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将领 吴杰

吴杰(清末将领)【清末将领 吴杰】清朝将领吴杰 , 字吉人 , 安徽歙县人 , 幼随父迁浙江龙游县 。13岁丧父 , 为富豪姜某收养 。1878年镇海口设炮台 , 吴任镇海营炮台守备 。
基本介绍本名:吴杰
字号:字吉人
所处时代:清末
出生时间:1834
去世时间:1910年
人物简介吴杰(1834-1910年) , 字吉人 , 原籍安徽歙县 , 父母因家境贫寒而迁居浙江龙游谋生 , 寄寓龙游县城 。吴杰13岁时父亲病逝 , 年幼的吴杰便跟人学做油漆 , 后被龙游东乡高山村富绅人称妮囡相的姜懋槐收留 , 在姜家做油漆兼养马 。清鹹丰十一年(1861) , 姜懋槐为抵抗太平军组织团防 , 因吴杰勇健而且喜欢练武骑马 , 就把他编入队中担任马夫 。五月二十六日 , 姜懋槐在龙游南乡罗林岗一带被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击败 , 父子三人俱死 。姜氏父子主要是因战马陷入泥潭而被杀的 , 作为马夫的吴杰负有一定的责任 。事后姜懋槐的弟弟命手下将吴杰绑起来 , 準备处死 , 但又觉不忍 , 犹豫再三 , 最后还是放了他 。吴杰后来去左宗棠部下当兵 , 凭着军功从士兵升至镇海守备 , 负责管带招宝山一带威远、靖远、镇远、定远等海防炮台 。当时正是海防多事之际 , 镇海是浙东门户 , 是海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 , 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吴杰深知责任重大 , 带领手下士兵认真操练 , 积极备战 , 获得当时的宁绍台兵备道薛福成“临财廉 , 御敌勇 , 操练勤 , 实在难得之材”的嘉奖 。人物事迹亲手操炮1885年3月1日 , 法海军中将孤拔率舰队进犯镇海口 , 被击退 。3日 , 法一装甲舰闯入 , 吴杰亲手操炮 , 击中敌舰烟囱 , 再击中其船桅 , 击伤敌舰指挥官孤拔 。数日后又击退法舰第三次进犯 , 取得镇海口之役胜利 。吴杰论功升为候补参将 。后被误参 , 受革待处 。之后浙江抚臣刘秉璋等竭力为其奏功申述 , 遂以补用游击调去江苏 。1894年甲午战争前调返镇海举家定居 。县人尊称“吴大佬” 。战役意义镇海口战役的胜利正如薛福成在《浙东巡防录》中所写的那样:“中法开衅以来……惟浙江防守巩固 , 毫无损伤 , 实数十年来洋人入华以来所仅见 。”因而震惊中外 , 并促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 。国人更是深受鼓舞 , 吴杰亲自操炮英勇作战的事迹也因此广受讚扬 , 就连侵华法军提督李士卑斯也不得不叹服吴杰的英勇善战和布守坚固 。清廷也下诏升任吴杰为镇海总兵 , 并给予赏穿黄马褂的荣耀 。镇压民众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1907年7月4日) , 定海西乡八庄(岑椗、紫微、盐仓、叉页河、大沙、小沙、马岙、乾(石览)农民数千人 , 涌进定海城内绑架丁中立等作人质 , 要求释放为民请命的西岙武生徐仁依 。此事起因是官府的苛征暴敛与庄书之弊 。事件发生之后 , 定海厅同知钱增勛因对事态处置不当 , 被迫引咎辞职;而镇总兵徐文庆则因不敢大胆派兵弹压民众 , 被撤职查办 。省里命令镇海炮台统领吴杰兼任定海总兵 , 协助新任定海厅同知高庄凯妥善处理此事 。其两人到任后 ,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 对乡民软硬兼施 。吴杰统领欲派兵剿平西乡八庄 , 新任厅主高庄凯则答应放回徐仁依 , 但要乡民派出头领至大教场(今舟山海军司令部处)进行人质交换对话 。五月二十八日 , “超武”舰将徐仁依押解至定海 , 并在大教场释放 , 同时将人质从乡民手里接回定海 。人质被接回定海之后 , 见人质皆无恙 , 吴统领却反常地咆哮如雷 , 指责乡民不守信用 , 未派出头领前来对话 , 遂调集练兵进入西乡“查访”乡民为首者 。因此返回家乡的徐仁依 , 在乡民的护送下 , 再次逃离岑港西岙 。但当初参与进城绑架人质的部分乡民骨干分子 , 则先后被官府捉拿问罪 。庄书之弊仍旧 , 官府苛征暴敛依然 。后人纪念在吴杰诞生一百周年之时 , 集资建造吴公记功碑亭于城内梓荫山麓 , 立碑记述吴杰的抗法功迹 。亭柱上还镌有“丰碑留梓荫 , 威望震欧洲”的楹联 , 表达对这位爱国将领的敬仰和缅怀 。1984年 , 在整修招宝山风景区时 , 又复建碑亭于招宝山 , 还特意在亭下安置了两尊当年清军使用的红衣大炮 。现在 , 招宝山已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吴公记功碑亭则是主要教育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