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 二 )


浙东运河

文章插图
浙东运河航道图南宋定都临安,宋金对立使得京杭大运河北部与江南联繫中断,因而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一起成为南宋的生命线 。加之南宋重视对外贸易,而庆元府(今宁波)是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因而南宋政权格外重视对浙东运河的整修 。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即徵发民夫修整浙东运河绍兴及余姚段 。在整个南宋统治时期,浙东运河经过多次整饬,航运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据《嘉泰会稽志》,当时浙东运河在萧山县和上虞县境内可通行二百石船只,而山阴县和姚江可通行五百石船只 。此时的运河航运条件和繁荣程度均达到极盛 。元明时期,官方对浙东运河的修缮和维护仍然在进行,使得浙东运河的航运一直不废,但已不如南宋时的繁华 。明代,浙东自然条件发生了变化 。原先阻隔运河的钱清江窨塞,钱清南北堰拆除,因而萧山、曹娥之间的水路不再有阻隔 。随着明代浙江各地海塘的建设和海涂的开发,运河沿线形成了湖泊密布的水系 。清代,浙东运河日渐衰败,运河沿线的驿传多有撤併 。据黄宗羲记叙,此时的浙东运河较大的船只不过数十石,与南宋以百石记已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清末,随着轮船和杭甬铁路的出现,浙东运河的作用逐渐被取代 。20世纪末,由于宁波港的开发,港口运输成本日渐提高,重建浙东运河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9年,浙东运河改建工程完工 。运河作用浙东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大致分为航运、灌溉、漕运、水驿四个部分 。航运航运是浙东运河重要的功能 。由于杭州湾潮水来势兇猛,因而古代浙东船只多取到浙东运河前往杭州 。南宋时期,浙东运河曾经成为王朝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瓷器等出口产品通过浙东运河运往宁波,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海外 。日本、越南、高丽等地的产品也通过浙东运河运往京城 。外国使节也往往从宁波登岸,再经由浙东运河前往临安 。明代,宁波成为接待日本贡船的唯一港口,贡品通过浙东运河前往京师 。除了官方贸易之外,沿浙东运河的民间航运同样发达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浙东运河上的短程航运依然发达,20世纪80年代,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运河在航运方面的作用方才被较大程度地取代 。
浙东运河

文章插图
浙东运河灌溉浙东运河的一大重要任务为灌溉运河两岸的耕地 。西晋时修建的西兴运河,其最初的用途即为灌溉 。南朝时设定堰埭4座,唐代元和十年(815年)运河官塘得到修筑,浙东运河蓄水排涝的功用得到完善 。从宋代至明清,历代修缮运河河网蓄泄设施,使得运河的闸坝节制系统较为完善 。漕运浙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粮徵发地区,因而浙东运河承担了漕运的重要任务 。唐代,运河设施即纳入官办,漕粮自浙东运河到达西兴之后,渡过钱塘江,经由京杭大运河运抵京城 。南宋时,浙东盐米和各种物资大量由浙东运河运往临安,而福建所运漕粮也自海路登岸,经由浙东运河运往临安 。元代实施漕粮海河联运,宁波设立漕粮海运管理机构,浙东运河运输的漕粮经由宁波(时称庆元)港转为海运 。直到明代,经由浙东运河的漕运仍然较为发达 。清代鹹丰年间再行海漕,运河漕运功能始废 。水驿浙东运河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作为驿道存在 。运河的起点西兴曾设立西兴驿,途径浙东运河转发各地来往绍兴、宁波、台州的公文 。同时还设有递铺,负责邮政事务 。宋代,沿运河曾设定12处驿站,明代有所裁撤,清代乾隆二十年后保留西兴驿,其余各县设驿 。光绪三十二年,近代邮政建立,递铺遂取消 。宣统三年,清帝退位,驿站全部撤消,但运河仍然保留一定的邮政功能,直至铁路和公路的普及 。由于浙东运河的作用,尤其是在漕运和海外贸易方面的作用,以浙江大学陈桥驿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大运河”应当包含浙东运河 。重要遗存浙东运河沿线保留了大量相关文化遗蹟 。其中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2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主要为水利设施,桥樑及其他相关设施 。此外,运河沿岸也分布着一些受运河影响的古镇 。水利设施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浙东运河必须穿过多条自然河流 。为维持水位的稳定,并造福两岸农业,浙东运河沿线设定了大量水利设施,主要由堰坝和闸门组成 。运河干流和支流中重要的堰坝有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永兴闸、位于上虞境内的曹娥堰、梁湖堰、通明堰、清水闸,位于余姚境内的斗门闸、云楼下坝和位于宁波市辖区内的西渡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