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文字是否最终成功?( 二 )


在秦代,多种字体并行使用的情况很普遍 。古人归纳秦代字体有八种:“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这八种字体并非秦人闲着没事钻研书法,而是因用途不同,书写工具差异而成 。比如刻在兵器上的字由于金属坚硬刻写不便,就行成了较少曲折的“刻符”体 。李斯刻石用的是官方正体,演变完善后被后人称为“小篆” 。官吏用毛笔书写公文,由于时间紧书写量大,便较正体有所减省,这就形成了“隶书” 。随着书写工具的进步,秦篆八体中有些字体不再用了,有些字体则始终延续 。小篆和隶书就是这样 。汉代隶书盛行,但小篆也一直用于玉玺、官印、名章 。至唐宋隶书衰落楷书、行书盛行,小篆也还一直在印玺名章中使用,直至今天 。
因青川木牍有类似隶属的字,就得出结论秦始皇自大不用,因汉代隶书流行就得出结论隶书取代了小篆,属于认知能力低下,学术功底浅陋 。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王先生的第(4)个环节 。我们再退几步,假设秦始皇确实下令以小篆来统一文字,又假设隶书确实是替代了小篆,能够得出秦始皇统一文字没成功?还是不能!
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因为当时六国的文字差异很大,笔划多少不一,偏旁部首不同,字体结构各异,无法交流,所以要统一 。秦始皇统一文字,第一是明确了汉字的方块字特征,第二是统一了结构和笔划 。从刻石我们可以看出,李斯撰写的碑文,每个字都成方形,并基本占据相同的空间,文字特征很鲜明 。这一特征经秦始皇制定后一直流传到今天 。毫无疑问秦始皇统一文字是成功的 。
反过来我们看王先生的谬论,隶书取代小篆统一文字就没成功 。那隶书流行了300年又被楷书、行书取代,你是不是该说到了唐宋我们的文字还没统一?看了一块石碑的字体与一般人的书写不同,就得出文字统一没成功 。天安门纪念碑是楷书,王先生一看学生的作业竟然不是楷书,是不是也应该大声疾呼直到现在我们的文字还没统一吗?可笑至极!
王先生一条四个环节的逻辑链,四个立论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彼此之间没有一个逻辑关系接得上的,真是令人汗颜 。

我有时为了核实某段内容,从网上调百家讲坛的节目看,看着王立群先生把明显错误的东西讲得理直气壮慷慨激昂,真是有点惨不忍睹 。
【解密: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文字是否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