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经


大日经

文章插图
大日经【大日经】我国密教与日本真言宗之最主要圣典,共七卷 。唐朝善无畏、一行等译 。详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称为《大毗卢遮那成佛经》、《大毗卢遮那经》 。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 。‘大毗卢遮那’,意为‘大日’ 。
基本介绍书名:大日经
又名:大毗卢遮那经
译者:善无畏,一行
类别:宗教
装帧:平装
简介《大日经》七卷,全名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称《毗卢遮那成佛经》、《大毗卢那经》 。唐代善无畏三藏、唐代一行三藏等译 。为中国汉传密宗所依密经之一 。为真言三部经之一 。系密宗胎藏界之根本大经,与金刚顶经同为日本东台两密所依圣典 。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 。本经乃大日世尊在金刚法界宫所说,旨在开示一切众生本有清净菩提心所具之无尽庄严藏,示以本有本觉曼荼罗为主旨,并宣说三密之方便 。经书主旨《大日经》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在薄伽梵如来加持金刚法界宫所说 。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为]金刚手秘密主等说法 ,旨在开示一切众生本有清净菩提心所具之无尽庄严藏,论述一切众生本有如实自知的清净菩提心,修证悟入的"三密"法门 。示以本有本觉曼陀罗为主旨 。救渡外道根据《梵网经》的记载,毗卢遮那佛于百阿僧袛劫修行心地法门,成正等觉,住莲华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毗卢遮那佛化千身释迦佛住千世界 。于每一叶世界复有百亿之须弥,百亿之日月,百亿之四天下,乃百亿之菩萨释迦坐百亿之菩提树下,宣说菩萨之心地法门 。从而,以密法救渡外道一切众生,以金刚禅击破一切外道禅,以及以密法救渡外道一切上根众生 。妙演陀罗尼身、口、意三业转三密,毗卢遮那佛于《大日经》中宣说救渡外道众生的种种方便 。阿字《大日经》总计三十六品,顿渐兼胜,理事并融 。《大日经》全经以阿字本不生之心地为宗,以如实自如,悟无生智,获无相悉地为根本旨趣 。前六卷三十一品为《大日经》之主体,第七卷五品属供养法 。入真言门住心品入真言门住心品为大日经之序品,阐述密教基本教相 。其中“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三句,统释《大日经》全经之根本宗旨,三句集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救渡外道的思想理念 。把救渡无量众生,特别是救渡外道,救渡外道中的上根众生,作为密教行者的历史使命 。发三乘之所未发(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大乘显教)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贯穿了《大日经》的全经 。毗卢遮那大日的光辉,照亮了密教行者救渡无量众生的神圣之路 。基本信息【大日经】(梵文 Mahā-vairocanābhisambodhi-vikur-vi-tadhi?thāna-vaipulya-sūtrendra-raja-nāma-dharma-paryāya或Maha-vairocana-Visambodhi-vikrinita-dhista-Sutram-indra-raja 。藏文译本题:Rnam-par Snan-mdsad chen-po mnon-par rdsoss-parbyan-chub-pa rnarn-par sprul-ba byin-gyis rlob-pa sin-tu rgyas-pa mdosdehidhan-po rgyal-po shes-bya-bahi chos-kyi rnam-grans)此经为密教根本经典之一,与《金刚顶经》同为真言密教的圣典 。系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主等所说 。全书七卷,共分三十六品,前六卷三十一品为全经的主体,开示大悲胎藏曼荼罗,后一卷五品揭示供养法 。第一〈住心品〉主要讲述密教的基本教义(教相),理论方面的叙述占大部分;第二〈具缘品〉以下则以有关曼荼罗、灌顶、护摩、印契、真言等实际修法方面的记述为主 。此经主要在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净菩提心所持无尽庄严藏的本有本觉曼荼罗,并宣说能悟入此本有净菩提心的三密方便,所说之核心主旨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之三句法门 。又说菩提即是如实知自心,众生自心即一切智,须如实观察,了了证知 。此经之梵文原典现已不存,仅存几个断片 。据《大日经开题》所载,《大日经》有三本,即(1)法尔常恆本︰指法身如来及其眷属恆常不断说三昧,此是法尔自性之说,故称法尔常恆本;(2)分流广本︰指龙猛菩萨于南天铁塔内亲承金刚萨埵传授的十万颂经;(3)略本︰即今所传的七卷三千余颂经,乃採择十万颂之宗要而成 。又,有关第七卷,另有不同说法 。或谓此卷非大日如来所说,而是文殊所言 。或说该卷有三本︰(1)是塔内相承本,题为《供养次第法》,即龙猛菩萨塔内相承本;(2)是龙猛菩萨在开塔以前,于塔外所感得者,题为《要略念诵经》;(3)是善无畏在北天竺勃噜罗国金粟王之塔下所感得者,题为《供养次第法》 。关于此经的传译,《开元释教录》卷九载(大正55·572a)︰‘曩时沙门无行西游天竺,学毕言归回,至北天不幸而卒,所将梵本有敕迎归,比在西京华严寺收掌 。无畏与沙门一行,于彼简得数本梵经并总持妙门,先未曾译,至十二年随驾入洛,于大福先寺安置,遂为沙门一行译大毗卢遮那经 。其经具足梵本有十万颂,今所出者撮其要耳 。沙门宝月译语,沙门一行笔受,承旨兼删缀词理 。’善无畏于唐·开元十二年(724)所译者,系此经前六卷,翌年又译其所携梵本(一说是善无畏自撰),是为第七卷,前后合为一经 。而此第七卷,与菩提金刚所译《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一卷为同本异译 。此外,本经也有西藏译本,是九世纪初,印度僧西连多拉菩提(S/I^lendra-bodhi)与西藏翻译官巴尔谢(Dpal-brtscgs)合译而成 。全书分内外两篇,其中内编和汉译的前六卷相当,内容亦大同小异,但章品的废立及次第则不同,藏译本仅分二十九品;外编则分〈寂静护摩仪轨品〉等七品,合内外编亦为三十六品 。但藏译外编,汉译全无;而汉译的第七卷,藏译以‘供养仪轨’之名收在《丹珠尔》之中 。据现代学术界的研究,本经大约形成于七世纪初 。本经之重要性有下列二项︰(1)本经是最早的体系性密教经典;(2)本经对前此之中观、唯识、如来藏三大系思想,都加以综合起来 。而全经要义,则有下列五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