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 七 )


苏州话

文章插图
苏州方言培训班阎罗王屋里贼偷——老鬼失匹弄堂里拔木头—直出直进淘箩里坐笆斗—笃定、稳妥六月里穿棉鞋—日脚(日子)难过四金刚的琵琶(或称:棉花店里死老闆)--勿能弹(谈)熟语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有决心痛改前非,前程无限)娘娘相公自家叫(夫妻要相互尊敬,然后也会引起人家尊敬)刀切豆腐两面光(处理得恰到好处,双方都顾到)外香骨头臭(表面不差,内里搞鬼)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为人不能忘记根本)穷算命,富烧香(穷人想等好运,喜欢算命;富人志得意满,欢喜烧香还愿)芦席浪(上)爬到地浪(上)(相差无几)一代做官七代穷(做官必然造孽,因而祸及子孙)雨落勿要爬高墩(櫈),穷人勿要攀高亲(承认客观现实,不要脱离实际)朝中无人莫做官,千里做官只为财(凡事都要有基础,凡事都有个目的)人情(婚丧礼金)不是债,背仔子沿街卖 。(“人情”比债还难逃)门前结仔高头马,勿是亲来也是亲 。(世态炎凉之一:有权有势就有亲)只认衣衫不认人,嫡亲娘舅陌路人 。(世态炎凉之二:无权无势断六亲)人老珠黄勿值钱,酒盅甩到酒缸边 。(世态炎凉之三:人老无用,遭人轻视)盐钵头里出蛆(苍蝇不会叮在盐上,怎会出蛆,意即“荒唐”)一退六二五(原为一句珠算口诀,即每个16两秤的1两,只等于10两秤中和0.625两 。这里用“以多变少”的隐意,借用“推出多事”“推得大事变小,小事变了”之意 。)一只裤脚管(形容串通一气的人)心勿勒肝上(形容忘性大的人)外香骨里臭(对外头人要好,对自己人厌恶的意思)轧扁骷颅头(形容两面勿讨好)老皮脓滚疮(老是这样不会好之意)夹蚌炒螺蛳(形容忙中更增加别人麻烦)赤脚地皮光(形容一无所有)拆空老寿星(拆空,事成画饼之意 。即喻事情糟糕 。)钉牢黄包车(形容老是钉住别人)活狲勿赅宝(形容藏不住东西)活狲爬肚肠(形容欢喜无事搬弄东西)犟头摆耳朵(形容不肯听人说话,表现执扭的态度)脱落面颊骨(形容不怕坍台的人)眼睛地牌式(做事突然遇到困难双目圆瞪吓呆时的状态 。)新鲜活死人(形容知觉迟钝的人) 辨析区域之分我们常说的一般特指苏州城区的话,或者苏州城区的口音 。苏州周边的话通常区分开说,比如无锡话、常熟话、吴江话、太仓话等 。但这里的苏州口音主要是从语音的分来来说 。吴语包括吴语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等 。太湖片又再次分为诺干个小片,如苏沪嘉小片、毗陵小片、杭州小片、湖州小片等等 。但是因为苏沪嘉小片面积较大,我们可以再次分口音 。这里就产生了口音之分,如苏州口音、太仓口音等 。苏州全境除了张家港有毗陵小片的外,都是苏沪嘉小片的 。而且以苏州口音为主,包括、吴江、崑山、常熟、张家港南部等 。在张家港东北部还有一部分沙地口音 。在崑山南部有部分嘉兴口音 。当然,太仓另成为一口音 。其实,苏州口音还包括无锡大部分地区 。虽然我们区分无锡话、常熟话等,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更亲缘 。对于很多非吴语区的人来说,是很难听出来苏州口音这种大口音下的区别的 。口音差异吴语与官话和其他非官话方言相比,有许多独特的地方,主要体现于:保留全部全浊声母,单元音韵母多,鼻音韵尾少,声调多、有入声,有较多文白异读,连续变调複杂,等等 。这些是吴语内部各方言点共有的特点,在此不作赘述 。现就江苏省东南部北部吴语太湖片两大小片(苏沪嘉小片与毗陵小片)间在语音、辞彙、语法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作系统总结,以求更为清晰地将苏南吴语东西两片的差异凸现出来 。一、语音差异(一)“河、湖”是否同音国语“河”he、“湖”hu 不同音,毗陵小片也不同音,然而在苏沪嘉小片中,这两个字字音相近 。(二)“家、牙”等字的读音“家、牙、加、价”等字的韵母,苏沪嘉小片是a,毗陵小片则是o 。(三)单元音韵母的多少总体上,吴语的单元音要多于官话,但在吴语内部是不平衡的——最多的是苏州、上海,最少的可能是常州、宜兴、溧阳等 。有的字在苏州话里韵母都只有一个元音,而在常州话里与官话一样是複合元音 。这一特徵与地理位置并不完全吻合,好些地方的韵母在双元音和单元音之间,反映了从双元音向单元音过渡的过程 。(四)是否区分尖团什幺叫尖团?下面每一对字,前后不同音,为分尖团,前一个是尖音,后一个是团音 。箭—剑 清—轻 小—晓 西—希 锡—吸 相—香古代汉语是区分尖团的,后来越来越多的方言放弃了这种区分 。吴语区原本都分尖团,近年上海在移民和国语的冲击下,很多人已经不分 。苏锡常三市的本地居民是大都分尖团的 。苏州普遍分尖团;无锡市辖区完全分尖团,江阴基本完全区分,宜兴不分;常州市区老派区分尖团,中新派不分,溧阳、金坛基本上不分 。(五)有无翘舌音声母官话中有翘舌音zh、ch、sh、r和平舌音z、c、s两组声母,吴语原来也有这样的区别 。大约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些方言逐渐失去翘舌音声母,全都读成平舌音了 。这种变化与尖团音的变化一样,也是由东西两头向中间扩展 。常州可能在100多年前就已没有翘舌音,苏州约在100年前完成这一变化 。但在评弹等曲艺中,仍保留翘舌音 。