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些特定手势,才不会误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世界之最手势( 四 )


03 15世界意大利流行以这个手势表示欢迎
以上这些手势都是宗教画中的 。世俗画中的手势于此关系不大,但是自成体系,很难解释清楚 。与信仰手势不同,没有人会用书去传授这些手势 。它更加个人化,而且随潮流而变 。在此举一个相关的例子,有助于解读一些杰出画作 。
15世纪下半叶,这个手势十分流行,表示邀请或欢迎的含义 。在1493年的一套木刻作品,为研究创造了条件 。雅各伯?德?塞松利斯《象棋手册》(Liber scaccorum)的佛罗伦萨版本中有这一木刻的插图 。这本书中把中世纪社会的各阶层形象地比作各种棋子和棋盘 。在这个比喻中,后侧主教的兵是一个旅店老板 。识别这个身份是因为他有三个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因为他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他伸出右手,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 。”右手手掌微微抬起,手指轻轻摇动 。
雅各伯?塞松利斯《象棋手册》中《后一侧主教的兵》(又名《客栈老板》,1493—1494),木刻,佛罗伦萨
受到这幅木刻插图的启发,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手势在许多画中都有体现 。即便当我们已经知道这幅作品表达的是相遇,但了解这个手势仍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解读它,因为这个手势在各种视觉情境中都会出现 。
波提切利的湿壁画《七艺女神欢迎年轻人》中,主要人物正是采用了这个手势来欢迎年轻人 。曼特尼亚在婚房所绘的系列壁画中,有一幕也是这样的 。路德维科?贡扎加欢迎他做了主教的儿子弗朗切斯科?贡扎加,但手势如贵族般高雅而克制 。
波提切利,《七艺女神欢迎年轻人》(洛伦佐?托纳波尼的寓言画),湿壁画,巴黎,卢浮宫
“小画家”彬图非常擅用手势 。在描绘三个魔女诱惑大圣安东尼时,手势的运用登峰造极 。如果听过罗伯托?卡拉奇奥洛修士或者其他布道者的演说应该知道,图中出现的魔女,代表的是圣安东尼四个诱惑中的第二个——“肉体的诱惑” 。对于敏锐的观者,这些女孩的性格已经透过她们那轻佻的手势展露无疑了 。
“小画家”彬图,《大圣安东尼和隐士圣保罗》(局部),湿壁画,梵蒂冈,波吉亚寓所
1471年威尼斯出版了一本给未婚女子的手册《端庄少女》(Decor puellarum) 。书中以正统的口吻敦促道:“不管你正在站立还是走路,右手必须永远搭在左手上,叠放在面前,保持与腰带平齐的高度 。”画面中间那个女子,无视这个规矩,虽然更善于把握时机的同伙要制止她的行为,但她已经做出了欢迎的手势,而且不止一只手,用的是双手 。
更微妙、更能说明这一点的例子出现在波提切利的《春》里 。画面的中心人物维纳斯没有随“美惠三女神”的曼妙舞姿一起舞动,而是用邀请的手势和目光欢迎大家进入她的王国 。如果误读这个手势传递的信息,就会误读整个画作 。
波提切利,《春》,木板画,佛罗伦萨,乌菲奇美术馆
如果我们不了解对宗教和世俗手势表达含义的区别,也会错读某些信息 。这种差别并非泾渭分明:常见的宗教手势也会用于世俗题材,承载着类似功能 。由于缺乏其他参考,或许在理解“小画家”彬图《奥德赛掠影》这幅作品时,教士清单上的内容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
同样,在《大圣安东尼和隐士圣保罗》这幅画中,画家让魔女运用这个世俗的邀请手势,也是借此强调魔女这种渎神身份 。但一般宗教画倾向于使用虔诚的示意动作,由此也可与日常的世俗生活拉开一点距离,不同于对真实世界的描绘,这种“超常”的描绘建立了一种清晰而宏大的风格 。
你还熟悉哪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