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六 )


玉器

文章插图
青金石青金石在古代称为“璆琳”或“琉璃” , 多被用来製做皇帝的葬器 , 因其色青 , 可以达升天之路 。《拾遗记》卷五载:“昔始皇为家 , ……以琉璃杂宝为龟鱼 。”秦始皇墓中是否有青金石 , 还需考古工作者来验证 。外国学 者赫尔芝认为 , 中国在公元2世纪(东汉)已有青金石 , 而章鸿钊在《石雅》中则认为中国三代之初已有 。这一争执 , 也有待于广大考古工作者来解决 。中国尚未发现青金石的产地 。古代着名产地在波斯和苏联 。据记载 , 阿富汗和苏联贝加尔湖地区所产的青金石 , 都曾输入过中国 。如果我们在古墓中出土有青金石 , 其玉料来源不是阿富汗 , 就有可能是贝加尔湖的产物 。【硅孔雀石】《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载:“天柱山 , 州(兴安州 , 今陕西安康县)西五十里 , 下有碧钿、青绿诸洞二十余处 , 唐宋俱採取入贡 , 明始停闭 。”夏湘蓉等在《中国古 代矿业开发史》中认为:“按元代的碧甸并非甸子 , 明代的碧钿当不例外 。”这是因为绿松石(甸子)一般不与孔雀石(青绿 , 亦称“石绿”)共生 , 而“硅孔雀 石”则常与孔雀石共生 。既然已知与“碧钿”共生的是孔雀石 , 那幺“碧钿”或“碧甸子”很有可能是指“硅孔雀石” 。
玉器