现苏南地区中,只有常熟/张家港/江阴东南乡/无锡东乡/苏州个别郊乡还保留了翘舌音韵母 。二、辞彙语法差异(一)代词的用字苏南各地具体用字的差别较大,基本是一个地方一个样 。1、 读音差别很大,有时甚至是一点关係都没有,如都是“他”的“俚”(苏州)、“渠”(常熟)、“佗”(常州、无锡) 。2、 反过来,有些看似不一样的词语,反而读音却差不多,更令人眼花缭乱 。如苏州话中“伲”是“我们”,在常州、无锡人听来,还以为是“你”呢 。苏州话里的“哀”相当于近指的“这”,上海话的“哀”恰好相反,相当于远指的“那” 。再如吴江话的“伊”是“他”,无锡话的“伊”却是近指的“这” 。3、 没有两处特别相同或特别不同 。上海与吴江话中的“他、他们”都是“伊、伊拉”,好象很相近,但其他六的代词却全不一样 。常熟话中的“我们”跟无锡话一样,都是“偶俚”,但“你们”却与无锡话的“你俚”不同,说成“嫩笃”,又跟苏州话的“唔笃”相近 。从上海到常州,直线距离仅160余千米,差别却很大 。现将苏南吴语主要代表方言点的人称代词列示如下:国语苏州常州无锡吴江常熟我我我我唔奴我我们伲我家我俚伲堆我俚你乃你你那嫩你们唔笃你家你俚唔那堆嫩笃他俚、唔倷佗佗伊渠他们俚笃佗家佗俚伊拉渠笃这里哀搭该头伊搭格里里搭那里弯搭过头过搭基面格搭(二)“子”尾“儿子”、“鞋子”等的“子”尾在北部吴语的东片地区也是“子”,从无锡往西,如无锡、常州、宜溧等地,就把“子”发成促音“则” 。(当中可能有零星的特例,如武进东缘部分农村与苏州等一样) 。应该相信“则”是“字”的变音,“则”其实本来就是“字” 。(三)“你的”和“红的”等的“的”是否相同“你的”表示领属,“红的”表示形状,在语法上有所区别,在国语和多数方言中,两个“的”并无差异 。在苏沪嘉小片中,这两个“的”也是相同的,都读成“个”,或略有音变 。但在常州小片中,这两个“的”却不一样,“你的”的“的”也是“个”,“红的”的“的”却是“佬” 。毗陵小片的方言中,把“孩子”说成“小佬”,其实就是“小的”的意思 。(四)有无发问词“阿”以“阿”作发问词的现象,主要集中在苏南东部的苏州、无锡等地,西片的常州(上海也是)则大多没有 。上海、常州都习惯说“去伐”,“伐”就相当于“吗”,与国语仅有发音的略微差异,在语法形式上相同 。而在苏州话里,一般都说“乃阿去” 。常州小片中的武进东部边缘由于受苏州小片的影响,也常会以“阿”作发问词 。历史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也是中国最悠久的方言之一 。早在商代泰伯奔吴的时候,苏州话的前身——上古吴语就已经形成了 。苏州话发展有两个变动比较大的时期:晋代和明代 。晋代时中原话和当时的古吴语结合形成中古吴语 。明清两代是苏州话最辉煌的时期 。商代——形成期一般认为,“吴”的概念自周朝泰伯奔吴、建立“句吴(勾吴)”起始 。上古吴语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 。当时,江南地区仍然是蛮夷之地 。而泰伯奔吴,建立了吴国,古中原的发达文化与江南地区文化融合为吴文化 。中原的语言和当时江南越人的语言结合,形成了上古吴语 。周代——发展期随着周朝的建立,汉语在周朝开始分化 。据《孟子》《吕氏春秋》等相关资料进行判断,先秦时代的汉语,分为夏、齐、楚、越四大方言 。越方言,就是指的上古吴语,分布长江下游江南一带 。据资料显示,当时吴越地区语言相通 。上古吴语所使用的地区大致比今天的北部吴语区範围略大 。当时最大的城市是吴国首都姑苏 。汉代——扩张期汉代的时候,上古吴语流传到东南地区,形成闽语 。吴县(今苏州)是当时东南地区的最大的城市,也是吴郡的郡治 。因此,当时苏州的方言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晋南朝——变革期汉朝末年,中国北方出现大动荡,一直到隋朝才结束 。西晋末年永嘉南渡,使得上古吴语受到中原话影响,形成了中古吴语 。同时吴语也包围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建康,成为士大夫必学的语言,并相互渗透 。吴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 。隋唐宋元——平稳发展期隋朝建立之后的700年间,建康等大城市相继被摧毁或衰落 。苏州是唐朝江南道的道治所在,苏州又再次成为江南最大的城市 。苏州话在这700年间,一直在慢慢发展变化 。在南宋的时候,也受到当时杭州话的影响 。明清近代——辉煌期明代开始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 。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 。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 。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 。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 。越崑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準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 。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