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文字是否最终成功?

王立群先生讲《秦始皇》不时会发挥一下,比如,秦始皇统一文字是千年共识,王立群先生想标新立异一下,说秦始皇统一文字没成功 。
王先生在《秦始皇》下册42页说:“虽然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但是却没有成功 。由于他以战胜者的骄傲,采用了落后的秦国小篆来统一文字 。小篆虽然整齐华美,却不便书写 。所以,虽然秦始皇强力推行,小篆却没有推广开来,最终是汉代的隶书统一了文字 。一种先进的书体一旦形成,它就拥有无法抗拒的力量 。”
为了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王立群先生举证如下:
第一,汉代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序》中写道:“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许慎的说法一定有他的文献依据 。”加之秦始皇的石刻都是小篆,所以,小篆必定为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文字 。
第二,出土文物显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已经出现了不少用隶书书写的文字 。比如“在青川木牍里,已经出现了不少用隶书书写的文字 。青川木牍的书写时间比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年早了80年 。秦始皇、李斯为什么不用便于书写的隶书来统一文字,而要用难写难认的小篆呢?因为秦始皇有追求形式唯美的心理倾向 。可是,秦始皇、李斯不懂文字规范从简、从俗的两大基本原则 。违背文字的基本原则单凭战胜者的强权,注定要失败 。”
王立群先生的结论对吗?当然不对 。逻辑混乱,谬论而已 。
让我们来看一看王立群先生混乱的逻辑:(1)因为李斯的刻石是小篆,(2)所以秦始皇必然是用小篆统一文字,(3)由于小篆被隶书取代,(4)所以秦始皇统一文字没成功 。
这条逻辑链很简单一共只有四个环节,可是第(1)个环节王先生就错了 。李斯的刻石是小篆吗?错!在李斯书写的时候并不是 。小篆是300年后经过发展完善,由后人总结而命名的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东汉人,《说文解字》成书大约在公元100年,即秦始皇统一文字300年后 。误信许慎的说法得出李斯用小篆刻石,这本身就错了 。再由此得出秦始皇用小篆来统一文字,那是错上加错 。
我们退一步来设法弥补王先生基础就错了的逻辑链 。假设李斯刻石时,这种字体已经被命名为小篆,是否能得出秦始皇用小篆来统一文字?也不能!
文字与字体不是同一概念,统一文字不必统一字体 。这是又犯了个混淆概念的错误 。秦始皇可不可以什么标准也不提,只要求统一文字的笔画和结构?是可以的 。秦始皇有没有可能以隶书作为标准来统一文字呢?也是可以的 。何况至今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证明秦始皇曾下令用小篆来统一文字 。也没有任何史料显示秦始皇下令只准用小篆写字而不许用其他字体 。
当一个前提可以推导出多个结果时,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崩溃了 。王先生的第(2)个环节又错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王先生所谓“战胜者的骄傲”,“战胜者的强权”等等形容词,是不是显得很可笑?
我们再看王先生的第(3)个环节,小篆被隶书取代了吗?王先生又错了!稍微有点文字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小篆和隶书一直是因用途不同而并行存在的,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的承袭关系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后,小篆用于官方的正式碑刻与文告,隶书用于日常手书或正式文告的草稿 。这就如同英国王室的文告都是用精美的花体,百姓的手书用简体一样 。青海出土的“新朝虎符石匮”,是王莽初年的文物,上面有22个字是小篆 。为什么不是隶书?隶书不是已经在汉代很流行了吗?那是因为该虎符石匮是皇帝设立西海郡的正式信物文告,自然不会用常人手书的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