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 六 )


玉文化

文章插图
玉文化明代剧作家高濂的《玉簪记》也向人们讲述了一段关于玉簪的爱情喜剧 。南宋书生潘必正在临安应试落第 , 到金陵女贞观探访身为观主的姑母 。大家闺秀陈妙常因避靖康之难 , 投至观中为女道士 。在琴声和诗才的相互感发下 , 潘、陈二人互通情愫 , 成其好事 。观主察觉 , 遂逼侄儿再赴科考 , 并亲自送其登舟起行 。陈妙常急忙雇舟追赶恋人 , 两人在江上互赠玉簪和鸳鸯扇为信物 。后潘必正考中得官 , 与陈妙常结为夫妻 。明代着名戏曲作家汤显祖所作的《紫钗记》更是用女主人公所佩戴的紫玉金钗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曲折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陇西才子李益 , 游学长安 , 与霍王府小姐霍小玉 , 在元宵节上偶遇 , 小玉不小心将紫玉钗丢失 , 李益正好捡到 。两人互生情愫 , 便成了亲 。婚后李益参加殿试 , 中了状元 , 但因得罪了当朝权贵卢太尉 , 被派到玉门关外随军 , 不得还朝 。李益在关外立功 , 却被卢太尉软禁 , 仍不能与小玉相见 , 卢太尉派人送信给小玉 , 骗说李益已经入赘卢府 。小玉接到假信 , 十分伤心 , 怨恨李益薄情 , 但又不十分相信 , 便耗尽家财寻访李益蹤迹 , 最后变卖了信物紫玉钗 , 恰被卢府买去 。卢太尉知此钗乃李、霍定情之物 , 便用紫玉钗骗李益说 , 小玉已另嫁他人 , 两人由是产生误会 。侠士黄衫客听说了此事 , 便救出李益 , 使之与小玉相见 。李益把紫玉钗给小玉戴上 , 两人冰释嫌疑 。黄衫客又把卢太尉专权李益和小玉受屈一事参奏主上 , 最后得以奸人得惩 , 好事成双 , 李益被封为集贤殿学士和鸾台侍郎 , 霍小玉为太原郡夫人 。相比较之下 , 《荆钗记》的故事就更加曲折而令人可叹了 。说得是贫士王十朋以荆钗为聘礼 , 与钱玉莲结为夫妇 。不想王十朋考中状元后 , 因不愿背叛结髮妻子 , 拒绝丞相招婿 , 得罪权贵 , 祸端陡起 , 落走他乡 。妻子钱玉莲则被逼投江 , 幸遇好人相救 。数年后 , 两人都以为对方身亡 , 在到道观相逢不敢相认 , 最终以荆钗为凭 , 才得以团聚 。玉文化与红楼梦在中国历史上 , 《红楼梦》是一部着名的与玉关係密切的着作 。作者曹雪芹举家食粥 , 十年辛苦 , 泪尽而逝 , 方哭成《红楼梦》 。此书原名《石头记》 , 即从一小小的石头“通灵宝玉”的出土写起 , 到此石头的失蹤而结束 , 全面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 , 并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因此 , 无论是红学的爱好者 , 还是古玉文化的爱好者 , 都有必要从这一角度深入进行一番研究 , 以进一步深刻理解《红楼梦》这一宏篇巨着的价值和写作的艺术手法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 结合个人理解 , 对玉与《红楼梦》的关係提出几点看法 , 以便引出广大鉴赏者更多的精闢见解 。1、《红楼梦》借“通灵宝玉”对传统玉观念和学说进行了无情嘲讽和否定 。通读《红楼梦》 , 联繫到中国传统玉文化理论 。我们可清楚地看到 , 书中“通灵宝玉”的诞生和最终的结局是对封建社会中玉是天地主宰和天地之精学说的无情嘲讽和否定 。我们从下列几方面得到验证:(1)书中的“通灵宝玉”原是娲皇炼製而成 , 可谓是是天地之精华 , 但虽经锻鍊 , 而无力补天 , 继被僧道刻上神奇印记 , 使之堕落凡胎 , 遂由小儿衔之而带入红尘 。说明玉并非像历代统治阶级渲染的玉是天地之主宰 。(2)宣扬“人玉一体” 。书中大凡讲到宝玉的地方 , 似乎都可理解为贾宝玉本人 。而若干关于贾宝玉的情节 , 又似乎是在讲那块“通灵”的历史 。这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那一套玉石理论实际就是宣扬统治阶级本身 。(3)“通灵”的经历和顽石历劫 , 不仅象徵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和反抗历程 , 并且还映照着贾府的盛衰 , 意味着封建统治的中落 。(4)“借玉非今” 。作者自云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 , 故将真事隐去 , 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也 。这一个“借”字 , 证明那“通灵”并非作者杜撰 , 而是世上原本有之 , 不过权且借来一用罢了 。但书中借来的“通灵”却和传统的玉理论大不相同了 。玉曆来被誉为能辟邪除祟 , 永保吉祥之物 , 而书中的“通灵”却喻示着覆灭和消亡;作者描写贾宝玉衔玉而诞生 , 显然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 进一步说明“通灵”所预示的覆灭又是由于违反客观规律所至 。曹雪芹借用天地造化的说教来塑造人物形象 , 又用谶纬的手法来预示情节 , 借一块通灵宝玉 , 让吉祥的玉石来象徵主人公的温柔富贵 。但到最后 , 却又用完全相反的结局来说明其纯属无稽 , 它既不能保住贾府世袭的荣华 , 也不能保住封建王朝的百年筵席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玉文化中关于玉石起源的理论 , 创作了一个从顽石到宝玉再到顽石的梦幻 , 使之贯穿于全书的情节之中 , 实际上是对传统玉论的彻底批判和无情嘲讽 。2、“通灵”的褒贬是封建社会思想政治斗争的体现《红楼梦》中的各色人等 , 对一块“仙寿恆昌”的宝玉视之如命者有之 , 嫉如寇雠者亦有之 , 趋炎附势者有之 , 鄙夷唾弃者亦有之 。例如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曾直接宣称“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 。”当宝玉丢失时 , 立即悬赏出一万两银子的赏格以寻求宝玉 。实际上 , 贾母不仅把“通灵宝玉”视作是贾宝玉的命根子 , 也视此作为贾府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命根子 。北静王路祭秦可卿 , 指名要见宝玉 , 声言“久欲一见为快” , 直至见了 , 连称名不虚传 。后来还特意仿造了一件赝品供贾宝玉玩耍 , 这无疑是代表了一班王公大臣对玉的崇拜心理 。持褒玉态度的人们 , 主要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人物 , 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 , 这些人的命运和封建王朝的命运连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