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些特定手势,才不会误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世界之最手势( 三 )


图30 维托尔?卡帕奇奥,《受难默想》(约1490),木板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
解读手势的一个更实用、更权威的资料来源,应该恰恰是那些布道者 。他们有经验,又是见得着的演绎者,有一套系统的手势语言,这套语言不仅仅局限于意大利 。即便到了欧洲北部,也可以取得成功,甚至在像布列塔尼这样的地区,依赖大量手势和讲演水准,依旧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许多意大利人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理解拉丁语的布道 。这种手势艺术,也可以在《圣经》中寻到权威根据 。
比如:“当基督说‘拆毁这座圣殿’(《若望福音》II:19)时,我们可以设想他一定用了手势——把手放在胸口之上,注视着那座圣殿 。”
布道者也被教过,要用类似方式来强调表达的内容:有时,布道者会用一种有震慑力的强烈语气讲出:“你们若不变得如同小孩那样,决不能进入天国 。”(《玛窦福音》18:3)
有时布道者带着欣喜的表情,朝某人伸出手:“凡劳苦和负担重的,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 。”(《玛窦福音》11:28)
有时布道者带着喜悦之情,高举双手说:“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吧!”(《玛窦福音》25:34)
可是到什么程度适可而止,这永远是问题所在 。托马斯?韦利在14世纪中期的《论布道之方》(De modo componendi sermones)一书中就曾叮嘱:
布道者要当心,不要张牙舞爪,控制不住动作——突然把头抬得高高的,突然又垂得低低的,忽左忽右地急速摆头,忽地张开双臂,好像要在东边西边胡乱招呼一番 。忽地又双手合十,一会儿双臂大张,噌地一下突然又收回来 。我曾见过布道者在其他方面举止得体,但动作实在太过头,好像在跟别人打架似的,或者像个精神病,都快把自己连讲坛翻到地面上去了 。在那儿没人能阻止他们这般 。
杰纳扎诺的马里亚诺修士是位布道者 。他的讲道得到了人文主义者波利齐亚诺的格外推崇 。马里亚诺曾掬起热泪撒向信众 。这样的出格做法当然会引来议论 。我们如今也因此可以了解他的故事 。但显然常见的做派还是更温和、更传统 。1520年前后出版了第三版《世界的镜子》(Mirror of the World),其中提供了一个简明的英文清单,列出了表达底线:
1. 讲述重要之事时,身体要站直,不要动,用手指前端指示就可以了 。
2. 讲述凶残或愤懑之事时,可以紧握拳头,晃动胳膊 。
3. 讲述任何有关上帝或者神圣之事时,可以仰视并用手指指向苍穹 。
4. 讲述温和、谦逊与和善之事时,把双手放在胸前 。
5. 讲述任何神圣之事或者论述信仰热忱之时,可以高举双手 。
在脑海里开列一份这样的单子,不断通过观画经验来修删增补,这是观看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实际上画家和布道者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他们站在布道者的位置上 。布道者情绪的肢体表达各具风格,而画家则是要把这种表达付诸笔端 。
图31 安吉利科修士,《圣母加冕》(约1440—1445),湿壁画,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
通过观看安吉利科修士的《圣母加冕》,我们可以了解整个过程 。安吉利科使用了上述第五种手势,描绘了六位布道者 。他们至少是布道团中的佼佼者 。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暗示:在言说神圣之事或者论述信仰热忱之时,可以高举双手 。这些手势对于多样化表现一群圣徒是很有用的,正如佩鲁吉诺在西斯廷礼拜堂的湿壁画《把钥匙交给圣伯多禄》那样 。在表现一群人的时候,这些手势会丰富叙事表达 。
图32 佩鲁吉诺,《把钥匙交给圣伯多禄》(局部),湿壁画,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