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中学( 三 )


重庆市江北中学

文章插图
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 。在此点,该校坚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基点 ,以创办特色教育为结合点,以启动创新教育为生长点的创办特色学校之路 。①负重自强、超前发展,大力改善和营造育人的硬环境 。近几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以“苦我江中人,献我梓莘情”为精神动力,自筹资金一千五百余万元,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理化生实验大楼、多媒体教学网、计算机中心、语音室、科技楼、游泳池、运动场、男女生公寓楼、教师新村等教育教学、生活、学习、运动设施达到或超过了重庆市一类学校标準 。目前,学校又将体育馆、图书楼、艺术厅、综合办学楼、学生营养服务中心等现代硬体设施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力争在2—3年内完成,以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争创“重庆市示範高中”“中华千所名校”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 。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质量立校”意识 。该校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育人队伍, 由于他们坚持重视了面向全体学生,并努力强化了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管理,学校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教学质量 。1995年——2001年连续七年国中会考合格率为100%,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均在98%以上,升入高校的人数也逐年攀高,同样连续七年获北碚区区属重点中学第一名,特别是2001年,高考上线突破500大关,主要升学指标居市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因此多次获市、区高中教学质量奖,被社会誉为“加工能力特彆强的学校” 。③“科研立校”,强化育人的现代化意识 。近几年来,该校先后承担了两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四个市级课题, 十多个区级课题的研究,有近百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并参与多本着作的编写, 另有45人次在省、市各类赛课活动中获奖。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以来,该校师生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近600篇 。④加强艺体教育 。该校自1983年起,连续命名为重庆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7年又被命名为重庆市游泳传统项目学校。校田径队连续七年获北碚区中国小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体育人才 。在“创造教育”方面,我们注重特长生的“提高培养”,学生参加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竞赛,近五年来有42人次获国家级奖、181人获市级奖;艺术教育该校更是异彩纷呈,兴趣活动小组硕果纍纍,美术组121人次获市以上奖励,科技活动组131人次获市级奖,合唱队先后23次获区级奖 。辛勤地耕耘,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江北中学先后获得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範学校、 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重庆市培养青年教师先进集体、重庆市先进基层党支部、重庆市计算机教育示範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重庆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其办学成就《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市电视台曾多次对此作专题报导 。下篇:明天更美好—以课程改革为重点,走内涵发展之路 。江北中学学生素质高、质量好,但也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表现在个性心 理特徵上 ,也表现在学生生活中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上 。建立适应个体差异,突出主体性学习的教学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和时代的需要。该校本着“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思路,在课程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找到了一条光明前途 。①建立适应个体差异和主体学习的课程体系 。包括:整体教学与扎实基础的必修课;分层教学与分层发展的必选课; 分类选修与多向发展的任选课;分类指导与发展特长的课外活动 。从2001年起,该校以初一年级为重点,逐步实施了“三板块”教学,即将现行课时分为两个课时段: 必修课时段和选修课、活动课课时段 。必修课课时段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时及课程标準进行,选修课和活动课课时段安排语文阅读、数学思想方法、英语听说、体育形体技能、物理方法、天文、生物、地理等各种选修课和课外小组、学生社团、小型讲座等 。②加大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课程的改革使课堂结构从设定、内容、标準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也推动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政策 。其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实验:一是根据学生不同发展层次,进行班级组合式分层教学与课程类型式分层教学;二是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长、不同发展类型,进行分类指导与分类推进;三是教学形式注重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 。③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教学改革的着重点往往只放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功夫下得再多,也是“师勤而功半”,只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学,才能“师逸而功倍” 。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实质和终级目的就是通过“教”来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即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 。我们——认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包涵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诱发动因,启发学生创新意识;二是坚实基础,增长创新才干 。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让创新意识有一个落脚点;其次培养学生完善的智慧型,也就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像能力,因为创新离不开想像,没有想像便没有艺术,便没有创造发明,便没有科学预见;最后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他们自己获取真理的能力 。三是锻鍊意志,陶冶学生创新个性;四是多元发展,广开学生创新途径;五是和谐互动,形成创新环境,让学生人人都能感受求知识能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和创造力得到发展的“幸福感”、“成功感” 。④最佳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传统课堂教学非常注重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套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除了上述几种能力以外,探究性学习能力还应包括对知识的重组能力、想像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 。为加强该项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在对创新能力进行还原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理论进行了升华,建立了富有本校个性的课堂教学要求,并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要素表》,从课堂教学诸多环节上,就探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我们认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理论的过程,亦即创造“新知”,发现“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把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移植”给学生的过程,就是要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在“发展知识”中学习知识 ,在“发展知识”中使学生的学科观念和学科素质不断提高,在“发展知识”中使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⑤树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艺术教学观 。对此我们的想法是在体育、艺术课堂中实施分类教学, 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色 。体育方面开设足球、篮球、桌球、游泳、田径、武术等选修课,艺术方面开设钢琴、手风琴、扬琴、画画、版画、卡通画、声乐、合唱、舞蹈等课程 。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体育、艺术类课程与其它分层次科目的课程混排,即一个年级同时上体育或艺术课程,学生按照事先申报的项目,分头地相关的教学班上课 。上课时,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任务后,便开始相关专业课题的学习 。⑥以“因能施教”呼应“因材施教” 。我们的构想一是把部分课程按照科目特点分类为几门相应相应的课程 (如语文可分为“文言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欣赏”、“写作与口语学习”三门课),然后再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相关教师授课 。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对教师而言,除了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外,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有足够的精力来钻研业务、专心备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在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在保持原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知识、能力差异,按学科分为A、B、C、D等层次,分层次在不同的教室上课 。这样,同一学生在这一学科可能在较高的层次学习,而另一个学科可能在较低层次学习 。各个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起始阶段是不同的,教师施教是本层次学生能够接受为原则 。由于学生在各个科目中的学习状态不同,因而他们在各科中的层次也就会有所区别 。按照“能力迁移规律”,学生在层次较高学科所获得的成功和能力上的提高,会促使、带动层次较低的学科发展、进步,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进入选择性、自我设计型学习的主动状态 。这种“多学科分层次动态组合”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课程展开、教学组织形式的大胆创新,体现了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最佳化组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我们对此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我们相信,只有我们不懈努力,成功就在前头 。杰出的教育成绩:2004年,唐勇上北京大学,2005年,高考上重点人数288,超过市直属中学西师附中,连续5年包揽被北碚区文理科高考状元,但是在2008年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学校都不像以前一样公布出来,教学质量在下降,特别是高中年级还有殴打学生的老师 。后记:2009年是江北中学建校整整100年,我们相信这所百年名校必将发出更灿烂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