有关景教者:史部正史类 , 如新旧唐书之属;编年类如《通鉴》、《续通鉴》之属;诏令奏议类如《大唐诏令集》之属;地理类如《两京新记》、《长安志》之属;政书类如《通典》、《唐会要》之属;金石类如《石墨镌华》、《金石萃编》之属;子部杂家类如《能改斋漫录》、《西溪丛话》之属;释家类如《僧史略》、《佛门正统》、《佛祖统纪》、《佛祖通载》、《宋高僧传》、《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之属;集部诗类如杜甫《石笱行诗注》、苏轼《游大秦寺诗注》之属;文类如舒元舆《重岩寺碑》、李德裕《贺废毁佛寺德音表》之属 。现存景教文献《尊经》巾称“大秦本教经都五百三十部 , 并是贝叶梵音……后召本教大德僧景净 , 译得以上三十部” 。《尊经》①中列出了汉译的35种经典名 。分别是:《常明皇乐经》、《宣元思(至)本经》、《志玄安乐经》、《天宝藏经》、《多惠圣王经》、《阿思(恩)瞿利容经》、《浑元经》、《通真经》、《宝明经》、《传化经》、《罄遗经》、《原灵经》、《述略经》、《三际经》、《征诘经》、《宁思(恩)经》、《宣义经》、《师利海经》、《宝路法王经》、《删河律经》、《艺利月思经》、《耶宁顿经》、《仪则律经》、《毗遏启经》、《三威赞经》、《牟法王经》、《伊利耶经》、《遏拂林经》、《报信法王经》、《迷施诃自在天地经》、《四门经》、《启真经》、《摩萨吉斯经》、《慈利波经》、《乌沙那经》 。这些经典中的《阿思瞿利容经》可能是2至5世纪流传于叙利亚一带 , 并被一些古叙利亚抄本作为正式《圣经》内容的福音合参本Diatessamn① , 而《宝路法王经》当为《新约》中保罗书信的合编 。其他章节则与Vulgate中的内容基本相同 。然而自唐至今 , 多经战乱变迁 , 经卷遗失大半 , 就连记录此事的《尊经》也落入法国汉学家伯希和②之手 , 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中 。目前国内外尚存10部汉译景教文献 , 分别是:(1)序听迷诗所经(藏于日本)(2)志玄安乐经(曾为中国收藏家李盛铎收藏 , 现下落不明)(3)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4)尊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5)喻第二(藏于日本)(6)一天论第一(藏于日本)(7)世尊布施论第三(藏于日本)(8)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原为日本收藏家收藏 , 日军撤出中国时遗失)(9)大秦景教宣元本经(现下落不明)(10)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曾被疑为伪作 , 但2006年在河南发现其唐代经幢)这十部景教文献中 , 《志玄安乐经》、《尊经》、《喻第二》、《一天论第一》、《世尊布施论第三》、《大秦景教宣元本经》、《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为神学着作 ,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为景教敬拜时所唱的讚美诗歌 , 只有《序听迷诗所经》中含有真正意义上的《圣经》节译 。其他文献虽不是《圣经》的译文 , 但在文中也有众多引用《圣经》之处 。除现存汉语文献外 , 景教来华时也携带了大量叙利亚语经典及文献 。考古学家在新疆及故宫等地均发现了一些叙利亚语抄本 , 但这些抄本的内容大多为讚美诗 , 目前尚无叙利亚语《圣经》抄本 。但从景教碑记录的内容看来 , 阿罗本等传教士来华时的确携带了《圣经》以及其他大量基督教文献 。虽同为基督教 , 但景教和天主教在不同的文化中发展 , 因此景教的《圣经》与天主教《圣经》的内容和章节并不完全相同 。据《尊经》中所记载的目录章节来看 , 景教传教士在进行《圣经》汉译时不仅使用了《圣经》的原本——极可能是当时叙利亚流行的《别西大译本》(Peshitta)——也参考了当时在叙利亚流行的一些福音书的和参本 , 如《阿思瞿利容经》便可能是当时叙利亚教会的经典《四福音合参》(Diatessaron)的译本 。景教碑有“经留二十七部”之语 , 此与天主教现用《新约》卷数相符 , 聂斯托利派之《新约》 , 原为二十二卷 , 惟亦有一时期作二十七卷 。且亦设像 , 景教碑述贞观诏 , 所谓“远将经像 , 来献上京” , 是也 。景教经典传世者绝鲜 , 然景教碑有“翻经书殿”、“翻经建寺”诸语 , 足见译经之盛 。《三威蒙度赞》之尊经部分 , 列经三十五种 , 目录后有按语日:“谨按诸经目录 , 大秦本教经都五百三十部 , 并是贝叶梵音 。唐太宗皇帝贞观九年 , 西域大德僧阿罗本 , 届于中夏 , 并奏上本音 。房玄龄、魏徽宣译奏言;后召本教大德僧景净 , 译得已上三十部卷;余大数具在贝皮夹 , 犹未翻译 。”教会组织在八世纪末 , 弟茂德一世主教长在位时 , 即已奠定中世纪景教跨越亚洲大陆的发展基础 。为了使得教会内部的组织更加清楚 , 而且行政穏定性更好 , 传教的工作更有效果 , 弟茂德一世将主教团和总主教的上层结构重新组合 , 分别选出负责教会内部的都主教和负责宣教的都主教 。内部都负责教会内部的行政事物 , 但始终听命于主教长 。当主教长去世之后 , 负责主导挑选新主教长的过程 。宣教都更準确的名称是“对外都主教” , 他们负责对外方面的宣教事物 , 也因为他们位于一个较偏远的地区 , 在选举主教长时也都无法参加 , 所以他们基本上都不受波斯母会的影响 。在当时主要都主教位于雷尔 , 就是现在的德黑兰 , 而更早之前 , 因为弟茂德一世的重组而经由选择产生变为负责宣教的位置 , 是在里维达沙(是通往印度的途中)和木鹿(是往中国的途中) 。而弟茂德一世也替西藏和沙巴蒒设立了新的宣教都主教 。在蒙古帝国统治时期 , 沿着丝绸之路设定了五个都主教处:哈烈、撒马儿汗、喀什格尔、艾马力和位于畏吾儿境内的纳加夫 , 后者在喀什格尔以北 。而最后在忽必烈统治期间 , 在中国的北京蒙右新都设了一所都主教处 。而在那时宣教都主教有权力在自己的辖区内按立成新的主教 , 而宣教主教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会吏长来协助他 , 他们通常都是从当地的神职人员中选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