文章插图
硅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次生氧化矿物 , 通常产于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 。孔雀石因呈孔雀绿色而得名 , 多呈块状、锺乳状、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 。硬度4~6 , 比重3.9~4 。常同褐铁矿、方解石、锰土、玉髓、硅孔雀石等共生 。硅孔雀石也是一种次生矿物 , 多数由黄铜矿、黝铜矿等受硷性硅酸盐的热溶液作用变化所形成 。呈绿、蓝绿至天蓝色 , 常呈蛋白石或瓷釉状的块体 , 也有呈土状或葡萄状者 。硬度2~4 , 比重2~2.24 。和孔雀石一样不透明 , 玻璃至土状光泽 。与孔雀石的区别除化学成分不同外 , 颜色比孔雀石浅并近于天蓝色(接近于绿松 石) , 比重和硬度都小于孔雀石 。此外 , 硅孔雀石性脆 , 也是与孔雀石以及绿松石的重要区别特徵之一 。【宝石】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得知 , 中国出土的玉器质料主要是传统的玉石 , 但伴随出土的也有宝石 。现将一些重要的宝石简介如下:钻石矿物学名金刚石 。等轴晶系 , 多呈八面体 , 也有斜方十二面体和六八面体者 。化学成分为碳 。硬度10 , 比重3.5~3.6 , 折光率2.40~2.48 。18 世纪以前 , 印度是世界上钻石的唯一产地 。巴西钻石发现于1728年;非洲钻石发现于1850年 。中国山东钻石的产出 , 据说仅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据《文物》 1972年第11期第32页报导 , 南京象山7号东晋墓葬中 , 出上镶嵌有金刚石的戒指 ,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最早钻石 , 按时间看应属天竺的产品 。红宝石和蓝宝石矿物学名都是刚玉 。三方晶系 , 晶体常呈桶状、锥状、板状、柱状、不规则粒状等 , 晶面上常有斜纹或横纹 。硬度9 , 成分中混入金属铬呈红色;混入铁、钛、锰等呈蓝色或其 它色调 。现今 , 在宝石学中和珠宝商业界 , 除了红色透明者称红宝石外 , 其它各色刚玉的透明晶体(能做宝石者) , 皆称“蓝宝石” 。如黄色者 , 称“黄色蓝宝 石”;绿色者 , 称“绿色蓝宝石”等 。在红宝石和蓝宝石中还有两个特殊品种 , 称“星彩红宝石”和“星彩蓝宝石” 。这种宝石一般不透明或近于半透明 , 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后 , 在弧形顶面上出现六条放射状的光带 , 宛如一颗闪光的星星 。红宝石 , 中国古有“红刺”、“照殿红”及“巴拉斯”之称 。现已知“巴拉斯”一名实指矿物学名叫“尖晶石”的宝石 。蓝宝石 , 中国古有“瑟瑟”之称 , 而古代的 “瑟瑟”作为珠宝名称也兼指其它蓝色或绿色的宝石 。近些年来 , 在华东、华南等地发现了蓝宝石的产地 , 红宝石目前尚未发现 。如果在古墓中发现蓝宝石 , 很可能 来自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红宝石很可能来自缅甸、泰国、高棉 。祖母绿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在《缀耕录》中称为“助水刺” 。绿宝石 , 一般泛指可做宝石的各色透明的绿柱石矿物晶体 。根据颜色不同 , 它们都有各自的名称 。比如 , 天蓝色者称“海蓝宝石”;黄绿色者称“橄榄海蓝宝石”;纯黄色者称“金黄绿宝石”;淡红色者称“玫瑰绿宝石”等 。只有当成分中含铬 , 使其颜色变得浓绿或翠绿时 , 才是祖母绿 。祖母绿独特的翠绿色是因为晶体中混入了金属铬离子 , 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一般在0.15~0.20% , 深翠绿色者三氧化二铬的含量可达0.5~0.6% 。晶体常 呈六方柱状 。硬度7.5 , 比重2.71 。透明 , 有玻璃光泽 。折光率:No=1.585 , No=1.579;重折率0.006 。晶体中常有瑕疵 , 多呈闪亮的 小片 , 亦称“蝉翼” 。祖母绿由于颜色美丽 , 有“绿宝石之王”的誉称 。四千多年前 , 在古埃及和希腊就被用做首饰镶嵌品 , 常琢磨成盘型或价梯型 , 工艺美术界专 称“祖母绿型” 。古代的祖母绿出产于埃及 。1930年苏联在中乌拉尔山才发现祖母绿 。本世纪20年代以来 , 南非(阿扎尼 亚)、辛巴威和巴西等地 , 都相继发现了大型祖母绿矿床 。现今祖母绿的着名产地在哥伦比亚的契沃尔和木佐行政区 。此外印度、坦尚尼亚、尚比亚也产祖母绿 。中国至今未发现祖母绿的产地 。明定陵出土的万曆皇帝王带上镶嵌的大颗祖母绿 , 不知来自何地 。猫眼石俗称“猫儿眼” , 古称“狮负” , 意为被狮子背负过的意思 。这种宝石主要产于锡兰(现称斯里兰卡) , 故又称“锡兰猫眼石” 。猫眼石的矿物学名称“金绿宝石” , 是金绿宝石矿物的特殊品种 。这种宝石因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气孔包裹体 , 加工成弧面型宝石(俗称腰圆)后 , 能对光产生集中反射 , 出现一条像猫眼“瞳眸”似的光带 , 故称猫眼石或猫儿眼 。猫眼石何时在中国出现 , 史籍难考 。章鸿钊在《石雅》中引《琅环记》语说;“仙女上玄宗狮负二枚……玄宗藏于牡丹钢合中以验时云 。”此处“狮负”是否就是较早的猫眼石 , 待考 。现已知清东陵乾隆墓中出土有猫眼石;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金塔顶上也镶嵌有质量不太好的猫眼石 。中国古今的猫眼石皆由斯里兰卡输入 , 最早输 入中国的时间则有待于考证 。碧玺《清会典图》卷四十三称“碧囗(王亚)囗(王厶)”;《博物要览》中称“披耶西”;《滇海虞衡志》中称“碧霞歪”、“碧霞囗(王比)”、“碧洗”;《玉纪》中称之为“碧霞希” 。民国初 , 北京市场上的珠宝商常称“碧硒”或作“碧玺” , 皆系今日的 “电气石”宝石 。今“碧玺”一词已成为各色电气石宝石的工艺名称 。电气石矿物成分相当複杂 , 晶体呈柱状 , 断面为球面三角 形 , 晶面上有纵横 。宝石为各色透明晶体 , 强玻璃光泽 。硬度7~7.5 , 比重2.98~3.05 。根据颜色等不同有“红碧玺”、“绿碧玺”、“黄碧玺”、 “褐碧玺”以及“碧玺猫眼石”等若干品种 。深红色者俗称“双桃红” , 浅红色者俗称“单桃红” 。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珍藏有大量的各种颜色的碧玺製品 , 多属明 清之物 。古籍记载碧玺产缅甸 。现中国新疆阿勒泰所产碧玺最为有名 , 但开採年代不详 。【萤石】1978年第一期《考古学报·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中的出土玉器里就有萤石製品 。夏湘蓉等人认为这种萤石显然是就地取材的 。萤石有各色透明晶体 , 中国的珠宝界称为软水晶 。萤石化学成分为氟化钙 , 常含钇、铯等稀土元素杂质 。晶体呈立方体或八面体 。有白、绿、黄、蓝等色 。硬度4 , 比重3.18 。折光率 1.433~1.435 。成分中因含微量的铀而发出绿色萤光 。有强磷光者 , 据史书记载是“夜明珠”的一种 。相传印度古代发现的“蛇眼石”即萤色夜明珠 , 夜晚距它半英尺远 , 可以借它的光观看印刷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载:古代的中国人最爱叙利亚产的夜明珠 , 别名为“孔雀暖石” 。据说慈禧太后皇冠上有九颗夜明珠 , 其中有四颗失落民间 。前不久 , 洛阳有人发现了夜明珠 , 陕西扶风县也有人发现了夜明珠 , 都未鉴定是何宝石 。由此说明 , 古代确有夜明珠 。《北京晚报》1983年6月3日第2版“中国发现夜明珠”一文中报导 , 广东省有人在钨矿山萤石选矿厂中也发现了强磷光的萤石 , 可谓现代的夜明珠 。这一发现 , 不仅说明古代传说和记载的夜明珠宝石的确存在 , 而且还有新的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