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谈儒释道:孔子给了我们最牛嘱咐,老子是中华文明清道夫 世界之最注解( 四 )


极端一定包含着夸张,夸张包含着虚假,不管事情的走向如何,这已经带有一点恶了 。所以听到激烈的言辞,就知道这不是君子 。
所以要寻找中间一条可走的路,平稳的路,寻常的路,让大家走,最好把悬崖边上的英雄也拉上来一起走这条道,这就是中庸之道 。
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能够不断往前走的重要原因 。我们年轻人一听,极端才痛快,才爽利 。但痛快、爽利往往不是中庸之道所追求的东西 。
君子要中庸,我们在中庸这条路上,中国走的应该说走的很精彩,给人家感到你们很窝囊,但是有的时候又很精彩 。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唐代世界军事实力,第一是唐,第二是阿拉伯,老三是现在伊朗,当时叫波斯 。
老二要打老三了,波斯向唐朝老大请求援助 。按照我们年轻人说,那不能啊,我们一定要出兵啊,老二是侵略行为啊,不可以的 。
唐朝思维是中国人的思维,他们发生什么矛盾我们不清楚,如果清楚的话和我们关系不大,而且山高路远,我们要经过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的峡谷出兵,如果要帮到忙的话出兵的数量也不小,损失太大 。
这个时候,唐朝采取了一个非常中庸的想法,波斯王室搬到我们唐朝来,设立一个波斯督护府,在唐朝的疆土之内,我们不干涉你们的政治,你们在搬迁和政治延续过程中需要资金,我们可以给予补贴 。
【余秋雨谈儒释道:孔子给了我们最牛嘱咐,老子是中华文明清道夫 世界之最注解】波斯王室非常高兴就搬过来了,后来还换了个地方,唐廷也允许了 。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唐朝吸收了很多波斯文明,波斯文明被保留,波斯与阿拉伯人在唐朝做买卖关系也不错,和谐共处了 。最厉害的是,中庸避免了古代的一次世界大战,并保留、交流了文明 。
中庸容易被误解,也有的儒家学者改为中和 。考虑好多问题的时候后退一步,取得中和的关系就会比较好 。
君子非常讲究礼仪(行为方式) 。礼里面包含两个,一个“敬”,对什么事情都要端坐着表现敬,第二是“让”,什么事情都让一步,辞让,这是有礼的两个标准词 。
孔子认为明白君子之道的人不多,要文化程度高的人慢慢听才知道 。那么绝大多数人怎么办呢?要通过强制和半强制的办法实现礼仪 。
就像一个孩子在家里,他只有三四岁他不知道孝道,但是强迫他每天要给爷爷请安,这叫礼仪,礼里边的敬,早上起来爷爷奶奶睡好了吗,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首先动筷子 。
首先学会礼仪,再慢慢体会君子之道 。
我们中国有那么多节日,每个节气都是学礼的场所,春节的时候学什么礼仪,元宵节学什么礼仪,清明节、端午节都有自己的一套礼仪,所谓的节日,是中国人学礼的东西 。不管有文化没文化都非常讲究礼仪,这一点是君子的特点 。
当君子之道还没法全面施行的时候,我们在动作上、在表情上有一些基本的礼仪,使我们成为礼仪之邦 。
君子之道最后一条是君子知耻 。是君子之道的最后一道阀门 。
西方是罪感文化,东方是耻感文化 。知耻这点很重要 。孟子讲过一句非常绕口的话,“一个知道羞耻的人就不可耻了” 。
我们为什么讲知耻呢?不知耻的中国人,经常把不可耻的事情当做可耻 。比如孔子讲过一句话叫做不耻下问:向你的下级,向你的学生问问题不要感到羞耻;你的孩子不要因为爸爸的车没有其他孩子爸爸的车漂亮感到羞耻,这不对;房不如其他企业家的房大,没有买三个法国的酒庄,这不应该感到羞耻 。
挑战了人文道德底线的,失信,是应该感到羞耻的,不与人为善,不成人之美这是感到羞耻的,而那些物质的东西不应该感到羞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