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代表功夫片最高褒奖,那这10部就是顶级 武侠吉尼斯记录( 三 )


由于刘家良属于传统派武术指导,而成龙想要的又是弱化招式套路的动作设计,重点凸出的是黄飞鸿饮酒后越打越狂的豪放气势,因此两人在片场难免有些小摩擦 。实际上在拍摄最后的钢铁厂决战时,刘家良的导演和武指职位已被“架空”,而是由成龙带着成家班的兄弟们完成的,所以在第14届金像奖上,刘家良和成家班一同获得最佳动作设计提名 。用今天的话来说,当年众片争夺最佳动作设计的情况就是“神仙打架”:和《醉拳2》同场竞争的《东邪西毒》,《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和《洪熙官》,哪一部不是动作设计的典范之作?不过《醉拳2》是为武师公会筹款而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最后拿奖不足为奇 。
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之《功夫》(2004)
获奖者:袁和平
功夫一词因李小龙被写进了各国词典,后来又有无数电影人为了弘扬“功夫文化”前赴后继呕心沥血,终造就了它的辉煌时代 。但在影史上,从没有一部电影直接命名为《功夫》,但周星驰就这么做了 。也许影片并不能代表“功夫”的全部,但算得上是周星驰写给功夫片的一封情书,从粤语残片《如来神掌》,《六指琴魔》,再到《龙争虎斗》、《马永贞》、《少林五祖》等等,包括港漫《龙虎门》,本片都一并进行了恶搞和致敬 。影片讲述了周星驰饰演的斧头帮小混混为拯救“神雕侠侣”夫妇,得罪了火云邪神并被其弄得筋脉尽断,结果阴差阳错中任督二脉被打通,最终成为了将如来神掌运用的出神入化的绝世高手的故事 。
主人公先是受尽磨难,后来脱壳重生大仇得报的剧情模式是香港功夫电影的“典型套路”,这一精髓和灵魂在《功夫》里也得以继续传承 。不过因为这是周星驰作品,自然并非是传统功夫片,所以我们在影片中所看见的除了大量无厘头元素之外,还有很多幻想和童话色彩,而功夫场面的打造也进行了适当的夸张化和漫画化处理 。本片刚开始请来的武指原本是洪金宝,但后来出于种种原因离开剧组,后来改为袁和平上马 。彼时的他刚刚在好莱坞拍完《黑客帝国》,对周星驰想要的“特效功夫”驾轻就熟,在两人联手合作下一出动作视觉奇观便因此诞生 。在次年金像奖上本片大出风头,拿下最佳动作设计奖是顺理成章之事 。
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之《霍元甲》(2006)
获奖者:袁和平
描写霍元甲的影视剧曾数次重拍,而06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同名电影应该算是其中角度上饶有新意的一部,它对该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跳出了“侠者必须完美”这个框框,展现出了他个性“黑暗”的一面,尤其前半段,青年时期霍元甲的行事风格完全可以用暴戾来形容,不过这也是为他后来经过心灵洗涤后性格转变所埋下的伏笔 。但这种将霍元甲还为人的改编与旧版相比无疑属于离经叛道,因为剧中对于霍元甲的指向性其实并不明确,他也可以是黄飞鸿或者是苏乞儿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描写霍元甲生平的电影,不如说是李连杰借该片在讲述自己对人生和功夫的感悟 。事实上他不止一次表示过本片就是他的一部借物抒怀之作 。
所以李连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摩霍元甲这个人物,并在思想情感上和他之间形成某种连接:习武之人应该都有一个相似的经历,那就是从接触功夫认识功夫到最后完全了解了功夫背后的奥义,就像人到中年的霍元甲最后领悟到了将武字拆开,便是“止干戈”,相信这也是李连杰的见解 。为本片担任武指工作的仍是李连杰的老搭档袁和平,他贴合着霍元甲一前一后的不同心性设计出了两种风格泾渭分明的打斗方式,一种显得凌厉无比气势凶狠,到后来则变成了收放自如刚柔并济,象征着霍元甲武学境界和思想境界的提升过程 。这种将打斗变成辅助讲述故事和表达主题的高明手段,也助袁和平再次斩获了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